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是一种投资规划,简单地说,就是投资者根据个人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合理配置资金,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希望大家记住一点:资产配置的主体是人,而不是资产,一切的出发点应该是人,这样才能把握住方向,控制好节奏,做到心中有数。
投资犹如打仗,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在投资之前要先剖析自己,包括性格、能力、专业性、自身收支储蓄能力等,做到知己;然后再了解自己的资产与财务状况、当下的投资环境以及要达成的投资目标,做到知彼。
投资最大的敌人是风险,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分散风险。比如,活期类资产、固收类资产、风险类资产组成了一个三脚架,少了其中任何一项,这个三脚架都有随时倒下的风险。所谓合理的资产配置,就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借此以最小的风险博取最大的收益。但是,也不能过于分散,过于分散可能会导致不赚反亏。
市场上,大家比较熟悉的资产配置方式有很多,但专业人士做的资产配置永远分成三类:活期类资产、固收类资产和风险类资产。
1.活期类资产
活期类资产是流动性资产,随时可存、随时可取,特点是风险低、收益低、流动性强,包括银行活期、货币基金、期限在一个月以内(参考年化收益3%左右)的理财产品等。
活期账户里面是日常现金资产,可以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每个月基本都是固定的,平时的日常花销,如吃饭、买衣服、旅游、置办生活用品等需求,都从这个账户中支出。活期类资产的比例最好控制在家庭资产的20%左右,如果占比过高,就没有足够的钱投进其他账户了。教给大家一个省钱小技巧,每周做预算记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花钱欲望,减少固定开支。
2.固收类资产
固收类资产是低风险长期资产,具有本金安全、收益稳定、持续增长等特点,收益比活期资产略高,流动性要差一些,包括债基、国债、定期存款、期限在一个月以上(参考年化收益在5%左右)的理财产品等。这是家庭主要的资产配置,固收类资产账户里面是一笔长期收益的稳健资产,一般占家庭资产的60%。
投资固收类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保本升值,抵御通货膨胀。要保证本金无损,要长期稳定地投,如无意外不要轻易取出。固收类资产是一个家庭良好生活的中坚力量,守住这个账户,生活就有了保障。
3.风险类资产
风险类资产是指风险偏高的资产,但相对来说收益也较高。高风险投资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获取高收益,包括股票、BTC、外汇、期货、房产、原油、投连险、贵金属、股票、基金等。
风险类资产配置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占比,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另外,投资前要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托大,更不能赚得起亏不起,牢记无论盈亏对家庭都不能有致命性的伤害这一原则。高风险投资不是投机,不是买彩票,投资时要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懂得越多,盈利的概率就越大。
当然,资产配置比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刚工作时,可能只有现金资产和一定的保障资产;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个人资产会增大,这时候就可以适当加大风险资产配置比例;结婚生子后,就会偏向稳健的增值资产配置来满足子女家庭开销和未来双方父母养老两大刚性需求。这时候,一般家庭都完成了一定的财富积累,保本稳健增值成为首要目标。无论高净值人士,还是中产和普通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稳健资产占比都会提高。
如果具备一定的专业投资知识,还可以使用股债平衡策略。在市场上,股票代表攻击,债券代表防守。如果承受风险能力强,喜欢进攻,可以多买股票、少买债券,比如股债比例为7∶3;如果承受风险能力弱,偏好防守,可以少买股票、多买债券,比如股债比例为3∶7,然后根据股市环境和债券收益率来回调仓,来让比例回到最初。
比如,某家庭固定收益配置以国债为主,当国债收益率变高时,就去买国债,买债的资金就从风险资产账户里调过来,这个行为在专业的资产配置里面就叫股债再平衡,即多买债券、少买股票。相反,如果股市环境好,再将资金从固定收益账户调回风险资金账户。
总之,资产配置很复杂,不是去银行买点理财产品这么简单,它也不仅仅属于富人阶层,每个人都要有资产配置意识,合理分配自己的资产。当然更重要的是,资产配置要因人而异、因势而变,没有绝对标准,按需配置是最恰当的投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实现财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