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事物单纯的本质(1 / 1)

在谈到如何去工作、如何去处理问题的时候,稻盛和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想方设法抓住事物的本质,从事物的本质入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了解事物变化的趋势,从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他曾经这样说道:“通过探究事物的原委,我们能够体悟到真理和事物的本质。所谓探究原委,是指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一件事物上,抓住其核心。有了对一件事物深刻探究本质的体验,就可以融会贯通到其他所有的事物中去。

“即使是看起来很枯燥无味的事情,也要把它看作上苍赋予自己的天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这样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找到真理。

“一旦明白了事物的真理,那么,不管做什么,不管身处何种环境,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在稻盛和夫看来,了解事物的真理,是把事情做好并且发挥出自己潜力的关键因素,而且他还给出了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将全部的精力投入某一件事情上,付出自己的努力。按照他的理解,想要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需要做好三件事:贯彻完美主义,坚持精益求精的理念;认真工作,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他曾经有过类似的经验,当自己全身心投入某项工作中时,自己就会获得更多智慧上的开悟,对于事物的发生和发展的脉络以及底层逻辑更加了解。不过,他认为抓住事物单纯的本质,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升华自身美好的人格。他觉得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连通的,把握事物的本质会让人对生活的一切融会贯通,思想也会逐渐开悟,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世界的看法都能够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这个时候,他的修行也上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并且在道德修养上渐趋成熟。

稻盛和夫有一次观看关于“宫大工”(一种日本传统木匠工种)的电视节目,一位六七十岁且常年离家工作的老师傅与一位大学哲学系教授对话,发现老师傅不仅技艺超群,而且谈吐不俗,其所表现出来的涵养和水准,甚至连大学教授也自惭形秽。稻盛和夫认为,这位老师傅正是因为在长年累月的认真工作中悟透了真理,因此对事业、对人生才有如此非凡的见解,个人的人格与道德素养才会如此出色。

稻盛和夫由此拓展开来,谈到了领导者的人格和道德问题。他认为,很多人在自己只是普通工作者时,会非常努力地工作,为人处世也很得体,可是一旦成为领导者,就开始得意忘形,喜欢溜须拍马的人,喜欢阿谀奉承的话,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左右,人格变得卑污,常常干一些连以前的自己也瞧不起的事情。这种变节的行为,恰恰是这个人没有做到脚踏实地、认真工作,参悟事物真理的表现,其所对于事物的看法,对于人生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上。

许多组织都在为寻找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而发愁,而那些规模很大,社会功能也很强大的组织更是求贤若渴。一旦领导者存在严重的缺陷,就可能对组织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冲击。也正是因为一将难求,人们一直在试图弄清楚领导者必须拥有什么特质。对于这一点,稻盛和夫认为,完美的人格肯定是必须具备的。不过他也知道,人们在工作中会面临很多**,权力、地位、经济利益、美色,这些都会腐蚀人的心灵,会影响人们工作的专注度,会弱化人们对于工作的忠诚度。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稻盛和夫一直都主张人们一定要心系一处,不为纷纭万象所扰,用水滴石穿的韧劲儿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通过日拱一卒、久久为功的恒心来提升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品行。只有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质,我们才能达到使万事万物融会贯通的境界。稻盛和夫有很多崇拜者,这些人大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都对稻盛和夫的理念推崇备至,就是因为稻盛和夫提出来的理念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这些理念不仅仅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同时也适用于政治团队的管理,适用于民间组织的管理,适用于其他一切组织的管理,因为只要看透了管理的本质,那么所有的管理形式本质上都是相同的,甚至是人生的经营管理,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而这些人之所以可以参透其中的道理,也正是因为他们足够认真专注,能够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养成凡事都“有意注意”的习惯,确保做事之前始终抱着明确的目的,认真将个人的意识和精力锚定在目标上,挣脱本能反应和漫不经心的状态的捆绑,将自己的心气儿和干劲儿凝聚起来,集中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尽管做到这样很困难,但是只要慢慢培养起有意注意的习惯,人们就具备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的基本素质,具备了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在不断地挖掘和创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提升自己的感悟力。

除此之外,人们还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重点打造一个能够保障自己可以专注进行思考的工作环境。一般来说,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充满了噪声,人们的工作很容易被外界的干扰因素所打断,导致整个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都是分散的、割裂的、碎片化的。这样的状态,很难保证人们进行深度思考,更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因此,人们还是应该尽可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为自己保持更好的工作和学习状态提供必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