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本质是信息战。如果你理解了穿越周期理论,理解了股市的情绪,理解了有效市场假说,那你就不难理解股市的本质是信息战了。
1.股市交易的前提是信息
股市是由诸多上市公司在交易所交易形成的,这就像一个大集市,汇集了各种类型的消费品,吸引有需求的人来买。集市里的消费品都是摆在柜台上的,一眼可见,但股市里的股票却只是一个代码,要了解产品好坏,就得看公司的基本面。所以,股市交易的前提,必然是信息。
很多投资小白可能不看信息,就根据股价浮动进行买卖,这不是说信息不重要,而是有人已经给你做了信息收集。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只有基本面好的上市公司,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追捧,推动股价上升,其公司股票也会成为热门。
比如,巴菲特要了解上市公司,就要做复杂的调研,要收集各种信息,甚至直接到消费市场上去和消费者沟通。很多人就会根据巴菲特的选择而选择,这就是坐了信息的顺风车。
可以这样说,公司基本面,包括与公司基本面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信息,构成了股市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些信息,大资金是不敢入场的,来干吗呢,扔硬币看概率吗?
另外,股市的大多数波动几乎都与信息有关。国家政策变化、公司领导人调整、外围出现利好利空……每当有信息出现,几乎都会引发股市波动。
疫情放开后,各国的股市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日韩的生病人数也成了影响两国股市变化的信息之一。日本生病人数少,股市一路上扬;韩国生病人数较多,股市先涨后跌,到达低谷后才开始反弹,一路攀升。
信息是人们做判断的基础。在脱口秀段子里,有人相亲时喜欢用七大姑八大姨的提问方式:你家有房吗?有车吗?有父母吗?虽然好笑,但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要了解更多信息,再做判断。
2.股市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战
股市的本质就是信息战,谁获取信息的能力强、速度快,谁就能赚到更多的钱。“打板俱乐部”喜欢盯异动,而引发异动的那拨人,通常都是最早得到信息的人,他们自然也是赚得最足的人。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获取信息的渠道少、速度慢,也只能跟着市场趋势动,这时候怎么动就有学问了。根据我说的周期理论,学会看共识,一定要在共识刚有苗头,还没有达到**时就行动,否则市场已经沸腾了,你再拿着鸡毛信息当令箭,那基本没希望赚到钱,大概率还会成为别人收割的韭菜。
所以,我一直强调“常识+人性”,你获取信息的能力弱也没有关系,你可以用“常识+人性”避重就轻,管住自己,不要妄想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赚个盆满钵满,不如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赚个每天都能茶杯满,心安又稳妥。
所以巴菲特说:“能力圈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你能力圈的边界在哪儿。”
3.扩大能力圈,提升收集信息的能力
想要赚大钱、少赔钱,就得扩大能力圈,逐步提升收集信息的能力,这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现在内容平台那么多,股市投资都需要关注哪些信息,如何搜索信息,在哪里收集信息,很多教程都是免费的。
如果你不仅想要提升收集信息的能力,还想要构建信息优势,那也有方法:一个是深入学习,购买有牛人背书的投资大牛的学习教程;一个是向上社交,多认识一些投资做得出色的人。有人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怎么认识那些投资大牛啊?”其实很多培训课上都可以直接和大牛沟通,有很多人愿意在直播间和人一对一沟通,通过购买认识大牛是最简单的向上社交,双方之间目的明确,沟通内容清晰明了。不需要使用七拐八弯的交情来认识人,也不需要经历七山八水之后再说出自己的需求。
有人认为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交情没法深入。其实未必,我认识一个很著名的创业培训讲师,她就特别希望自己的学员和自己多沟通,因为沟通内容可以反哺她的培训教程。在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创业经历之后,她的理论体系也更加丰富。
“八面玲珑”在大部分语境里是一个贬义词,但其实你仔细去琢磨,八面都通窍,才能四通八达。人需要活得通透。
不管怎么说,股市的本质就是信息战,你构建了自己的信息优势,就可以让自己“八面玲珑”(我希望它是褒义的),认真向外看,积极向上走。你的目标是看到月亮,那就不要把精力用在琢磨“指月之手”好不好看、戴没戴手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