忘却感性的烦恼(1 / 1)

早在20世纪,科学家发现人类的细胞对于陶瓷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运用陶瓷生产的医疗产品可以用于人工骨骼的制作。京瓷公司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而日本医学界也大力支持和推广运用陶瓷生产人工骨骼,于是,在日本医学界的指导下,京瓷公司成功出产了人造骨骼、人造牙根和人造股关节。

不久,厚生省对京瓷公司颁发了生产销售股关节的许可证。人工股关节得以规模化生产和上市,许多医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医生们希望京瓷公司接下来可以深入研发,制造出人工膝关节。而想要生产人工膝关节,其实技术上的难度不大,关键是必须获得厚生省的上市许可。在获得许可之前,京瓷公司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并把相关数据提交给厚生省审核。

医生们希望产品尽快上市,因此上门充当说客:“陶瓷材质的人工股关节已经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受益的病例就有好几百例,所以用陶瓷做人工膝关节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这些医生会负责的,为了许许多多受病痛困扰的患者,希望你们京瓷公司能尽快制造出人工膝关节。”

面对市场如此迫切的需求,京瓷公司毫不犹豫,直接开始生产和销售人工膝关节。产品在医院进行的临床试验,效果也非常好,这又进一步刺激京瓷公司加快了生产的步伐。可是有一天,一篇新闻报道在显著位置登载,大力批判京瓷公司在未经厚生省许可的情况下,擅自销售精制陶瓷材质的膝关节而敛财,痛责其为黑心企业。事情很快传播开来,使京瓷公司的形象瞬间大跌。为此,稻盛和夫多次公开致歉,还前去厚生省说明情况,但公司已受损的名誉不是在短期内能弥补回来的。

那一段时间,稻盛先生感到压力重重,为了寻求慰藉和解脱,他特意前往临济宗妙心寺派圆福寺拜访著名的西片担雪禅师。禅师在听完稻盛先生的倾诉后,说道:“稻盛君,你之所以能感受到这样的烦恼和痛苦,正是因为你活着。人如果死了,那么就连烦恼和痛苦都感受不到了。你的烦恼和痛苦,正是你活着的证明,难道这不是件好事吗?”

稻盛和夫一听,忍不住点头,禅师接着说道:“稻盛君,我不知道你过去犯了怎样的罪孽,但一个人积累的业障,会以灾难的形式在我们所能感知的主观世界显现。你之所以会倒霉,是你在过去所犯的罪孽,也就是业障所造成的结果。而随着灾难的发生,相应的业障也就抵消了。如果你遭遇的灾难夺走了你的性命,那么你的今生也就落下帷幕了。可看看你自己,稻盛君,你身体健康,精神抖擞,京瓷公司也依然是一家欣欣向荣的优秀企业。虽然由于人工膝关节的问题,大家对你及你们公司的批判甚嚣尘上,使你烦恼痛苦,感觉无地自容,但这种程度的灾难就把你过去的罪孽抵消了。稻盛君,你应该煮红小豆饭、摆酒宴庆祝才对啊。”

稻盛和夫恍然大悟,意识到这样的事件恰恰是洗刷自身污点和罪孽的机会,于是坦然接受了外界的批评,再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而烦恼和抑郁。在这件事之后,稻盛和夫每次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会这样安慰自己:“不要老是愤愤不平,不要让忧愁支配自己的情绪,不要烦恼焦躁。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生本来就有诸多不顺,本身就存在各种挫折和困难,没有人会一帆风顺,既然这些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为什么不坦然接受呢?稻盛和夫觉得,一个人因为外事外物而担忧、而恐惧,实在是过于感性的体现,对于解决问题并没有任何实际帮助。做人还是应该保持淡定的心态,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妄动内心的念想,不要心随物动。忘却那些过于感性的负面情绪,坦然面对一切,才能有效解决困难。

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时候,人们所谓的精神负担,所谓的精神压力,都是自己内心的脆弱引发的。由于缺乏理性意识,人们很容易感性地感知外来事件的刺激,并且做出感性的回应,这就是人生烦恼的由来,如果持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那么烦恼自然不会出现。

1997年6月,在一次例行体检中,稻盛和夫被告知患上了胃癌,但他没有一丝的恐惧和忧虑,而是非常淡定地回了一句:“哦,是癌症吗?”接着他继续坐着火车前往各地进行演讲,这些演讲原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部分,他并不打算因为癌的事情打乱既定的生活和工作。后来,在大家的强烈建议下,稻盛和夫做了胃部手术,可是手术两个月后,他就选择了皈依佛门。

在通常情况下,当人们知道自己身患癌症后,肯定会感到震惊、恐惧或者绝望,开始担心自己什么时候会突然死亡,担心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完,担心自己的人生还有很多任务没能完成,还有很多目标未曾实现,或者担心家人会陷入悲伤的境地,担心自己爱的人将会无人照料,而诸多的担忧往往会加重自身的负担,甚至产生过激的情绪。而在稻盛和夫看来,无论人生遭受病痛、失败、破产、失恋,还是其他什么打击,都不值得为之伤感,这些感性的烦恼只会徒增个人的精神负担,对于自己解决问题并没有什么帮助。

在稻盛和夫看来,当不顺心的事情发生之后,最重要的不是黯然神伤或者在烦恼中自我伤害,而是要理性地思考,给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才能够真正解除这件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不过,稻盛和夫并不认为忘却感性的烦恼就是要求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抛却情感,把自己变成理性的机器人。人们需要依赖自身的感性情感来强化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进步,但在面对问题时,一定要运用理性思维来解决问题,避免沉溺在感性的情绪感知中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