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虎妈”:学历只是敲门砖(1 / 1)

婚恋清醒指南 杨珈珈 551 字 2个月前

我不是“虎妈”,曾经我也希望自己能有一个优秀的孩子,但通过每天在家辅导女儿上课我才发现,她属于既不聪明也不用功的类型,或许是因为我确实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吧。别人家三岁的孩子英文都很流利了,可我女儿连母语里简单的“二”字还学不会说。

开学了,老师要求完成古诗打卡任务,可我女儿每天都不记得需不需要背古诗。

她不知道今天老师教了什么古诗,甚至连老师教没教古诗都不清楚。她让我在手机软件上看看别的小朋友都背了什么,看完了再让我教她,一遍、两遍、三遍……她却怎么也记不住。

我在家教她认“一二三四”,她只记得住“一”。

在辅导孩子学习这方面,我没有耐性,我女儿没有天赋,我们俩都不太努力。

至此我们都放弃了,决定专攻特长。我幻想她或许可以走“演艺”这条路,今后当个“十八线”小明星,有戏的时候就拍戏,没戏的时候就休息,上街不会被人认出来,谈恋爱也没人管。

我显然是把这条路想得太简单了。

我给她报了钢琴课,学了一年,至今她连一首完整的曲子都不会弹。我还给她报了舞蹈课,课上,她是全班跳得最差的一个,简直是朽木不可雕也。

我闺密劝我要多鼓励孩子。学校公开课上,所有的妈妈都在表扬自己的孩子,可“宝贝真棒”这句话,我实在说不出口。

而立之年的我刚刚接受自己的碌碌无为,又要被迫接受自己女儿的平平无奇。我不断地劝自己:我就这个水平,孩子的资质也只能如此,别再折磨孩子、折磨自己了。

我希望所有家长都能对自己和自己的孩子有清楚的认知,给孩子选择一条适合他的路。学习是一场马拉松,如果一开始就消耗了太多力气,后面的漫漫长路会跑得很辛苦。

而且,每个孩子不仅起跑线不同,还是在完全不同的生产线上被“制造”出来的。我们应该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家庭环境,而不是全家“打鸡血”,盲目追寻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也许我是因为人到中年,已经丧失了年轻时候敢闯敢拼的**,在我看来,如果人到中年还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把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才是真正的失败。

在学生时代,我遇到过很多学霸,那时我和他们都笃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后来,我发现很多学霸把一生的运气都用在了学习上,有的人高考失利,没能进入名校,多数人则和其他成绩普通的同学一样,在毕业之后成了平凡的上班族。

职场和校园完全不同。

学历只是一块敲门砖,职场更看重努力、机遇、贵人、眼力见儿。人这辈子,说全靠运气太过唯心主义,说全靠努力又太天真。我们终其一生,不过是要做个普通人。教育政策的优化已经能够让新一代人不再重蹈我们当年“一考定终身”的覆辙,所以家长们的观念也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