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如何减少绝对记忆量(1 / 1)

考试高手 鬼头政人 599 字 2个月前

记忆没有任何关系的内容就好像背诵一串随机的数字,并非易事。如果在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加深理解之后,记忆量就会减少。

理解可以减少记忆量

一提起从主干到分支逐渐增加记忆量,不少人会认为是疯狂地背诵知识点。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方法是以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为中心,一点点加深理解,扩大知识范围。所以那些看似细碎的知识点,在由中心向外延伸的时候就可以记住,这个过程并不算困难。

比如说,某个知识点是“日本新潟县南鱼沼郡生产特级大米”,我们可以通过这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就能以“原本什么样的气候便于培育美味的大米”为中心,理解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之上,只要理解当地一年的气温变化,记忆起来就相当简单。

除此之外,可以把培育美味的大米所需的土质、水、当地的地形等南鱼沼郡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记忆。

像这样,以一个点为中心,增加相关的概念和关联知识点,就算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也可以推测出来。

当我们遇到“日本山形县米泽市能不能种出美味的大米呢?”之类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根据米泽市一年的气温变化、土质、地质等合理推测。但是,如果没有细致了解过南鱼沼郡培育美味大米的知识,我们就没法推测米泽市是否能培育出美味大米。

正因为有主干,分支才更加容易理解。不断增加对分支的理解,从而加深对主干与分支,也就是对“知识树”整体的理解。就算是没有记住的知识点也可以合理推测出来,由此减少记忆量。

如何轻松唤醒记忆

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扩大知识面。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知识点越来越容易记住,越来越容易被我们回忆起来。

比如,如果书架的书毫无顺序地摆放,想要按顺序记住书的名字非常困难。

但是,按照“经济”“经营”“政治”“国际关系”等分类排序摆放的话,就容易多了。小说可以按照作者姓名的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各自的作品按照名字拼音首字母顺序排列的话,也很容易记住。

按照彼此之间的关联性理解、整理、背诵,回忆的时候就能马上想起。记不起来的知识点不能算是背过了,所以能否轻松回忆起知识点对背诵来说相当重要。

话说回来,背诵没有关联性的内容效率很低。这也是为什么背诵属于整体学习的最后环节的原因。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几乎不关注知识的关联性,在这些时期即使想要进行细致的背诵,挨个知识点分别记忆,效率也是很低的。

想要仔细背诵的话,在第四阶段边整理边复习是效率最高的。在这个时期,我们已经了解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差异,理解了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当然,此时距离正式考试已经很近了,背诵的知识点没有那么快被遗忘。

加深理解,换言之就是抓住本质。抓住本质是通过考试的最短路径,并且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许多。

不明本质,只顾闷头学习,不仅无趣,也无法持久。理解了本质,学习也会变得有趣,因为感受到了乐趣才有持续的动力。

重点:在第四阶段背诵效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