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生产了一件产品,那么在推向市场时,应该如何对其进行定价呢?
按照多数人的理解,企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而盈利本身就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所以在他们看来,企业的定价自然是越高越好,尽可能大地撑起利润空间。比如,同样是智能手机,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有的手机产品只要花2000元,有的却要3500元。这样的价差,必然是要价更高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企业只要对市场有把握,就可以想尽办法来提高产品定价,让消费者花更多的钱买单。
按照这样的认知,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定价,尤其是一些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可以连招呼都不打,直接抬高价格,即便客户感到不满也没有办法,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替代品。这样一来,这些垄断企业就可以凭着手上的定价权,获取惊人的利润。对这些垄断企业,稻盛和夫非常反感,他认为定价关乎企业的长期经营和发展,如果定价不合理的话,只图暴利一时爽,很容易对企业的长期经营造成冲击。
稻盛和夫认为,定价是领导的职责,价格应该定在客户乐意接受且公司能够盈利的交会点上。一般来说,公司肯定希望定价更高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在出售产品时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一味提高价格,肯定会引起客户的不满,因为在顾客看来,定价自然是越低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产品。一方追求利润,一方追求成本控制,看上去应该是矛盾和对立的,而稻盛和夫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着重强调了利他原则,提出了“定价即经营”的策略和理念,企业应该在保证自身利益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客户的利益诉求,打造一个既能让客户满意,又能让自己实现盈利目的的方案,从而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和摩擦。
在选聘京瓷董事时,稻盛和夫为了录用一些具备商业头脑的人,直接出了一道考题——如何经营夜间面条店。他给候选人提供了购置面条店设备的资金,让他们尝试着做销售面条的生意,然后看看几个月后候选人究竟赚了多少钱。那么,稻盛和夫为什么要选择使用这个题目来选拔董事呢?毕竟卖面条只是小生意而已,和经营管理一家公司根本没有可比性。
对此,稻盛和夫的回答是:“如何做面条生意已经包含了经营的一切精髓。比如说一个人想卖烧肉面,那么他就一定要做好计算和规划,看看用鸡汤还是排骨汤好,用鸡汁面还是手拉面好,应该放几块肉,需不需要加葱,加多少比较合适,等等。每个卖面的,选择不同,面条的做法不同,个人的盈利情况也会不同。
“此外,面条店的选址也很有讲究,开在学生街、商业街,还是工厂附近与郊区,不同的选址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开在工厂附近或者学生街上,价格应该实惠一些,争取以价换量,薄利多销。如果开在闹事和商业街,那么一定要注重面条的档次和品质,用料要好一些,而且装修也必须更加高档。还有营业时间也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选择晚上营业,有的人选择早上营业,有的人选择中午和下午营业,需要针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做出具体的安排,采取不同的定价模式。”
稻盛和夫打算用这个方法为公司内部的选聘把关,他非常看重候选人的定价能力。在他看来,定价就是定死活,定价就是经营,不同的定价体现了不同的经营思想,而定价会决定产品的销量,会决定产品发展的未来。稻盛和夫希望经营者可以适当让利于客户,确保单个产品的利润与销售数量乘积为最大值,然后据此定价,而该定价应该是顾客乐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在他看来,定价是否合理,不仅关乎企业的发展,还体现出了经营者的人格。那些贪婪的人,那些只顾着自己的私利而不注重为他人考虑的人,往往会给出一些离谱的定价,而这样的人是不配担任领导一职的。
稻盛和夫认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和经营者,应该主动去市场上做调研,要与客户、消费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获取最真实的信息,然后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产品报价,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自作主张带来的矛盾冲突。比如现在有很多地方在收取停车费的时候,领导会专门召开听证大会,邀请不同行业的人参与讨论,大家真诚交流,拟定合理的停车费。
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客户,离不开合作伙伴,离不开消费者,企业应该尊重整个社会的游戏规则,不能为了私利就打破原有的平衡,人为地制造矛盾。一个聪明的人会想办法与客户进行交流,争取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
需要注意的是,定价即经营的理念强调的是平衡,而不是要求企业必须无条件地降价,不是要求企业需要本着利他原则降价。比如,市场上有很多企业会打价格战,甚至直接贴钱补贴消费者,做一些亏本生意,从表面上来看是有利于消费者和客户,但实际上这种恶意降价的价格战行为,最终会破坏行业的发展,推动行业走入死循环,引发产品质量问题。而有不少企业,其居心本来就是希望通过价格战来压垮竞争对手,以达到一家独大的局面,最终垄断市场,并趁机提高价格来剥削消费者。这样的经营模式,显然违反了“何谓正确”的基本内核,是一种不道德的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