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认为,做人要懂得能屈能伸,身处低潮、逆境善用“屈”的智慧。但只知道“屈”而不知道“伸”,同样也是不正常的,这样会失去自持自重造成卑躬屈膝,必定会让别人轻视。所以,一个人当直则直、当屈则屈,能够屈伸自如,这才是理想的处世之道。
不可处处显示精明
人类本质里最深层的驱动力就是希望具有的重要性,你要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先怎样的对待别人。
——戴尔·卡耐基
“大智若愚”是一个人智慧的表现,而处处精明,反会输了生活的趣味,因此,做人不必处处获胜。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自以为精明干练的人,总是喜欢在众人面前显示精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得孤芳自赏,众叛亲离。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误了卿卿的性命”。
南朝齐梁时的沈约,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加大才子。唐后主李煜词中有“沈腰潘鬓消磨”句,沈约的腰就成了瘦腰的代名词。沈约不光人长得漂亮,才华更是没得说。他是文学史上有名的“永明诗体”的创始人之一,曾主持编撰《宋书》、《晋书》等数百卷。人若有了才,做什么事都爱动脑筋,甚至耍点小聪明,他的尚书职位就是这么来的。
当初萧衍起兵诛杀残暴的东昏侯,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实际上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沈约看透形势,以萧衍名字中的“衍”字说事,说谶语有云“行中水。作天子”,你是上应“天心”、下符“人情”,当作天子。萧衍动了心,就让沈约与另一知己范云第二天上午进府来谋划。沈约找到范云,与他约定好时间一起晋见,说好不见不散。结果沈约耍了个心眼儿,晚上就把登基的诏书写好了,又把主要的人事安排都拟了草案,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向萧衍作了汇报。萧衍很高兴,对他的安排也没提出异议。等一切妥当了,沈约出得门来,看见范云正呆呆地站在府门口,已经等了他老半天了。沈约因为拥立萧衍登上皇帝宝座的功劳最大,被授予吏部尚书,封“建昌县侯”。
转眼间尚书当了十几年,沈约觉得官还是小了点,对三公之位有了垂涎之意,无奈不管是本人提,还是旁人劝,粱武帝萧衍就是不同意。沈约有些郁闷。也有些不满。这文人爱犯一个通病,就是容易怀才不遇,一怀才不遇就难免做出点出格的事来。
有一天,有地方进贡给武帝一些栗子,萧衍也是个有才情的人,一时高兴就招沈约进殿,相约各自写出关于栗子的典故。写文章自然是沈约的强项,但他下笔时耍了点心眼儿,故意少写了三点。文章挥就,由群臣品评,都说武帝的见识广,武帝很开心。出得宫门。沈约忍不住对别人说:“此公自护其所短,忌讳别人比他强,否则会羞死的!”不料皇帝的耳目甚多,这话很快就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武帝听了十分生气。
又一天,武帝心情不错,来到尚书省与沈约聊天,不觉聊到张稷的事。沈约回答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何足再加议论!”话里的情绪色彩很浓,原来张稷是沈约的亲家,曾经想升官却没能如愿,死在刺史任上。此言一出,武帝觉得沈约有意袒护张稷,气愤地说:“你说出这样的话,是忠臣吗?”起身拂袖而去。
这一句是不是忠臣的反问,沈约是能够听出它的分量的。他吓坏了,以至武帝走了都没有觉察,还像原来那样一动不动地坐着。下班回家,满脑子都是武帝的这一句问话,神情恍惚,本来想走到胡床跟前坐下,结果一下子坐空了,脑袋着地倒在了窗户下面,晚上就发起了高烧。睡梦中沈约梦见南齐和帝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他惊恐万状。醒来后沈约悄悄命人召来巫师,用赤色奏章向天神祈祷,说:“禅代的事情,不是我的主意。”
武帝派遣主书黄穆之来探视沈约的病情,得知了沈约让巫师用赤章祈天之事。不禁勃然大怒。几次派人去谴责沈约。沈约越发害怕了,没过几天,就在忧惧中死去了。
精明不是坏事,可用错了地方就成了坏事。沈约不恰当地把大聪明变成了小聪明,跟同事,朋友甚至跟自己较亲的人耍心眼儿,后果是很严重的,沈约的故事,今天读来还不禁令人惋惜。
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我们要避免出现那种暗自耍心机,自作聪明的局面出现,这样才能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与人共事就要以诚相待,不可存有私心,只有为了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合力,才能把事业做好做大,才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如果每个人都玩儿手段,耍小聪明,其结果只会害人害己。
【为人处世没有】:做人有个聪明的脑袋还不行,还要有一颗诚挚的心。否则,就有可能陷入精明有余自以为是的尴尬境地。
别在“老虎”面前充大王
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谦让三分,即能天宽地阔,消除一切困难,解除一切纠葛。
——戴尔·卡耐基
大千世界,众生百态,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骄傲而自负,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对人常常表现出冷漠而盛气凌人的表情,喜欢在“老虎”面前充大王,把谁也不放在眼里。这样的人看起来似乎很"潇洒",其实,他们根本不懂人情世故,他们常常遭到别人的反感和疏远,其结果往往是处处破壁而寸步难行。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苍蝇停在大象的背上。
苍蝇见大象对自己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便说:“喂,伙计,我来了好半天了,你一直没有反应,现在我决定走了,你舍得吗?”“你什么时候来的,我根本不知道,你走了,我也不会觉得失去了什么,请随便!”大象听后,冷冷地说。
故事虽短,但它告诉我们:人,应该自重,但如果你和这只苍蝇一样,过分自重,于是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是自傲,而自傲的人,则常会遭到他人的耻笑。
自己重不重要,是由别人评价和肯定的,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到处吹嘘的人,只会得到别人的冷遇和白眼。
现实生活中,在很多人眼里和心中,总喜欢把自己的领导按照个人的理解“排序”,这里所谓的“排序”是指按哪个领导厉害哪个领导不厉害;哪个领导好商量哪个领导不好说话……有些人会自认为聪明,把认为好商量好说话的领导归纳为"懦弱、好欺负”,说话和做事中不免会杂带着语气不尊敬,认为得罪也没什么。
其实不然,做领导的人不管是靠关系、凭本事或其他原因,能坐到这个位置,必然有他的独到之处。并且有些事情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并不准确,会带有主观性。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可以坐上领导的位置,但却始终没有达到目的,就因为自以为是。
因此,自身有才能,但要估量自己能成什么气候,能办多大的事情,量力而行,要对自身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拧着而去做自己没有把握、掌控不了的事。正所谓“万事不可逆势为之。”
与人交往一定要做到平等待人,平等待人不仅是文明礼貌的行为,也是人品修养的天平,平等待人是针对傲慢无理而言的,它要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管彼此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有多大的差别,都一视同仁。
不要做趋炎附势的小人,古人说“不诌上而慢下,不厌故而敬新”。就是告诉我们待人时不应用卑贱的态度去巴结逢迎有权势,有钱财的人,而怠慢经济条件较差,社会地位不高的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人格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和心理深深地附着在人的身上,并时时加以维护。
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不受歧视,不被侮辱,即要求平等。而傲慢之人必是无礼之人,无礼之人必将遭到别人的厌弃。如果你不愿遭到别人的反感,疏远,那你就切勿傲慢和过分强调自我,要做到能屈能伸。如果人人都注意加强品德修养,人人都谨防傲慢,那将会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使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愉快。
因此,无论是在哪个行业,身为下属的你一定要懂得维护领导的威信。在领导面前,应有虚心好学的态度,不能顶撞领导。特别是在公开场合更应注意,即使对领导有什么意见,也应在私下与领导说明。
遵从领导指挥,对领导在工作方面的安排、命令应服从。对领导的工作应该全力支持,多出主意,帮助领导干好工作。不要在同事之间随便议论领导、指责领导。在给领导提建议时,一定要注意场合,注意维护领导的威信。
可以说,维护领导的威信,是下属和领导相处的基本保证。你维护了领导的威信,领导定会感激不尽。因此,维护领导的威信,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克服在“老虎”面前充大王的毛病。
【为人处世没有】:做人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学会放弃傲慢,懂得尊敬领导和上级,千万不要因为自以为是而毁了前程。
不可死要面子活受罪
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戴尔·卡耐基
面子指的是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它包括有关尊敬、荣誉、地位、联系、忠诚和其他类似的有价值的感受。说得好听一点,面子是一种文化感受,拥有了它,这个人就可以在自己的所处的社会文化范围内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所以,有很多人不惜一切地要为自己多挣面子。
一个人爱面子,无非两种心理,一种是不甘人后,一种是不想丢人,只要把面子爱在正常的范围内,并不妨碍什么,可以说正常程度下的爱面子是人皆有。
当爱面子变成了虚荣心时,原来朴实如水的我们,也将成为一朵朵肮脏得绚丽的油花,静静地漂浮在空虚的生活的水面上,以至于最后活受罪。
中国人很爱面子,为了面子花费很大,比如请客吃饭时候为了显得尊重贵客,大量点菜,结果连一半都吃不了,白白浪费,中国每年在高档酒店浪费的钱(不包括确实食用的)可能超过数量相当惊人。不仅仅是有钱人浪费,没有钱的人也是为了面子讲排场,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孟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齐国人,每次外出,总是酒足饭饱,醉醺醺地回来,还在妻子面前夸口说,都是在大富大贵人家吃的酒。但从不见有富贵之人到他家来,他妻子难免心生怀疑。一天,这人又出门了,他妻子跟踪其后,发现城里并没有什么富贵人家之人向他打招呼。后来,这个人到了城外坟地中,向前来祭奠的人讨残酒和剩菜。这个人的妻子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丈夫所说在“富贵人家”喝酒的真相,仅仅是为了面子而已。
故事中所讲的这个人,为了在妻妾面前维护自己“大丈夫”的尊严,不失“面子”,而只能去向别人讨点残羹剩饭,算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典型。
谁都要面子,爱面子,每个人都想要个华丽美观的面子!中国如此,外国人也一样。
有一天,穷困潦倒的杰克,应邀到一朋友家去做客,因无毛皮衣服,只能穿葛麻做的单服。但非常爱面子的杰克,担心朋友见笑,冬日里带上一把扇子,席间不住摇扇,对众朋友说:“我这人就怕热,既使冬日也喜欢取凉。”
酒足饭饱后,朋友看出了他的做作,便想整治他一回。于是便邀他住一个晚上。并迎合他的做作劲,用单被篾席,在池畔亭台的风凉处搁铺,让他住下来。杰克不便再改口,只得暗暗叫苦。
冬日的夜晚,寒气逼人,杰克被冻得抖若筛糠,只得披了薄被起来走动以御寒,不料失脚跌进池中。朋友来看他,惊问怎会跌入池中的。杰克冻得嘴角铁青,不住打着哆嗦,但还是死要面子说:“我怕热怕得厉害,既使冬日里睡在凉亭中,也还想洗一洗凉水浴。”
为了给自己争足面子,虽然自己冻得哆哆嗦嗦,却还要摇扇、洗冷水澡,宁肯打肿脸也要硬充胖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为争面子而做出蠢事,受害的最终还是自己,真可谓死要面子活受罪。
死要面子的人往往喜欢评论贬低他人以反衬自己的“优越”。可见,爱面子不一定是好事,在某种情况下,也会变成坏事。死要面子的人,由于喜欢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在对一般人,在对自己认为是不重要的人面前,显得高傲自负,看不起他人;而在个人认为比自己重要的人面前,却显得很自卑和缺乏自信。这种人还喜欢巴结有身份的人,喜欢用他人的名字来炫耀自己。这点在心理学上称为“借来的荣誉”。这种人是不懂得做人不卑不亢的原则,也不会理解得志不狂、失志不馁的有品味的人格及精神的。
自尊心人皆有之,而要面子就是自尊心的最具体表现,一个人不可能不要面子,但又不能死要面子。死要面子的人,却往往会丢了真正的面子。
【为人处世没有】:死要面子往往展示出自负或自傲,其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失去的更多——朋友的信任,和睦的关系,做人的尊严……
有时要学会说“不”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戴尔·卡耐基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有的人,朋友向他借钱,总是无法拒绝,怕说了“不”,伤了对方,更怕说了“不”,与对方日后出现隔膜。他的朋友们深知他的老实,手头不便就向他开口,当然有借有还的占大部分,但有借无还的也大有人在。
小钱倒也无所谓,但有一天,有人向他借一大笔钱,说是要开店,因为无法说“不”,钱拿了,人也不见了,这是常有的事。
没有勇气说“不”,往往就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
晓波是个热心人,平时喜欢帮助别人。只要别人找他帮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因为他觉得拒绝别人的话说不出口。但是他自己能力也有限,不可能每个忙都帮,面对求助时,他时常做不到又说不出口。晓波认为,要做个好人,就不能拒绝别人的求助。因此,就是耽误自己的事情,他也不会跟人家说个“不”字。
其实,从小时候起,晓波就是这样。比如上小学时,他正在做作业,有隔壁的小朋友邀他去看动画片,他就算不写作业,也不会拒绝朋友。
由于很多时候答应别人但又都违背了自己的意愿和初衷,所以晓波觉得自己活得很累。现在每次有人要他帮忙,晓波就心理紧张甚至害怕,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拒绝。
其实不少人都有与晓波类似的经历,都有一种说不出“不”的心理。有时候宁愿自己吃点亏也不说,这个是很多人特有的“面子”心理。中国有句老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宁可自己吃亏也要在面子上过得去,似乎这样就使自己在周围的人中有尊严,被人看得起,有“面子”!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很多时候会使人不得不放弃一些为人处世需要坚守的原则,而失去了原则得到的“面子”往往是一文不值。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因此,人一进入商场,便注定要面对胜负,面对生死。久战沙场而能始终笑傲者,必为有勇有谋、善于说“不”之士。说“不”需要大勇气,因为它可能让你身陷鄙夷和唾弃的旋涡,让你背负无能和不仁不义的恶名;说“不”更需要大智慧,因为你必须有吹尽狂沙的敏锐,必须甄别什么是真正的机会,什么是美丽的陷阱。
通天的道路九千九百九十九,条条都是阳关道,但适合你的通常只有一条。因此,你必须对其他九千九百九十八条说“不!”
**的泡沫涌起来,众人的溢美之词让你俨然一位指点江山的英雄,你飘飘然,准备一掷千金来一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举。这时,你需要的是冷静、和客观的思考、仔细的核实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昔日有恩于自己的人想加入你的团队,让你提拔提拔,当一当坐镇一方的诸侯。尽管知道他并不具备领导的才能,你还是不忍心拒绝,心想就这样吧,反正用谁也是用。这时,你要学会对自己的感恩情结说“不!”
一个产业(比如当初的网络,如今的生物工程)蓬蓬勃勃地兴起,无论大资小资纷纷投入,你也跃跃欲试,准备趁机捞上一笔。这时,你必须收敛你的狂热,坚定不移地对自己的浮躁说一声:“不!”不是不让你不帮人,而是要学会如何更好的帮助你认为值得帮助的人。
政策的旗帜在风中哗哗作响,一大堆优惠条件和无数充满**的承诺向你飞来,你忍不住要伸手出去。这时,你需要冷冷静静地退后三步,然后理直气壮地说一声:“不!”。这不是让你拒绝商机而是提醒你面对突如其来的**要懂得思考、懂得分辨!最后,你得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说“不”;对“赚尽天下钱财”的意识说“不”;对一切企图和可能削弱你利润的行为说“不”。
我们都生活在现实当中,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能屈能伸,有主见敢担当的为人处世能手,因此,面对纷纷扰扰的人际关系和世事侵扰,你必须学会审慎处世,学会在所有必要的时候勇敢地说一声:“不!”
综上所述,要学会出于原则而拒绝,虽然可能给人带来暂时的不快,但它却是建立持久交际关系的基石,反过来,拒绝的前提是承担,真正的拒绝是出于责任心,而不是为了推脱责任。拒绝可以建立信任,而推脱只会把信任毁于一旦。
【为人处世妙语】:该说“不”时,就要勇敢地说“不”。关键是要做到能屈能伸,如果我们不分青红皂白总是把“不”挂在嘴边,我们的人际关系处理将出现障碍。
别为打翻了的牛奶哭泣
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内心的烦恼,只有你自己才能放下。
——戴尔·卡耐基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是英国古代的一句谚语,意即中文的覆水难收。事情既已不可挽回就别再为它伤脑筋了,错误在人生中随处可遇,有些错误可以改正,可以挽救,而有些失误就不可挽回了。改变不了的事实我们有时只能听之任之,那么,是不是我们面对人生的失误就只有一筹莫展了呢?不,我们可以改变心情,让我们的人生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这种乐观的心态能帮你重建人生的信心。
然而,现实生活中为打翻的牛奶而一蹶不振的大有人在。某单位因为出了事故,单位领导便感到“年初出事,白干一年”,没有认真汲取事故教训,而是消极怠工;一些人因为做错了事,没有及时的总结错误,而是整天垂头丧气,情绪低迷;也有不少学生因为考学未能如愿,整天无精打采,以致失去了更多……。
由于多方面原因,有些失误在所难免。但失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及时汲取教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总结经验多,汲取教训少。他们往往对成绩、经验总结得很深刻,而对失误和教训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甚至避而不谈。有的人汲取自己的教训多,汲取别人的教训少。他们往往囿于一孔之见,对别人的教训不能举一反三,不能把别人的失误当成镜子,结果重蹈别人覆辙。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情况,原因有三: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人怕谈缺点影响“成绩”,怕讲问题丢“面子”,怕总结教训被看作“无能”,对问题和失误遮遮掩掩,避重就轻,更不愿花气力认真总结教训。二是指导思想不端正。有的人好大喜功,急于出业绩,听喜不听忧,对工作中暴露的问题一味指责批评,不认真吸取教训,更不愿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总结。三是工作作风不深入。有的人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甩手,不愿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是浮在表面忙摘果。
失误和教训,是损失、是坎坷,同时也是动力、是财富。因为有失误,有教训,才能头脑清醒,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在汲取失误的教训中实现工作的新进步和事业的新发展。我们常讲,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水平,但如果不注重从解决问题中汲取教训,那么,这种能力和水平就是不全面的,最终难以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自己的教训应该积极汲取,别人的教训同样要积极汲取。这样,才能从别人失误中查看自己的漏洞和不足,才能“借梯上楼”,避免出现别人犯过的失误。
人生其实也一样,有诸多的不如意,我们总是会错过许多美好的事物,总是会在无意中留下一些遗憾,这是生活的必然,正常得不能再正常了。然而很多时候,当我们失去某样东西时,却总是不愿意承受这样的打击,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一旦失去就想要千方百计地寻回,或是长时间地沉湎在失去的痛苦和不幸当中,难以自拔。
失业时,我们感觉生活陷入了绝境,无心出去找其他工作;失恋了,我们感觉人生黯淡无光,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虚空;失去喜爱的东西后,我们感觉自己一无所有,人生已经没有了任何乐趣。在我们看来,失去总是意味着一切的结束,所以常常陷入无止境的苦痛和悲伤之中难以自拔。
人生要向前寻找新的幸福,根本不会留下太多的时间让你去懊悔、去遗憾、去悲伤痛哭。过去的就让它静静地过去,不要太执著、太在意。做人应该懂得珍惜眼前和将来的幸福,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业已发生且无法改变的事情上,完全没有必要。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为一个人向上天求了一千年的时候,还有另一个人同样向上天为你求了两千年。”执著于那些已失去的东西,可能就错过了那些一直在前方苦苦等待你的东西。人生不曾放下过,那么注定还要继续错过。
有人曾统计过临终时病人最后悔的五件事。第一件就是后悔当初没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去追求了别人希望自己过的生活。这是所有后悔的事中最常听到的。当人们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往往会发现有好多梦想应该实现,却没有实现。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工作、你的感情、你的伴侣,其实我们多少人过着的是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因此,永远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我们需要淡然地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人生要及时从失意中解脱出来,不要因为一段爱情的失败而错过另一段爱情,不要因为失去了一个幸福就错过更多的幸福,不要因为一朵花的凋谢就悲伤绝望地忽视了整个花园的美丽。人生还会有下一站,下一站也还会有幸福。
【为人处世妙语】:我们应该知道:当人生失去一些东西时,我们还可能会得到其他的东西作为补偿,因为生活总是保持着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成功的人,都有浩然的气概,他们都有是大胆的,勇敢的。他们字典上,是没有“惧怕”两个字的,他们自信他们的能力是能够干一切事业的,他们自认他们是个很有价值的人。
——戴尔·卡耐基
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用“漂亮”来形容自己的生活,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想想,“漂亮”这个词其实是完全可以涵盖精彩、成功、幸福生活的。
我们知道,长相是一个人无法选择的,但是你的生活完全就在你的手心里,别人说你长得不漂亮,这不怪你,也没有什么;但如果说,你活得一点儿也不漂亮,这里面就一定有其更深的原因了。
有这样一位老师,他长得很丑:一半脸儿白一半脸儿黑。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教书先生,却有一位很漂亮的太太。这让他的学生大跌眼镜,也让人们对他们夫妻的结合怀有浓厚的兴趣。年终岁末,学校组织一年一度的联欢晚会。在联欢会上,学生们便问起老师的恋爱经历,希望他能毫无保留地“坦白”。
班主任一听笑了,说:“我一生下来脸部就有很明显的胎记,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胎记也随之长大,为此,我很伤心,一直对自己缺乏信心,对生活也没有多少热情。惟一能让我欣慰的就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就这样,一直到上了大学。大学的生活虽然丰富多彩,但我还是提不起精神。有一天,我的哲学老师找我谈话:“你是怎么回事,哪里还像一个年轻人的样子?”哲学老师说,一个人生得不漂亮可以怨天怨地怨造化弄人,但一个人活得不漂亮,却不可以怨任何人。
哲学老师的当头棒喝,让他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从此以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扫以往的自卑与忧郁,不但心里充满了阳光,眼角眉梢都洋溢着笑容。除了刻苦学习外,学校所有的活动他都积极参与。几年下来,他不但以优异的成绩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更以自己雄辩的口才,独特的个性,满脸的阳光赢得了“最有魅力的大学生”的称号。而很自然地,他也赢得了一位美丽女生的芳心。
他说:“妻子是我一生的最爱!”这句话获得满堂彩。最后,他深情地说:“一直以来,我都很感激我的哲学老师。因为是他告诉我,一个人可以生得不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无论什么时候,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博大的胸怀,以及一颗充满爱的心灵,一定可以让一个人活得足够漂亮,哪怕你本身长得并不漂亮。”
说起杨二车娜姆,许多人可能并不陌生,因为她个人的神秘身世和传奇经历。杨二车娜姆,摩梭人,从小生活在大山里,13之前不会讲汉语。怀着对山外面世界的憧憬,一个人走到了城市。偶然的机会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成为全国最年轻的独唱演员之一,
1997年杨二车娜姆开始写作,著有《走出女儿国》、《中国红遇见挪威蓝》等书,现为《时尚中国服装》专栏作家。尤其是杨二车娜姆那句“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更是让许多人唏嘘不已和刮目相看。从这句话我们既可以看出杨二车娜姆的乐观自信,也可看出对人生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尽管,大凡语出惊人者,一般都有她个人独特的魅力和潜质,否则,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然而,杨二车娜姆在通过自身不懈努力后,走出贫穷、摆脱落后,她并未陶醉和满足于自己富足而优越的生活。
同时,在公众面前,她从不愿隐瞒自身对人、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和看法。这些除了她的神秘身世和传奇经历外,她骨子里张扬的那股不卑不亢、不甘落后,并不屈不挠地与困难、挫折和命运抗争的自强不息精神,却正是我们现代人所普遍缺失的一笔最大的精神财富。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整天活在对社会、对人生的怨天尤人中:怨上天没有给自己一副姣好的容颜,怨父母没有给自己储备一笔优厚的财产去挥霍,怨社会不公和怀才不遇,并把它们当成自己自嚗自弃的堂而皇之的借口,心甘情愿地愿将自己囚禁在自哀自怜的牢狱中,一任虚掷光阴,荒度人生,埋葬自我。
毫无疑问,杨二车娜姆通过自己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的传奇奋斗经历,改造和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和世界,同时也正在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和公众的看法和立场。
【为人处世妙语】:活得漂亮就是活出一种精神,一种品位,一份至真至性的精彩。一个人只要不自弃,就没有谁可以阻碍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