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语录:(1 / 1)

真正的创业者不会只有在有好机会时才去创业,而是一直挡得住压力并享受做成一件事情过程中的乐趣。

从“乔粉”到“雷布斯”

西方有一句谚语:“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最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心想事成的人太少了,他人的成功不可复制。的确,当我们急切想成为某种人,成就某种事业的时候,很可能事与愿违。毕竟,没有人会随随便便获得成功,而一旦我们像雷军一样,拥有自己的人生参照目标,让偶像成为一种力量,成为激发自己奋斗的内驱力,打一场有准备的人生持久战,最终的轨迹很可能出现惊人的雷同。即便不像乔布斯与雷军一般成功,最终也会遇到理想中的自己。偶像,是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的。

“乔布斯有一天也会死,所以我们还有机会。我们生存的意义就是等待着他挂掉。当然,一方面,我们衷心希望他万寿无疆,另外一方面,我们不希望他太强的光芒使这个世界黯然失色,我们希望这是个五彩斑斓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没有神,因为新—代的神正在塑造。”2011年8月,在接受某著名财经杂志采访的时候,雷军于闲聊中掏心掏肺地讲到了这段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语一经媒体放大,立即引起了一系列的舆论抨击。月末,雷军的老冤家周鸿袆终于“忍不住”了:“乔布斯的伟大和你雷军有矛盾冲突吗?”

周鸿袆甚至赐予了雷军“雷布斯”的封号。批判一旦有人出来开个头,后面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继周鸿袆之后,很多圈内大咖纷纷对雷军的言辞加以抨击,事态愈演愈烈,本欲沉默到底的雷军,只好通过微博发表公开道歉:“创业家发了一篇我谈乔布斯的文章,是两周前和记者的一次闲聊,引起了一些对乔布斯健康状态的误会,特此致歉!”事实上,对于乔布斯这个大偶像,雷军断然没有诋毁之意,相反,其对于乔布斯的敬仰,可以说是“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要知道,早在18岁看完《硅谷之火》后,乔布斯就注定了影响雷军的一生。1987年,好友王川借给雷军一本两元钱的书,书名正是《硅谷之火》,该书详细地介绍了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等技术先驱们激动人心的创业故事,以及其在硅谷乃至整个美国引发的社会效应。这本书,让雷军第一次“认识”并牢记下了乔布斯;这本书,也让雷军的人生悄悄起了变化。

一个人凭借一技之长,获得了大写的人生,借此而影响了世界,这太震撼了!

雷军从此将乔布斯列为人生偶像,打拼的原动力在雷军的心中,也埋下了一枚理想的火种,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乔布斯那样干出一番事业,创办出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为改变这个世界做出点什么。

多年后,面对媒体聚光灯,雷军总是谦虚地说:“我18岁的时候就是乔粉,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成为乔爷第二,小米也绝对成不了苹果,因为乔爷是神,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极简完美设计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话虽如此,行动却暴露了其野心。我们先看看乔布斯的经历:凭着对技术的痴迷和多年修炼,加入苹果后他一扎根就是12年,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那里。在苹果大获成功的时候离开(1985年)。离开苹果后,乔布斯为了重新证明自己,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很快又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好的3D电脑动画公司之一。苹果陷入危机后的1997年,乔布斯被请回来。回归后,乔布斯带领苹果从PC转战手机,一石激起千层浪。

再来看看雷军的成长路径:加盟金山,一干就是16年,在金山成功上市的时候急流勇退,退出后,做天使投资人,扶植出“雷军系”,2011年跨界创办小米手机,成为行业黑马,并被金山高调请回。

创业的轨迹惊人地雷同!更巧的是,重回苹果、二次崛起的乔布斯42岁,雷军凭借小米手机发迹、回归金山的2011年,雷军也是42岁。这一切,足可见乔布斯对于雷军人生的影响力。难怪,媒体都喜欢称他为“中国的乔布斯”。

在世界范围内,企业家对于一家企业的兴衰通常都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乔布斯对于苹果的作用同样非常显著,但是值得说明的是,中国企业家权威的确立却有着与西方不完全相同的途径,中国企业家作用的发挥也有着基于中国文化和伦理的特点。当代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从内到外都凸显着“强”的色彩。

优秀的企业家始终都有一种立意高远的使命和追求,而且更多的追求是对股东责任、员工责任、社会责任的综合平衡和满足,追求的是一种实现利润并超越利润的事业理想和超越个人财富利益的精神追求,并将这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远大志向化为与企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愿景。究其原因,民族荣辱、历史使命是他们的事业成就动机的重要基础,而耻不如人的追赶心态则更是有其深刻的心理根源。长期任职、长远布局、长足影响成为中国企业家事业心发生作用的重要前提,有一个(或一对、一批)长期任职的优秀企业家或领导团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知道乔布斯的人都不会忘记一个词——“现实扭曲力”,乔布斯用登峰造极的说服力、无与伦比的魅力塑造了自己,并通过自己将影响力扩大,感染周围的人去完成他们自己都觉得完成不了的事情。这就是苹果的企业文化,也是成功的企业文化。乔布斯的亲力亲为、毫不妥协,营造了类似宗教式的虔诚企业文化,凝聚了46600名员工,在一致性拥护和崇拜中收获高度执行力,构建了一个庞大的苹果帝国,在世界范围内虏获了数以亿计的粉丝。企业家通过个人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赢得组织成员的拥戴,具体表现在:内圣外王的修养与呈现;仁慈收心,重视情理法的协调兼顾;敢于冒险和担当,有坚持、不动摇;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雷厉风行;改造小环境,善用文化符号,营造一致性氛围。

雷军不但从来就不缺乏商业基因,而且拥有很多后天学习、培养甚至熔炉锻炼的经历。他既高瞻远瞩、目光敏锐、愿意学习,也深悉国情、身段柔软,不管改革开放之前、从事经营之前职业专长如何,一旦进入角色,就能“在商言商”,通晓现代经营管理,呈现出一流的商业感觉。

乔布斯走了,苹果还是苹果,这是乔布斯留给苹果的最大遗产,也是留给管理者最大的警示。雷军认为:我们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都需要将心比心、以身作则,才能让文化这个苹果由酸转甜,结出硕果,才能将优秀的组织文化和企业家精神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