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时候,国际市场经济还没从全球金融危机中复苏,依旧显得很低迷,许多人都极度绝望,各大企业也艰难求存。同年6月,稻盛和夫前往北京,下了飞机之后,正逢北京的一场大雨,前来接机的人非常高兴,告诉稻盛和夫说北京是久旱逢甘雨。一路上,坐在车里的稻盛和夫看着窗外的风景,感慨万千。这一场大雨,使得山林草木得到了及时的浇灌,但北京也已经在干旱中期盼了许久,而其他地方呢?更多的草木,它们的生存状况仍旧没有得到改善,还有其他一些动物也是一样,千方百计地求生存,丝毫不敢偷懒,因为在如此残酷的自然环境中,只要不努力,就可能无法生存下去,这是宇宙的基本法则。
受到触动的稻盛和夫意识到了努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打算回公司后,将这一次的体会传递给所有员工,让他们意识到努力的重要性,让他们理解奋斗的意义。
在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体系中,付出努力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他说过勤奋努力的人不一定会获得成功,但是不努力的人是绝对不会获得成功的,“要取得事业和人生持续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先要做一个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唯有这样,自助者人助天助的局面才会出现,你自身的潜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挥,你周围的人也会由衷地支持你,你的成功将不可阻挡”。
京瓷公司在最初成立的时候,没有资金和设备,也没有经验和技术,根本无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稻盛和夫带领团队日夜攻坚,解决技术难题,那个时候大家经常熬夜加班,很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应该睡觉,工厂既是研发基地,又是宿舍,生活作息规律完全被打破了。稻盛和夫一直都在鼓舞员工,希望他们可以继续咬牙坚持,只有努力追赶,才能带领一无所有的京瓷真正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经过努力,京瓷的技术有了明显的突破,并且顺利成为日本五大电器公司生产电视机、显像管所用的精密陶瓷部件的企业。尽管当时的产品加工技术只有京瓷一家公司掌握,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京瓷没有去追求垄断地位,其产品的单价只有9日元。这样便宜的单价,显然极大地压缩了京瓷的利润空间,大家都很难想象这样的利润和营收是否可以支撑起京瓷公司伟大的梦想,可是稻盛和夫却信心满满,他对众人说道:“从大企业的成长发展史来看,它们都是从小事业开始的,点滴积累,不断创新,踏实努力,坚持不懈才有后来的辉煌。一开始就想抓大商机,想靠偶然碰巧的生意发财是靠不住的,长久不了。企业发展的要诀一点不难,认真做实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如此而已。”
他之后带领团队日夜奋斗,不断强化自己的愿望,不断加大付出的力度,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从几万、几十万的订单,做到几千万、几亿的订单,所有人都在努力,都努力做到精益求精,最终将生意越做越大。1971年,当京瓷公司的股票顺利上市时,全体员工自发地聚集在工厂的空地上相互祝贺、相互分享,稻盛和夫发表了讲话:“以百米赛的速度跑马拉松,或许中途倒下,或许跑不动了落伍,大家这么讲过,我也这么想过,但是与其参加没有胜算的比赛,不如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即使坚持不长也要挑战。幸运的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居然适应了高速度,用这个高速度一直跑到了今天。”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来每当有人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稻盛和夫总是用这段话来激励他们:“‘我拼命做眼前的工作,认真解决眼前的问题,但总见不到成果,见不到进展。’年轻朋友中有许多人可能这么想。但是我劝你们更加努力,‘努力已达极限,比这更大的努力绝对不可能了’。如果努力达到这种程度,你或者会获得灵感,就像神给你的礼物一样;或者会出现承认你的努力、向你伸出援手的人。”
人们在面临失败和挫折时,经常会无力地说道:“对不起,我已经努力过了,这就是我所能做到的全部了。”可事实上,很多人的努力只是停留在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而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是否一直在全力以赴,努力突破自己的极限,是否一直在推动自己坚持不懈。真正的努力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拼搏,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努力,只有坚定目标和理想的人,才会真正愿意在实践中投入。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奋斗,才能够推动自己不断挖掘潜力,不断挑战极限,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当中去。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是一个基本的工作态度,在这个前提下,人们必须发自内心地去奋斗,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且必须有一个直观的对比,那就是要保证自己的努力程度不能比别人更低。毕竟当别人比你更加努力的时候,你又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又拿什么去把握机会呢?除了对比之外,人们还要懂得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能因为见不到成果就自动放弃,努力既要有强度,也应该有韧性,只有持续努力付出的人,才更有机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