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习不断推进,知识开始串联起来。“这两个知识点描述不同,但是实质类似。”“这两个知识点是相似的概念。”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些,就太好了。
提高背诵的质量,细化知识网络
我建议在复习后半阶段的考生这样做:
“抓牢主干知识,同时逐渐增加知识分支,细化知识点。”
“在脑海中形成细致的知识网络。”
关于这一点很难举例。比如英文单词“have”是“拥有、所有”的意思,这就是主干。它与另一个单词“bring”的区别和现在完成时的使用方法,以及短语“have to”的意思和使用方法都属于背诵的知识分支部分。
无论学习哪一部分内容,都有称为“关键词”“重要概念”的核心内容,这些常常会跨专题出现。
一开始我们意识不到什么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但随着学习的推进,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知识出现的频率很高,或者某些题非常相似,仔细思考其知识点的出处,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某些部分出现了相同的概念。
像这样,关键词和重要概念的关联项很多,最初难以发现的关联之处随着复习慢慢显现出来,知识逐渐串联了起来。
将相关联的知识整理成表格进行记忆,更容易记住,并且我们在回忆的时候可以连同关联知识一起回忆起来。
由主干到分支,将主干知识与关联知识点联系起来记忆更容易记住,并且知识网络也会越来越清晰明了。
越是容易混淆的句子和概念越容易出题
资格考试的知识分很多部分,但是并不像英语和数学一样差异如此之大。在我的理解中,资格考试中的知识更类似于数学中“方程式”“函数”和“圆”的区别。
因此,学习不同部分的内容肯定会遇到类似的句子和概念。把这些相似的句子和概念整理成表格,进行比较记忆,更容易记住,对提高分数也有极大帮助。
区分、理解这些相似的内容,往往是考试的一大出题点。出题老师自然知道这些知识点的迷惑性,所以常在此设题。所以,我们平日要进行相应的练习,以避免考试时被题目迷惑。
因此,将相似、容易混淆的句子和概念整理下来,进行比较记忆非常重要。
比如说,法律考试问题中常常会问“出席议员”和“总议员”的区别。我们把有关出席议员的法律条文和有关总议员的法律条文进行整理分类制作成表,比较记忆,就可以将两者有效区分开来。
像这样,整理相关联的知识进行记忆,以及整理并比较类似概念进行记忆,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
表6-1 容易混淆句子整理表格
※制作表格时,可以以只有自己知道的方式更简洁地记录,比如“修宪”写为“宪改”,“第96条第1项”写为“96.1”等。
※纵向和横向单元格中可以添加不同要素,便于整理。
※在做习题集的时候,如果发现有相关的事项,可以适当添加到表格中。
正因为有主干,分支的知识才能更容易被记住。如果没有主干,一个劲儿地记一些毫无关联的东西,是很难记住的。
学到现在的阶段,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
尝试以出题者视角出题
整理关键词和重要概念相关联的内容属于“共同化”,整理相同的句子或相似的概念比较记忆属于“区别化”。
只要明白了这两点,就可以自己出题了:“这两个知识点容易混淆,这样设置4个选项容易出错。”
可以站在出题者的角度出题,就是我们对知识点理解度进一步加深的证明。考生没有办法和出题者直接沟通,只能通过真题进行间接交流。就像我们无法和过去的伟人直接交流,但是可以通过书籍和他们间接联系一样。
出题者把希望考生掌握的知识、理解的概念设置成问题。只要理解了出题者的意图,把题做对就不再是难事。
重点:区分“共同化”和“区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