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消费品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社零增速,因为社零增速数据对消费品板块有很大影响。2009—2018年,我国社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年复合增速达到10%以上,2019年约为8%,到了2021年则下降到约为4%,如果算上通胀基本上是负增长。
总之,疫情之后,社零增速不断下降,什么时候能够稳定回升,无法预知。伴随而来的,是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游离于大家的视野之外,变得冷清,不再是热点。在很多人看来,疫情当下的消费面临着诸多困难:消费场景缺失、消费能力下降、消费信心不足,以及企业和政府等社会面消费的疲弱,等等。所以有些人对消费品板块已经失去了信心,有些人甚至直接割肉离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这样的时刻,消费品的压舱石作用才越会体现出来。消费场景和消费信心都是可以修复的,2022年8月,相关数据显示,PPI-CPI首度转负,为-0.2%,结束了长达19个月为正的状态。当上游的价格回落,而下游的价格上升时,消费作为终端需求的代表,基本面开始边际改善,市场也逐渐开始偏爱消费行业。
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根据过往行情来看,无论经济如何困难,消费品都是一个常年穿越周期的板块,是所有成功的基金经理和投资人喜欢的一个板块,也是备受资金尤其是大资金关注的一个板块,未来还有很大上涨潜力。
消费品的弱势是暂时的,在社零没恢复的时候,对于消费品要注重大势。2022年面对消费品板块我只想说一句话:买消费品不能急,它是压舱石。投资消费品,不要问涨跌,要把目光放长远,守得住现在,未来才有收获。那么,为什么消费品板块具有压舱石作用呢?
1.消费品是防御型资产
之所以说消费品是防御型资产,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当经济恶化,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而通胀会损害那些高估值资产以及新兴成长类的行业,但消费品却是通胀受益型行业。2022年消费品板块经过调整后估值处于合理的配置区间,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相关企业收入增加,因此无须过于担心通胀所带来的影响。
其次,有些消费品的业绩增长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强。比如,“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生活用品,与民生关联性强,与经济关联性弱。尤其像乳制品、调味品、猪肉鸡蛋、啤酒饮料等民生类食品和相关板块,具有非常强的防御性。比如,像酱油这种调料品,经济上行期老百姓要用,经济下行期老百姓也要用,哪怕价格有一定涨幅,也不会引起大的消费波动。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即便涨幅很小,但因为这是消费品,购买频率相对较高,所以会给企业的收入带来很大的提升。
总之,在2022年经济大环境不确定性、通货膨胀预期较强的情况下,消费品板块的估值经过2021年一年的调整,已经具有很高的投资价值。
2.消费品有抗经济周期属性
从2020年到2021年,我国GDP连续2年超过100万亿元,2021年还突破了110万亿元大关,占世界经济比重也进一步上升,创下了近10年来的新高。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为8.1%,当然这与2020年较低的基数有很大关系。
从数据来看,经济似乎一片向好。但是,2022年经济的实际情况如何,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疫情之下,很多公司,尤其那些中小微企业的元气还远未恢复,企业裁员更是常态。
经济调整,给GDP增速施加了很大压力,这时候消费品的抗周期性就完美地表现出来了。很多消费品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没有因宏观经济的影响而陷入低迷,比如,某品牌榨菜通过降低单品重量的方法对产品价格进行了变相的提升,这种非直接涨价不会对销量有较大影响,而企业的营业收入却会明显提升。而且很多生活必需品不仅没有受到影响,还打破了消费品板块僵局,稳住了整个消费品板块,带动了其他消费品上涨。因此,在经济环境面临压力的时候,消费品反而是非常适合布局的优质资产。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消费品正处于需求改善周期,餐饮端整体走势有望得到改善。2021年10月,单月社会餐饮收入约4460亿元,同比上涨2%,已经开始呈现弱复苏态势。家庭端居民消费也更加谨慎稳定,工业加工端则最为乐观,颇有强势复苏态势。
需求复苏是消费行业反转的关键,其中最不确定的因素是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随着百姓防控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对疫情的防控和处理经验的不断累积,疫情即使反弹也很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得以控制,从而保证经济健康复苏。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它的压舱石作用还在不断凸显。疫情之下,我们要对消费品保持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