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涨跌的逻辑(1 / 1)

财富池 吕晓彤 951 字 2个月前

股票投资比较烦琐,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市场情绪、操作节奏、交易策略、公司调研、国外市场等,要想在股票市场长期获得稳定的盈利,就必须掌握股票的“一举一动”。

相同的市场环境下,之所以有人盈利、有人亏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盈利的投资者往往能抓住一只股票的要点。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要抓住一只股票的“七寸”,厘清这只股票上涨或下跌的条理脉络,找到其中的逻辑链条。知道股票的涨跌逻辑后,就可以顺着这个逻辑操作,盈利概率就会增大。

股票的涨跌逻辑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无论看法有何不同,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股票的涨跌都离不开资金。

在实际交易中,一只股票只存在买方与卖方,其上涨或下跌都是根据买方与卖方之间博弈的结果而定的。

当投资者认为股票未来的价值会高于当前价值,便会买入,买入的资金大于卖出的资金时,股价就会上涨;相反,则股价下跌。请注意,并不是买入的投资者数量比卖出的投资者数量多就可以,必须是资金量多才可以。

在我看来,股票涨跌逻辑的本质是价值的流向,外在表现为资金的流入流出,流入则上涨,流出则下跌。那么,该如何判断资金的流入或流出呢?

1.供需关系

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根据股票供需关系来判断资金流向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法。需求会引导价格,买的人多,资金流入,价格上涨;卖的人多,资金流出,价格下跌。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股票上面,其他商品也基本遵循这一规则。但不同于其他商品的一点在于,通常股价是按照“需求优先,供给跟进”的原则进行上下波动的。当需求增加时,供给才会随之增加。

比如,投资者认为某只股票后市会上涨,于是接连买入,资金便会流入这只股票。此时,买入的手数很多,卖出量供应不上,这只股票便会供不应求,股价上涨。但是,当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时,一些投资者认为价格已经很高,可以卖出了,于是纷纷卖出,导致供过于求,股价便会大跌。

投资者如果不能把握正确的时机,错判资金流向,就会在高位接盘。所以,永远不要在需求高峰期(成交量非常高的时期)买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买到价格最高的股票。

当证券公司大力推荐或新闻报纸、网络媒体等集中报道看好某只股票时,资金通常会在高位急于流出,这时候投资者不要贸然进场,否则有很大概率被套住。

2.公司价值

公司价值,是指公司自身的价值,由公司自身情况决定,比如公司的盈利状况、领导团队管理能力、经营业绩、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和股息红利派发状况等。如果公司的业绩表现优秀,发展前景良好,领导团队能力优秀,公司的价值就高,自身价值高则会吸引外部资金,股价自然会上涨。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曾说,看一个企业先不要看它的报表,而是要看它是不是为这个社会疯狂创造价值,如果它为社会疯狂创造价值,总有一天它会回馈你。

3.政策导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的股票市场受政策影响比较大。其实不只是中国,全球的股票市场都受政策影响,美联储的加息降息就是通过直接控制资金流向,影响美股。

政策规划调整会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利好趋势,资金就会聚集;是利空趋势,资金就会出逃。当出台某一项新政策时,相关行业和公司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可能是利多,也可能是利空。

但无论怎样,投资者都要稳住心态,冷静分析和思考。尤其政策是利空时,一定要果断处理,因为有时候一个政策可能会直接扭转资金流向,进而改变股价。

比如,“双减”政策一经发布,教培行业大量资金疯狂出逃,众多教育股纷纷暴跌。房地产行业也是,某些房地产政策,尤其是“三条红线”颁布之后,外部资金不愿再行进入,房地产资金几乎断流,相关市场前景不明,个别房企更是惨不忍睹。

有些政策是为了抑制行业发展,有些则是为了促进。比如新能源行业,在“双碳”背景之下,政策对于整个新能源板块的支持力度非常大,国内外资金纷纷涌入此行业,新能源汽车得到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链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很多公司争相布局风电和光伏产业。

当然,这些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对某些个别行业利空或利好,但对全国的经济却基本都是利好的。因此,当国家出台某些政策时,投资者要对其有一个精准判断,不能仅判断资金流向,更要判断政策影响的程度,判断得越精细,操作起来才能越及时。很多投资者被套在教培行业上,就是因为对政策没有敏感性,被套之后悔之晚矣。

所以,投资者在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注重资金流向的判断和逻辑的养成,同时还要掌握股票涨跌的逻辑,但更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