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里的“聪明钱”(1 / 1)

财富池 吕晓彤 985 字 2个月前

所谓市场里的“聪明钱”,指的是北上资金。那什么是北上资金呢?国外资金不允许在A股市场直接参与,但可以通过香港股票市场中转,即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进入A股市场。而根据地理位置,沪深两市在“北”,香港在“南”,因此,从香港股票市场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被称为北上资金;反之,从A股市场流入香港股票市场的资金,则被称为南下资金。

沪港通和深港通操作起来相对比较麻烦,而且有很高的门槛,需要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资产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所以,通常只有机构或有一定实力的投资者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北上资金,被认为是市场上的“聪明钱”。

既然它聪明,普通投资者就可以关注它,根据它带来的信号来预判市场。一般来说,北上资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预见性

北上资金对A股的走势有明显的预见性,有多次成功抄底的经验。它进入A股会提振市场信心,当然退出也会打击市场信心。

2022年5月,A股北上资金净买入是170亿元,一个月后,净买入已经上升到730亿元。资金量的猛增给整个市场带来极大的信心,在它的带动下,市场情绪从7月份开始,便进入到一个比较亢奋的状态。

某国际证券公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说:“尽管北上资金在整个A股市场中的占比还比较小,但它对A股股价走势有明显领先性,并且在2016—2019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超额收益。”

2016—2019年期间,北上资金存量的季度变化率对沪深300指数季度变化率就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领先性。

虽然,2018年5月,沪港通和深港通额度扩大4倍,引发北上资金的大幅流入,沪深300指数并没有随之上涨,但是,如果将额度扩大那段时间排除掉,北上资金对A股股指的预见性几乎100%准确。

有相当一部分北上资金持有者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机构,其对市场的把握非常精准。而且大部分北上资金属于价值投资类型,看好国内中长期的经济发展,看好行业和公司的长期业绩增长。所以,无论在行业内选股,还是在行业筛选层面上,北上资金的动向都值得投资者关注。

2.提供资金

一直以来,我国对资本市场逐步加大开放,外资对A股的兴趣也逐步提升。2019年北上资金在A股余额大概是9000亿元,非常接近当时A股中融资余额的存量规模。而且,北上资金规模在2019年后仍在持续上升,已经成为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对A股的影响已经上升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

2021年,北上资金总成交额超过25万亿元,净买入4321亿元,净买入额是2020年的2倍。2019—2020年,北上资金的活跃度和在A股的占比,增速均超过10%,2021年占比已经接近11%。

截至2022年年末,北上资金历史累计净买入已经接近1.7万亿元,持股市值超过2.3万亿元。

北上资金大量进入,不仅给A股提供了流动性,还能盘活A股内部资金,进而促进所有资金在A股内快速流动。比如,一些还在观望的投资者,可能就会根据北上资金的流向,改变仓位。

2022年12月,白酒行业进入备货旺季。北上资金乘势进入白酒股,净买入五粮液22.52亿元,至此总持仓突破1.9亿股,持仓市值突破300亿元。还有,它仅一周时间便对贵州茅台实现4.54亿元净买入,对山西汾酒、迎驾贡酒、酒鬼酒、老白干酒等也在巨额加仓。

不仅白酒股,它在一周内对食品饮料行业也实现26.5亿元净买入,对电子、非银金融、汽车、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都实现20亿元净买入。

投资者可以根据北上资金流入情况,对这些行业的后市做出判断。

3.外资风向标

2021年,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A股的市值约为3.4万亿元,其中沪港通和深股通北上资金持股市值2.4万亿元。外资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8%,占A股总市值的6.2%,成为仅次于公募基金的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随着不断对外开放,A股已经成为外国投资机构资产配置必须配的标的(MSCI因子)。北上资金代表外资,而外资主要以美股为全球风险资产的风向标,每次美股暴跌,北上资金基本都会大幅流出,因为A股经常跟随美股下跌,这些资金便会出逃避险。但是,如果美国股市大幅下跌,北上资金仍有强劲的资金流入,这对A股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

2022年11月,北上资金当月合计净买入600.95亿元。在指数方面,外资一直看好的A股代表性指数——富时中国A50指数,在11月累计涨幅已经超过12%。

这就是一个外资情绪回暖的信号。高盛、摩根大通等外资巨头纷纷表示,对中国市场积极看好,投资者据此可预判A股后市整体的信心情况。

虽然北上资金很“聪明”,但我们也不能盲目相信,它只是判断市场后市的一个参考而已。并不是北上资金流向哪里,我们就必须紧跟到哪里,投资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持仓情况,来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