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系的第一个国际化品牌:OPPO(1 / 1)

段永平传 孙力科 2471 字 2个月前

20世纪90年代末,当步步高的无绳电话机做到国内销量第一的时候,有人劝段永平做手机。虽然段永平也意识到手机行业的巨大潜力,但是他觉得手机市场是诺基亚、摩托罗拉之类的国际大品牌的天下,国产手机在国外巨头的垄断下很难做大做强。

事实也是如此,2000—2003年,国产手机曾经有一次短暂的热潮,一大批国产品牌手机应运而生。可是由于厂家不注重技术研发和品质控制,国产手机的形象受到很大影响,消费者对国产手机不感兴趣,大部分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外品牌手机,甚至选择山寨机。但当国产手机进入低谷的时候,段永平却带领步步高进军手机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步步高这是自找麻烦,吃力不讨巧,吃力不讨好。但是依靠技术上的完善和质量保证,加上强大的营销团队,步步高手机很快就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当步步高手机快速发展起来之后,段永平变得信心十足。他在采访中说道:“我们面临的对手非常强大,我不敢说能够与诺基亚、摩托罗拉在三五年内决胜负,但给我5年的时间,如果这个市场还在,我们肯定能做得比较好。”当时很多人觉得段永平太浮夸,可是看看如今的手机市场,诺基亚和摩托罗拉之类的品牌几乎销声匿迹,反观步步高系的两家手机厂,已经成了世界上排名前几位的手机厂商,OPPO就是其中之一。

OPPO的诞生本身就是步步高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次尝试。1998—1999年,步步高在国内市场没有任何对手,段永平开始计划着从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市场。但步步高的品牌名过于接地气,不利于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之路。段永平觉得如果步步高公司想要打造成国际化的品牌,就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名字。2001年,在段永平的牵头下,三家公司共同出资3,000万元注册了OPPO品牌。此时,陈明永特意邀请了一家欧洲的专业公司进行命名。由于黄一禾和沈炜无意参与,嗅到商机的陈明永独自一人买断了这个品牌。

陈明永执意要运作OPPO品牌,因为他有着自己的考量。1999年,段永平对步步高公司进行改制,陈明永负责接管步步高视听电子业务,主要经营VCD、DVD。2001年,影碟机行业开始逐渐没落,陈明永意识到VCD和DVD不仅仅面临市场饱和的问题,而且是逐渐被市场淘汰了,尤其是随着手机的发展和MP3播放器、MP4播放器之类的电子产品的风靡,影碟机行业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所以陈明永带领团队开始研发MP3播放器、MP4播放器。

2002年,索尼、飞利浦、松下等公司要求中国DVD产业支付专利费,这对国内的视听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明永负责的视听业务首当其冲,相关业务变得无利可图。

为了走出这种尴尬局面,陈明永只能继续寻求变革和出路,并果断投身OPPO。在那之后的3年时间里,陈明永重点对OPPO的语音、语义技术进行全球测试,以确保OPPO的发音可以支撑起相关电子产品的使用,结果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顺利通过测试。2004年,陈明永正式成立了OPPO公司。同年,OPPO在美国加州硅谷设立OPPO Digital(OPPO数码)公司,制作高清DVD播放机等类型数码视听产品,蓝光DVD就是那个时候风靡美国的爆款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然而,陈明永知道,蓝光DVD无法逆转传统视听产品式微的局面。

那个时候,OPPO公司也从事液晶电视的生产业务,但是段永平认为液晶电视利润不高,陈明永在2006年终止了这项业务。OPPO又开始在导航、小家电、电子书方面进行了尝试。这个时候,手机开始普及,而且手机本身自带多种功能,陈明永意识到很多功能可以在手机上实现集成,既然如此,还不如直接做手机。

2006年底的某一天,陈明永来到深圳华强北商业区买手机,在里面逛了大半天也没有选中心仪的款式。当时的华强北乃至整个中国手机市场都被诺基亚和三星这样的巨头控制,国产手机非常少,且没有影响力,他当时就想如果国内出现了一款具有影响力的手机,那么就可以将国外品牌所占据的手机市场抢过来。他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国内手机品牌没有能扛大旗的,为什么自己不尝试着做手机呢?陈明永决定带领OPPO进入手机领域。

当时,步步高进入手机领域已经过去好几年了。OPPO进入手机市场,不就对步步高的业务造成冲击了吗?虽然OPPO已经从步步高分离出去,但是二者还是共享了很多的进货和销售渠道,会形成竞争态势。陈明永自然明白这一点。从大局出发,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段永平。段永平非常开明,认为只要步步高手机公司不反对,就可以干。事实上,段永平在这个时候是拥有否决权的,但他认为陈明永是一个有能力、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这样一个人或许可以带领OPPO真正走向国际化。反观步步高手机,在某些方面由于先天不足,不足以担当重任。

2007年,第一款iPhone(苹果手机)开始上市,它的出现为智能机的繁荣奠定了基础,OPPO之后的发展以及大放异彩,也得益于iPhone的横空出世。段永平数次表示,“智能手机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我们估计,这个市场还会持续10年或20年,暂时没什么能取代它,但我们也不确定”。段永平对智能机的认同和支持,使得陈明永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就这样,陈明永带着自己的队伍开始在手机领域发起猛烈的攻势。只要细细进行分析就会发现,OPPO的成功与段永平提倡的企业文化息息相关,陈明永作为段永平的得意门生,一直要求OPPO团队保持理性,摈弃外界的**,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从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注重制造工艺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营销细节,确保客户产生极致的美的感受。这一点早在段永平创立小霸王期间,他就一直在强调。段永平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必须经得起细节上的考量,必须能经受消费者挑剔的目光,陈明永很早就跟在段永平身边,对此自然也是耳濡目染。

一位OPPO员工曾评价陈明永,认为他对产品有洁癖,OPPO公司每次制造出一款新研发的产品,他第一眼的判断是:设计到底美不美;第二眼则判断外形耐不耐看。他不仅仅是自己审核,还喜欢让所有核心层的人对产品给出评价,如果大家对一款产品存在意见分歧,且持有不同想法的人超过一半,这就意味着相关产品不符合主流审美,他就不会轻易地推向市场。正是由于对产品设计细节和品质把控的高要求以及对消费心理的精准洞察,OPPO成为世界级的手机品牌。

有人觉得OPPO之所以会获得成功,可能离不开段永平在幕后的运筹帷幄,对此,陈明永曾经说过:“阿段(段永平)没有在这里做过什么重大决策。”段永平也公开表示自己很少过问公司的事情,对于外界的赞美,他显得非常低调,一直强调公司变得越来越好是全体员工的功劳,和自己毫无关系。对于外界猜测他可能会重回公司掌舵,他也多次表示自己在这个职位上做得肯定没有陈明永好,就像他认为库克比乔布斯做得更加出色一样。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投资者不一定要掌控所投资的那家公司,让更合适的人去领导公司,这样才能带来更大的投资回报。

段永平对陈明永非常信任,在他看来,拥有这样一个出色企业家的公司,是值得投资的,正因为如此,多年来,段永平一直持有OPPO的股份,无论这家公司遭遇了什么情况,他始终都在默默支持陈明永,始终看好OPPO公司未来的发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对OPPO的一切都不闻不问,2012年,OPPO的功能机遇到智能机的巨大冲击,导致积压了大量的库存,如果库存无法及时消化,那么这家公司很快就会因为资金周转不灵而被拖垮。这个时候,段永平直接给曾经的代理商们下达了分摊库存的任务,而各省的一级代理商几乎都是扛着几千万元的亏损帮助这家手机公司消化库存。

经历了这件事,段永平和陈明永都意识到OPPO必须主动变革,发展自己的技术,因为任何一家科技公司要想实现长久的发展,都需要在技术上不断进步,要靠强大的科技基础,这样才能支撑起未来的发展之路。就像段永平说的那样,只有打造好的产品,才能真正赢得市场的关注。这些年OPPO公司一直强调要多增加研发投入,将科技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自从OPPO成立以来,研发投入一直在逐年增加。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相关的数据,OPPO的专利发明授权数量为3580件,在国内仅次于华为。截至2020年6月,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49000件,其中,全球授权数量超过19000件,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43000件。OPPO公司的专利数量有保障,质量同样经得起考验,比如在2019年10月,OPPO Find X的外观设计专利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而OPPO手机依托场景识别的拍照模式切换技术专利则获得中国专利银奖,要知道中国专利奖是中国专利领域最权威的国家级奖项。

2020年11月17日,陈明永在OPPO未来科技大会上提出了“3+N+X”的科技跃迁战略。所谓“3+N+X”,“3”指的是企业内部的三大生态,即硬件基础技术能力、软件工程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N”是指长期构建的若干个能力中心,像人工智能(AI)、多媒体、安全隐私、互联互通的能力中心;“X”强调OPPO构建差异化的能力,像影像、闪充和新形态都属于差异化能力的一部分。

这个新战略的提出,实际上展示了OPPO的社会愿景,即依靠科技手段,满足每一个人对美、想象力和人性的追求,为“实现一个至善的世界”这一个长远目标而努力。

这些年,OPPO不断加强底层硬件功能的研发能力,其核心在于对人才的尊重,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的重视。公司一直在招揽和培养科研人才,还专门成立了研究所,为的就是给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比如2019年,有一个通信项目需要一个既懂管理也懂技术的高端人才,OPPO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将目标锁定某公司的一名员工,对方本身也有到OPPO公司工作的意向。

陈明永亲自出面与对方公司的董事长谈判,希望董事长可以将该员工让给自己,董事长不想放走这个员工,但是他也担心在OPPO公司强大的攻势面前,员工迟早会离开。另外,OPPO担心时间长了会有变数,所以陈明永和对方以及员工本人达成了协议,员工8个月后再到OPPO上班。OPPO内部有很多人感到不满,因为那个项目不得不立即展开,最多只能等那个员工两个月。

面对大家的质疑,陈明永心平气和地说:“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能答应这个事情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这个人的离开确实对他们有影响,需要足够的时间过渡。这种情况未必是坏事,只不过有时候结果来得稍微慢一点,但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而且你还可能会做得更长久,你的朋友会更多,支持你的人也将更多,有利于你去做更多的事情。”

对人才的重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使得OPPO成为一家依靠技术“取悦”市场的手机厂商。2008年以后,OPPO的研发团队先后成功打造了几款现象级手机产品,成功奠定了OPPO的行业地位。在巅峰期,OPPO手机进了中国市场的前三。2016年,OPPO手机的全球销量达到9940万部,全球排名第四。

这两年,OPPO公司脱离原先聚焦手机业务的单一发展模式,开始进行多元化布局。随着5G技术的出现,万物互联成了一个新的技术风口,各大科技公司都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技生态体系,OPPO也希望把握住这个发展机会。作为OPPO的股东,段永平不太清楚OPPO的发展思路,他喜欢阅读《从优秀到卓越》这本书,并认为一个企业要集中精力专注于有限的产品,战线拉得太长就容易陷入困境。但他并没有进行干涉,反而让陈明永放手去做,在他看来,OPPO几乎就是陈明永一手“带”出来的,没有一个人会比这个创始人更了解OPPO的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OPPO已经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企业文化,段永平向来非常看重企业文化,他说过:“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里这帮人的Mission(使命)、Vision(远景)、Core Values(核心价值观),使命是为什么成立,远景是我们要去哪里,核心价值观是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不对的。”

他曾经打过一个形象的比方,认为企业就像是一只木桶,而企业文化就是木桶的底部,一旦少了这个底部,或者底部有漏洞,那么整个木桶就没有办法装水。段永平已经将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基因传给OPPO,至于让谁来管理这家公司,似乎无关紧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