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身上不仅有项羽孤高狂妄的一面,也掺杂了刘邦式的无赖和狡猾,从懵懂的大学生到中关村的刻录机柜台再到北辰世纪中心的高档写字楼,无论是对控股权的牢牢把握、对对手的睚眦必报,还是“修养生息”、交易额突破千亿元大关,刘强东一直都保持着这种一体两面的独特气质。回望这些不平凡的岁月,可以发现,刘强东终究是一个强势的事业家。
无法忘却的理想
翻开江苏省的宿迁市的现代名人录,有三个人是绝对不可以忘的:中国前首富宗庆后、中国准富豪刘强东、中国首善陈光标。
宗庆后1945年出生在宿迁市宿豫区东大街一户邮电局职工家里,1949年随父迁居杭州,后创办“娃哈哈集团”,直至成为中国首富。刘强东1973年3月10日出生在宿豫区来龙镇光明村一个普通农户家里, 1998年以12000元创业,历经12年,公司销售规模突破300亿,有希望冲击中国首富位置。陈光标1968年出生在宿迁泗洪县一个普通农民家里,2001年创办黄埔拆迁公司,多年来,高调行善,成为中国首善。
来龙镇在宿豫区东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相传,明朝中叶,原是方圆百里的湖泊,名曰“白鹿湖”,湖边垂柳依依,湖面波光粼粼,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一游僧露宿湖边,梦见一条巨龙盘旋湖上,遂就地结庐建庙,取名“来龙庵”,镇名因此而得。
刘强东老家水比陆地多,祖辈世代行船讨生活。他太爷爷那一代,家里有船队,将扬州的瓷器等贩运到徐州,再将徐州的煤炭等贩运到扬州,通过倒卖商品赚取差价。刘强东祖上家境非常富裕,爷爷从小就跟船队上的私塾先生念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搞公私合营,刘家祖辈的家产、船只都被没收了。“文革”中,刘强东的爷爷被折磨致死,而他父亲刘志成受到牵连,被迫从高中辍学。17岁时,刘志成开始顶替刘强东死去爷爷的工作,每日在运河里跑船,每月工资12元。刘志成、王绍侠结婚后, 1973年生下刘强东。后来,刘志成夫妇又给刘强东生了一个妹妹。跑船生活很辛苦,需要常年在外奔波,父母无暇照顾刘强东,只得把他丢给外婆照顾。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还处在“文革”的动乱中,刘志成每个月12元的工资要养活全家4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刘强东上小学三年级之前,经常饿肚子,几乎没有吃得饱的时候。
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基本上米饭不可能是天天吃的,一周能吃一两次米饭就非常不错了”,而吃肉就更是不可能了。外婆买回来大肥肉,先炼油,把油放在罐子里,然后放在碗柜顶上,剩下的肉渣剁碎了吃。要吃猪油时,就把罐子拿下来,用小勺子挖一勺猪油拌在米饭里吃。即便如此,猪油也不是随时都能吃到的,一周能吃一次就不错了。吃猪油拌饭是刘强东小时候最幸福的事了,后来他成为亿万富翁了,仍然觉得儿时的猪油拌饭是最值得怀念的食物。
当时,玉米、红薯是刘强东一日三餐的主食。早晨,清水煮红薯、玉米馒头;中午,红薯煎饼、玉米煎饼;晚饭,红薯粥、烤玉米。就连他吃的零食也是烤红薯,过年的时候,吃的还是用红薯熬制的京果(一种南方小点心)。红薯、玉米后来成为刘强东最为厌恶的食物,高中的时候,刘强东见到红薯和玉米就会吐。
为了改善伙食,刘强东经常带着妹妹去河里抓鱼。他用各种方式抓鱼,比如用鱼叉叉鱼;晚上用手电筒照鱼;他还会用土把小水沟两头堵上,再用盆把水舀干,然后抓鱼;不过最常用的方法还是钓鱼。为了抓鱼,刘强东还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游泳技术,号称“浪里白条”,可以双手离水游过一条大河。
小时候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刘强东的精神世界很快乐。他从小就是村里的孩子王,大家都称呼他“大强”。幼时玩伴说,刘强东经常会坐在一个草垛子上,对着一帮小伙伴发号施令,玩打仗的游戏。
1978年,国家粉碎“四人帮”后,实行改革开放,刘强东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挨饿了。1983年,改革之风吹到农村,借助国家开放个体经营的东风,刘志成夫妇购买了一艘9吨的小船,开始操弄起祖辈的老本行。
颇有生意头脑的刘强东从小就开始盘算如何把跑船的生意做大,“小时候,我就觉得父母的商业模式做不大。那种作坊式的方式,永远只能驾驶一条船,区别不过是把40吨换成80吨,再换成120吨。他们为什么不创办一个船行,来赚租船的费用?那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有几百条、上千条船,而且都在海里。我曾经跟父母讲过,但他们听完后笑着说,‘这孩子疯了’”。
父母不在身边,加上奶奶不识字,刘强东从小便学会了自己做主。
1989年,在来龙镇读完初中的刘强东考入宿迁中学。初中毕业的时候,很多成绩好的同学选择考中专或中师,那个时候,中专和中师很吃香,因为毕业后,可以顺利分配到工作。一般农村家庭出身、经济困难,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选择走这条路。以刘强东的成绩,只要他愿意,完全可以被保送上中专或中师。不过,刘强东早就打定主意,一定要上大学,而且一定要考到北京或上海的大学去,别的城市的学校不考虑。
1992年7月高考结束,刘强东的成绩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但他在填报志愿时,偏偏填写了人大社会学系。他父母被蒙在鼓里,直到一个月后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才知道。放弃清华大学物理系,即便是在今天也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事。
刘强东为什么这么做呢?“我高中时候有一个老师姓齐,他鼓励自己的学生以后都要做官,造福一方百姓,在齐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理科班的同学最后都报考了文科专业。”在刘强东概念中,人大是“官学堂”,他想当然地认为,考上人大就可以做官了。
人大作为纯文科大学,它的金融、国民经济学等学科都是显学,以大众的眼光看,刘强东好歹应该选择这些热门专业。他后来解释,学金融、会计这些小专业没意思,学就要学统管这些学科的大专业。“江苏文理兼招的专业中,感觉研究社会的社会学最适宜从政。” 1992年9月7日,抱着未来做大官的美梦,刘强东兴冲冲地到人大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当晚,刘强东的美梦就破碎了。同系师哥告诉他,社会学与从政无关,而且就业状况在人大排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刘强东顿时感觉“从头凉到脚”。
第一学期开课后,社会系的学科设置让刘强东感到索然无味。社会学居然是统计男女比例、年龄结构之类的学问。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他同宿舍的兄弟出去追女生的时候,因为专业不好被人鄙视,这让他对所学专业彻底失望了。
抄写3分钱一张信封的日子
专业没前途,走仕途彻底没戏了,刘强东开始操弄起赚钱的事。初中时,刘强东在《中国青年报》上看了很多励志故事,他觉得自己18岁了,已经是一个男人,应该独立挣钱养活自己。
大一时他帮人抄写3分钱一张的信封,没日没夜地抄,一个月差不多要抄写6万到7万个信封,每天差不多要抄2000个左右,月入一两千。
在那个时代,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在300元左右,刘强东两个月兼职赚的钱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年的收入了。
1993年,刘强东上大二,他开始以二五折的价格到外面批精装书,然后到学生宿舍和各大写字楼去推销。这一年,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引爆互联网浪潮的火种在大学实验室里产生。美国伊利诺伊州伊利诺伊大学的NCSA组织发表了第一个可以显示图片的浏览器,命名为MOSAIC,在当时人气爆棚,大受欢迎, MOSAIC的出现成为点燃后来因特网热潮的火种之一。
随后, MOSAIC开发的中心人物马克·安德生和Silicon Graphic(计算机绘图用的高性能计算机制造公司,简称为SGI,中译则是视算)公司的创始人吉姆·克拉克设立了MOSAICCommunication Corp。
1994年3月,美国人杰夫·贝索斯在车库里以30万美元起步,创建了全美第一家网络零售公司亚马逊, 16年后,它将在中国遭遇最强劲的对手。
同年10月,在拥有“世界理工大学之最”称号的MIT(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蒂姆·伯纳斯·李建立万维网联盟(又称W3C理事会)。11月, MOSAICCommunication Corp.改名为“网景”。万维网联盟和网景的出现,最终引爆了全球因特网热潮。
这一年,刘强东上大三,当选人大学生会副主席。在学习之余,他迷上了计算机编程。那时,程序员属于“稀缺品”,不像现在这么“泛滥”。
靠着亲戚的关系,刘强东可以到北京西郊一家单位学习计算机编程。为了抢机位,刘强东需要比别人提前赶到,他把自己90%的时间都花在编程上,对待编程比对女朋友还上心。那个时代,计算机绝对是精贵物件,机房空调24小时运转,地毯一天清扫两次,刘强东在机房里通宵学习,困了就在机房地板上睡觉,次日凌晨6点左右返回学校。
逐渐掌握了编程技术后,刘强东开始承接社会上的兼职项目。比如某单位要制作一个视频节目,如果拿到电视台去编排,成本非常高,而拿到他这里编排,价钱只有电视台的十分之一,所以刘强东的生意非常好。大学时期,他一共参与了3个编程大项目,赚了20多万元人民币。刘强东自认为“在第一代程序员中还算是比较出色的”。江湖有传闻,直到2008年,北京还有一家不小的饭店用的是他当年编写的收费系统。
很快,刘强东给自己买了“大哥大”,成为人大最早拥有“大哥大”
的学生。他还花两万多元购置了“人大第一台学生机”。据说,当时人大宿舍楼的保险丝不堪电力负荷,电脑开机不到半小时,一定爆断。为了能够使用电脑,刘强东送烟、送酒“收服”了管事的大爷,偷偷给电表换了一根粗的保险丝。
1995年, 22岁的刘强东在校搞兼职赚钱。同年4月, 31岁的马云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互联网潜在的商业机会,他创办了国内第一家商业网站———中国黄页。这个时候,国内连一条互联网专线都没有,“瀛海威”也尚未诞生,这一创举使他被国外业界誉为中国的互联网之父。12年后,马云将迎来刘强东的挑战。
同年9月,彼埃尔·奥米迪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以Auctionweb的名称创建eBay公司,提出“TheWorld'sOnlineMarketplace”(世界的网上购物市场)。8年后, eBay将迎来马云的挑战, 15年后,将迎来刘强东的挑战。
大三时,刘强东彻底摒弃了做官的想法,按理说,他当时是班长,又是人大学生会主席,不是没有做官的可能。但当时发生的一件小事,改变了刘强东的人生选择。有一天,刘强东骑自行车出去办事,在停车时,自行车管理员向他收停车费。管理员跟刘强东说,要停车票五毛,不要票两毛。如果刘强东说不要票,管理员就可以把两毛钱揣进自己口袋里了,而不用上交给政府。
其实,当时在北京停放自行车是不用停车费的,后来,政府为了解决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就安排了下岗职工收取停车费的工作。刘强东看到了人性的恶劣之处,他认为即便是一个下岗职工,在自己稍微有一点权力的时候,照样会贪污。刘强东认为自己没有改变整个社会风气的可能性,“既然改变不了别人,那我就尝试改变自己,去创业”。
大四的时候,人大西门附近一个餐厅要转让,刘强东动心了。他用自己及从父母、亲戚处借来的24万元人民币,盘下了这家餐厅,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将之扩张为全国连锁店。那个时候, 24万元可是一笔天文数字,刘强东作为一个学生有这样的魄力,令人瞠目结舌。不过,这次创业让刘强东血本无归。
刘强东那时还是学生,因为还要上课,每周只去店里两次。谁知,接手之前赢利的饭馆,不到半年时间,在他毕业前就赔掉了本钱。
开饭店巨亏,让刘强东遭受了巨大打击,他变得一穷二白了。不过,通过这次打击,他学到了对员工的信任是必要的,但是这种信任一定是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上的。这一用血换来的教训在他将来的创业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突破1100亿
2013年3月24日,京东CEO刘强东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宣布:京东2013年平台交易额有望达到1100亿元!
这是一个什么数字,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是,对于刘强东、对于京东人来说,却是一个应该载入史册的高度。
因为它要同比2012年翻一番。曾几何时,京东2012年的平台交易额(GMV,包括第三方卖家,含税收入)仅仅还在600亿元徘徊,而一年时间,京东要脱胎换骨,这不能不让人捏一把汗。不过刘强东很冷静:“已经是过去九年增长速度最慢的一年了。” 5月31日,京东高级副总裁严晓青在第八届中国零售商大会上介绍了京东在B2C市场的情况。他表示,预计京东2013年营业额会突破1100亿元人民币。
京东的上层可谓异口同声。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想没有错!
京东2013年第一季度在中国自营式B2C市场中占据43.4%的份额,在中国B2C市场中占据17.5%的份额。截至到2013年4月,其注册用户已达1亿,活跃用户比例与客户年平均消费额高出业界平均水平。目前,京东构建了由6大物流中心、近1000个配送站点、200余个自提点组成的覆盖l037个区县的自建物流体系。
京东自上线成为B2C电子商务企业以来,以“正品、低价、服务”
的战略,突破竞争对手的重重围剿,迅速成长,发展速度惊人, 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的平台营业额大致为13.6亿元、40亿元和102亿元, 2011年则接近260亿元,其平均增速维持在250%左右。2012年京东的营业额则达到了600多亿元, 2013年更是大步向前,在“修养生息”之年,竟然创出营业额达到1100多亿元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刘强东带领他的京东团队创造的。
的确,当人们回顾京东走过的电商历程就不难发现,如果不是刘强东带领的京东人励精图治,哪有京东神奇快速地成长?
那么,回望一下在刘强东看来发展最慢的2013年,应该是很多人十分好奇的事。
2013年3月,京东完成价值观梳理:客户为先、诚信、团队、创新、**。新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客户为先”。刘强东说:“最近三年,京东营销团队急速扩张,人数增加了五六倍,但公司声誉在业界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整个团队跟十年前相比整体质量在下降。”他强调:“在针对我们员工的批评中,有一点是我非常担忧的,就是服务态度问题。有供应商和卖家反映,在京东,不管是招商、运营,还是财务,一些人感觉很牛,好像他们是在管供应商,服务意识很差。”刘强东要求员工应该有一个“店小二的态度”,把姿态放低,坚持“客户为先”的京东价值观核心。
刘强东回忆说:“十几年来让我最感动的是,很多老供应商虽然很久都不合作了,但依然是我们很好的朋友,对我们团队的评价很高。很多人问我:‘老刘,我实在搞不明白,你是怎样培养团队的?为什么你们公司,哪怕一个送货员,对京东的爱都那么深!他们的敬业精神、**、责任心都那么好!’十几年前业内同仁对京东每个同事的评价都是这样,每个人都拼命加班加点,每个人都忘我工作,没有将自己和公司的利益分开,能做到用‘诚信、交友、合作’的原则去对待客户,甚至在跟竞争者合作时也是如此。那时候,京东每年都主动邀请友商聚会聊天,谈谈大家对行业的看法。我们和供应商都是朋友,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们。”刘强东的这番话讲得透彻,在这番话里,我们可以轻易找到他要重新定位的价值观:“客户为先”。
今天的京东已经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有3万多员工的规模。据刘强东讲,将来的京东会成为至少拥有15万员工的大企业。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观念,难以统一团队的步调。为此,刘强东一再强调:“京东的倒三角战略中,目标是先打造一支最优良的团队,然后靠我们优良的团队去建设三个系统:信息系统、物流系统和财务系统。考核这三个系统是否好的基本指标,就是成本和效率。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才能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所以什么是价值?为消费者省钱,让供应商渠道成本得以降低,这就是我们创造的价值。一家有价值的公司,一定要在行业里面搭建一个有价值的桥梁,不仅要保障我们的客户体验,还要保证我们的成本和效率,这样才能真正创造价值。这个用户体验不仅是指消费者,我们对供应商和卖家也存在一个产品、价格的管理,让他们以最快的时间、最简便的方式、最低的成本获得服务。”“我们的团队要改变对供应商和卖家的认知,提高我们的服务,让他们对京东的未来有信心。因为京东做得越大,我们的成本越低,效率越好,供应商和卖家也会赚更多的钱,更有利于品牌的发展。用户体验不仅仅是京东发展的基础,实际上也能给我们的供应商和卖家带来品牌提升和公司发展。”“总之,我希望任何京东人都要牢记,没有供货商,没有卖家,没有消费者,就没有京东,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是构成我们整个电子商务业务的三个最主要客户群。缺了哪一个,都会破坏整个生态循环,业务模式就无法确立,京东公司也无法得以发展。消费者、卖家、供应商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要感恩客户,以客户利益为先,关注客户体验,多为客户着想;我们要服务客户,具有主动服务意识,开心服务;我们要成就客户,尽自己最大努力,超越客户期望,帮助客户实现其目标。”“这是京东价值观的核心:客户为先。在京东,价值观是我们的生命线和高压线。接下来,我们任何决策都要看有没有违反公司价值观,有没有违反客户为先,如果有,那么这个决定是无效的。公司的发展和员工幸福度的提升不是通过利益的博弈,而是要靠创造价值来实现。”“希望我们所有的同事都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客户为先’并真正地在工作中实践‘客户为先’。我也坚信,京东人本着‘客户为先’的价值观,一定能为消费者、供应商和卖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使京东能为客户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刘强东对“客户为先”的阐述,让我们看到一个成熟并有着正确理念的电商强者,对企业寄予的厚望。而京东也正是在这样一个价值观的指导下,顺利实现了年销售额1100亿元的宏伟目标。
2013年一年,有几个事件,很能说明“客户为先”的内涵。
3月,京东的域名正式更换为JD·COM,并推出名为“Joy”的吉祥物形象;京东与中国顶级足球赛事中超联赛再度牵手,成为中超联赛一级合作伙伴。
5月,京东推出“夜间配”“极速达”等配送服务,树立电商物流配送的新标杆,同时,京东超市业务上线。
6月,京东推出“电商云”的四大解决方案:宙斯、云鼎、云擎、云汇。京东开出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首张电子发票。京东在北京、沈阳两地成功投放自提柜业务,消费者可24小时随时取货。7月,京东“亚洲一号”
上海物流中心(一期)完成建筑结构封顶,并成功举办京东首届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大会。
9月。京东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出“五为”理念。即:作为中国最受消费者信赖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京东始终秉持“客户为先”
的发展理念,通过在技术、产品、物流等方面的持续创新,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商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京东还设立了社会责任部,并在其他各部门及区域确定了企业社会责任联络员,从而全方位推动京东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为践行“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的企业使命,京东建立了“五为”社会责任体系,勇于为用户、合作伙伴、员工、环境和社会承担应有的责任。
10月,京东调整会员体系,推出“京豆”。京东首次面向海外招聘国际管培生。京东在自营家电品类率先推出“30天价保, 30天只退不换,180天只换不修”特色服务承诺,远超国家三包法规定。
11月,发布JDPhone计划,整合产业链为用户打造最佳性价比手机。
京东获基金支付牌照。京东正式推出“退换货运费险”,这是电商业界首次退换货“双保险”。京东与太原唐久便利店合作上线020项目。
12月,京东成为中国首批虚拟运营商。京东会员俱乐部上线。
可以说,整个2013年,都是紧紧围绕“客户为先”这个理念在运行。
是成绩,也是光荣。
过去的毕竟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刘强东对此十分清楚:“京东的电子商务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10年是较为粗放的竞争,不断争抢市场份额,这10年已然结束。而接下来的10年,电商比拼的将是创新和体验。
就是在电子商务基础之上,会有大量衍生的创新产品出来,所以真正的竞争应该才刚刚开始。”读这段话,也许我们所能看到的除了理性,就是远见和智慧。的确,今天的刘强东,需要这样的心态和大局观,毕竟强中自有强中手,今天的辉煌不代表明天伟大。
推行“修养生息”的那些事
2013年1月1日晚,在京东内部年会的会场上,刘强东对“修养生息”战略做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了京东第二个十年的发展方向。他说:“‘修养生息’不是休养生息,不是停下来的意思,也不意味着京东的业绩增长速度会变得很慢,事实上,‘修养生息’四个字各自都有不同的含义。”他接着说:所谓“修”,就是过去九年,京东平均的增长速度超过200%,在如此高的发展速度下,内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系统性问题、流程性问题、根源性问题,“修”就是要通过一年的努力,把过去十年积累的问题从系统上、流程上、根源上彻底解决,为第二个十年的增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这种解决是要一次性的、彻底的,不能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任何瑕疵,是为“修”。
所谓“养”,就是要对京东的战略型业务进行持续不断地投入,把它们“养大”。当然,京东所有的业务都会围绕着电子商务这条主线,不会脱离这条主线,不会去傲跟电商无关的事情。在这些战略型业务上可能会继续亏损,不是京东不能盈利,而是如果过早追求盈利,丧失的将是对未来的投资,所以京东有理由、有资格、有能力,持续对这些业务进行战略性投资。
所谓“生”,就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京东也在思考还有哪些业务没有做,还有哪些领域没有进入,京东还要不断扩展。当然前提同样是所有的业务都会围绕着电子商务这条主线,京东要在整个电商价值链和供应链服务方面不断拓展。比如在数据领域、金融领域,京东要催生出大量新生业务。所有能够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电商业务,京东都要在2013年持续不断地建立起来。所谓“息”,就是在京东现有的业务模块中,有些可能是没有未来的业务,不管这些业务目前是赚钱、还是亏钱,只要是没有未来的业务,京东都要坚决把它关掉。没有必要在这样的业务上耗费资源、精力以及时间。
他的详细说明,使京东“修养生息”的战略更加深入人心。
2013年是京东的第二个十年的初始年。无疑,“修养生息”的战略会引导京东人在取得2012年交易额突破600亿的基础上再创辉煌。
刘强东说:“根据我们2013年的战略规划,京东的平台交易额一定会远远突破l000亿!同时,我非常坚信到2013年第四季度,我们一定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春去春又回,一年过去了。京东修养生息之年———2013年,交易额顺利达到了110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