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有忌讳。因此,我们与人说话,和朋友交往,与大家共事……,最好不要犯人忌讳,否则,你不懂分寸,说话冒失,举止失体,就会让人讨厌,时时难过,事事难为,处处碰壁。
背后不论人家的是非
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戴尔·卡耐基
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宁在人前骂人,不在人后说人。”因此,别人有缺点,你可以当面指出,劝他改正,但是千万不要当面不说,而在背后却说个不停。否则,会让被说者气愤,同时也会令听者讨厌。
《伊索寓言》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头狮子老了,病倒在山洞里。除了狐狸外,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来探望过他们的国王。狼因为对狐狸有所不满,就利用探病的机会在狮子面前诋毁狐狸。
狼说:“大王,您是百兽之王,大家都很尊敬、爱戴您!可是,您现在生病了,狐狸偏偏不来探望您,他一定是对大王心怀不满,所以才会这样怠慢您啊!……”
正说着,恰好狐狸赶来了,听见了狼说的最后几句话。一看见狐狸走进来,狮子就气愤地对着他大声怒吼起来,并说要给狐狸最严厉的惩罚。
狐狸请求狮子给自己一个解释的机会。他说:“到您这里来的动物,表面上看起来很关心您,可是,他们当中有谁像我这样为您不辞劳苦地四处奔走,寻找医生,问治病的方子的?”
狮子一听,便命令狐狸立刻把方子说出来。狐狸说:“只要把一只狼活剥了,趁热将他的皮披到您身上,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了!”
顷刻之间,刚才还在狮子面前活灵活现地说狐狸坏话的狼,就变成了一具死尸,躺在地上了。狐狸笑着说:“你不应该挑起主人的恶意,而应当引导主人发善心。”
不要轻率地评价、讥讽别人。喜欢搬弄是非、挑拨怨仇,到处说别人坏话的人,最终都会使自己受害。即使能够伤到别人,那也只是暂时的,却不可能使自己长期受益。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别人的坏话,迟早都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去,结果必将引来仇恨和报复。
当你多说别人的好话时,不管是当面说的,还是背后说的,最后也都会传到别人那里去。而且,在背后多说人好话,比当面直接说的效果往往更好。这些好话也必将使你大大获益。
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凡是有一点头脑的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这样想:这次您在我面前说别人的坏话,下次你也有可能在别人面前说我的坏话。这样一来,说人坏话者在人们的印象中就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别人在你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对此,你应该端正态度,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这件事,因为说对方坏话的人,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充分地分析讲话者的心理和原因,对做到端正自身大有益处。
当别人对你说第三者的坏话的时,无论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因,你都必须保证做到一点,那就是不要随声附和,甚至妄加评论。
背后说人坏话最不受人待见。你可以说说闲话,但是若经常在背后议论别人缺点,那么你的心里或许有病了。
什么样的职员最不受老板待见?“搬弄是非”者名列榜首。其实,多数街谈巷议往往无伤大雅。有些人甚至认为,这与闲来无事时“嗑瓜子”一样的简单而有趣。然而,添油加醋、颠倒黑白的闲话却像瓜子中的“臭子儿”,不小心吃到一粒,咽也不是吐也不是,十足败坏了兴致。
在背后议论他人是一种交往方式。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飞短流长,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这也说明了背后说人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其本身也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信息得以传播的一种方式。在人后说人好话,可以推动我们社会化的进程,使我们逐渐被社会的风尚、习俗、道德标准浸染和影响,成为一个被社会接纳的成员。
对普通的个人来说,背后得到他人好的议论,可以满足我们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同时能获取友谊、满足亲密交往的需要。而在人后说坏话,揭人短处,让我们有机会过度分享第三者的“秘密”,因为对他人生活秘密的好奇是人的天性。
一个掌握众多“秘密”的人,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听众,使自己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从而让普通人也能充分享受被注意、被尊重的感觉,也有机会对生活中不愉快的体验做一下补偿。同时,在说者与听者分享别人的“秘密”时,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论对象与方向。
【为人处世妙语】:背后说人是非,不仅自己的名誉受损,也结下恶缘,自赞毁他反而败德伤名,得不偿失。
揭人“伤疤”不可取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而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其实是在伤害你自己。
——戴尔·卡耐基
在现实社会里,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我们不愿触及的“疮疤”,是我们在社交场合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尤其是他人身上的缺陷,千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加以攻击。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触及了这块伤疤,他都会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反击。他们都想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据说在龙的喉部以下,约距离一尺的部位上有“逆鳞”,如果谁不小心触摸到这一部位,必定会被激怒的龙所杀。人身上也有类似龙那样的特别敏感、特别忌讳的“逆鳞”存在,就是人们所说的“痛处”,是一个人的缺点和耻辱的记忆。如果你总是以揭他人之短来证明自己所长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那只能对你有害无益。
每个人的短处都是不愿意让人知道的。就算你与此人的关系再铁,你对他再有恩,也不要肆无忌惮,特别是不要当着众人的面揭他的短,让他难堪,同时要注意替他保守秘密,在众人面前不要让他下不来台。
古人云,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能讲别人是非的人,其说者本人就是一个身上存在是非的人。揭人短,其说者身上有短,说人隐私,其说者本身就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隐私,对别人的事情或揭或说,岂不知在说人是非的过程里早已尽显己非、把自己的错误在人前尽显无疑了。人我本是一体,我揭人短,人揭我短,说人是非,与自己说自己的是非有什么不同?要知道凡事都有因果,说他人的是非、隐私是因,将来日后遭人说自己是果。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年轻时很骄傲,言行举止,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后来有一位朋友将他叫到面前,用很温和的语言说:“你从不肯尊重他人,事事自以为是.别人受了几次难堪后,谁还愿听你矜持夸耀的言论。你的朋友将一个个远离你。你再也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学识与经验,而你现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实说.还是太有限了。”
富兰克林听了这番话后,很受震动,决心痛改前非。从那以后,他处处注意,言语行为谦恭和婉,慎防损害别人的尊严和面子,不久,他便从一个被人敌视,无人愿意与之交往的人,变为极受人们欢迎的成功人物。
我们常说“瘸子面前不说短、胖子面前不提肥、‘东施’面前不言丑”。对让人失意之事应尽量地避而不谈。避讳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问题,更是对待朋友的态度问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为自己留口德,就是避免了“祸从口出”。
人们对于自己的忌讳,通常极为敏感。由于心理作怪,往往把别人的无意当成有意,把无关的事主动与自己相联系。有时,你随口谈一点什么事,也很可能被视为对他的挖苦和讽刺,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因此,我们不仅应避免谈论别人的忌讳之点,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之点相关联的事物,以免造成对方的误会,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或许有人会说,揭短是为了指正缺点,助其改过。其实,揭人之短内心深藏的目的,无非或是为了炫耀自己,或是为了发泄私怨,所谓的短,实质是短在此处。说人隐私,无非是想把他人的隐私暴露出在大众面前,博自己取乐而已,或炫耀我知晓人所不知的他人隐私,我消息多灵通,所谓的私,实质是私在此处。隐私不一定是他的错误,比如他合法得来但不愿示人的收入等。
无论是人之短也好,人之私也罢,人之短私都衔接着人的尊严,说与不说关乎着人心的良善,对人是非、隐私若揭若说,是损人尊严,折损消耗自己良善福德的行为,所以古人教导我等应当慎之又慎。不顾及他人的尊严和自己心地的良善与否,对他人是非隐私或揭或说,他人必生怨恨,生生世世彼此说揭,没有胜者,最终两败俱伤。
但是,对人不揭短,对自己不能护短;不说他人隐私,自己不能内心有不可告人的阴暗地方。做人之道,凡见不得人之事,或见不得自己良心的事,一概莫作。护己短是涨自己的短,自损福德;藏私则心必有晦暗,自伤自己的尊严。托起宇宙万物的基础——善良和道义,说来其实简单,果真能反观自己的良心就知道了,每天里你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保养善良,还是折损你的福德,只在当下!
【为人处世妙语】: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所以在公众场合或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做到不揭人“伤疤”,做到了这一点,你就会赢得更多人的青睐。
做人不可夸夸其谈
世上人人都在寻找快乐,但是只有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控制你的思想,快乐不在乎外界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心的感受。
——戴尔·卡耐基
当今社会,每个人从言论和行动的一致性来划分,都可以分为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只做不说的,第二种人是做了再说的,第三种人是只说不做的。由此引申出,“理论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听其言观其行”等等防止言行不一致的种种说法。
曾国藩曾说过:“傲为凶德!”他认为:世间的人种类繁多,但惟有两种人不能用。第一种人是轻薄之人,另一种就是夸夸其谈的人,并把夸夸其谈放在了第一位。他发现:夸夸其谈之人,有的可能学识渊博,有的人可能孤陋寡闻,但无论多么有才学的人都忌讳炫耀和宣扬。而其直接表现就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大家在一起交往,如果一个人老是自以为是,以自己为中心,处处争强逞能,不给别人以表现和施展的机会,那么别人很快就会对他产生反感。为人应力戒表现欲太强。
此外,在曾国藩所谈的处世禁忌四缄中,第一条就已谈到不喜好夸夸其谈,到处表现自己。另外,曾国藩还说:人只要稍微有些才能,就想要表现出来,以显示与别人的不同。争强好胜的人这样,追逐名利的人更是这样。因此,“吾日三省吾身!”是每天都要做到的,这对此类人是极好的教诲。
曾国藩第二次任两江总督时,李鸿裔来到他的幕府中,少年倜傥,不拘小节。曾国藩特别钟爱他,对他像儿子一样看待。曾国藩的密室,只有李鸿裔可以随便出入。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中有所谓“三圣七贤”的条目,都是名极一时的理学大家。曾国藩惊叹他们的名声,把他们都召纳了进来。然而只是挨个地安排他们的衣食住行等,并不给他们职位和事情做。一天,曾国藩和李鸿裔正在室中坐着谈话,正巧有客人来到。曾国藩出去迎见客人,留下李鸿裔自己在室中,他翻看茶桌上的文本,看到《不动心说》一诗,是某一位老儒所写的。这老儒,即是十个圣贤中的一个。
文后边写有这样一段:“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侧,问吾动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动。又使置吾于红蓝大顶之旁,问吾动高爵厚禄之心否乎?曰不动。”李鸿裔看到这里,拿起笔在上面戏题道:“妙曼娥眉侧,红蓝大顶旁,尔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写完,扔下笔就出去了。曾国藩送走了客人,回到书房,看到了所题的文字,叹声说:“一定是这个小子干的。”就让左右招呼李鸿裔。这时李鸿裔已经不在衙署中,很可能又去秦淮河游玩去了。曾国藩命人拿着令箭到处去找,果然在某姬的船中找到了李鸿裔。曾指着他所写的问道:“是你干的吧?”李答:“是。”曾说:“这些人都是些欺世盗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一,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们所以能够获得丰厚的资本,正是靠的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要揭露它,使他失去了衣食的来源,那他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言语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隐伏在这里边了。”李鸿裔很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这以后便深深地收敛自己,不再敢大言放肆了。
夸夸其谈的人虽然不多,但现实社会中也随处可见。他们并不是封闭环境里的产物,他们也接触社会,但他们夸夸其谈。从国家大事,到身边小事,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无所不知。但唯独没有一事,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现身说法。这种人对社会无用。他们在的时候,有时也可起“润滑剂”的作用,调节环境气氛,增加谈资。但更多的时候,捕风捉影,无事生非,滋扰天下,唯恐不乱。即使有时没有主观意图,客观上也往往误导了社会,影响了他人的正确判断。尤其是对孤陋寡闻者,不明真相者,涉世未深者,危害尤甚。
古人言:听其言,观其行。中国的古典道德准则,强调言行一致。人作为高级动物,在社会上立足,更要强调说的和做的一致。这也是诚信社会,对现代公民的客观要求。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只做不说,做好事不留言,达到圣人的标准。但我们不应提倡、纵容不做实事者,终日无中生有、造谣生事者,要让他们没有市场,没有“话语权”。
这是一个干事创业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所作为,对社会、对时代,有所贡献。多干实事,干好事,干有利于人民的事。这时代,没有时间夸夸其谈,也容不得不干事者夸夸其谈。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此,我们才无愧于这个干事创业的美好时代,更能让我们快速的获得幸福和成功。
【为人处世妙语】:我们说话的尺度和办事的分寸类似于一匹宝马,驾驭好了可以日行千里,帮你冲锋陷阵;驾驭不好,就可能让你摔跟头,甚至踢伤别人。
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
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戴尔·卡耐基
谁都知道,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有自尊心,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也无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当官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哪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尊心,有时你甚至还会发现,连傻子都不答应你对他自尊心的伤害。
有一个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
她是单亲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每天她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总是被她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有一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客人们个个光彩照人。主人对女佣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女佣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女佣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
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佣人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关进了主人的洗手间。
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着儿子说:“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她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手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个点心,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母亲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点心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有给自己的儿子买过点心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抑制着泪水。
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有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手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谈谈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点心,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佣躲闪着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地寻找。
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
此时男孩正将一块点心放进嘴里。主人楞住了,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你是在什么地方吗?”男孩说:“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说:“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点心:“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了眼前的一切。
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
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们将一起共进晚餐。”那天他和男孩聊了很多。
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果汁和烤成金黄色的苹果派。
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附带两个洗手间的房子。他成为一个富有的人。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
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许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他们小心地维系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也许自己是无意流露,也许觉得不必在意,越是当自己大意的时候,越要警惕是否给人居高临下的感觉。尤其是朋友之间,而且十分投机,自己常会锋芒太露,无所顾忌。过度的炫耀,会伤害别人的自尊,日久天长,会使别人敬而远之。控制自己情绪,保持心态平衡,注意对方的存在,在乎别人的感觉。
【为人处世妙语】:要懂得尊重人、理解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一视同仁。如果只盯着别人的不足就会产生片面认识,就会瞧不起别人,严重的就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心。
不要开过火的玩笑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戴尔·卡耐基
现在的快节奏的生活,人本来就容易觉得枯燥,这时候,一点小小的玩笑,也许能让你改变一下心情,换一种心态,生活将更加有滋有味。但是,开玩笑也要讲究一个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只因一句玩笑话,女生当着同学的面喝下鼠药。
2010年3月,时年13岁的黄悦(化名)从小就很怕老鼠,寝室的老鼠有时还爬到她**去,但她没有将这事告诉班主任,只是托走读的班长帮她买了一瓶老鼠药。当天晚上,班长将一瓶约4厘米高的塑料瓶装的鼠药交给她。黄悦说,当时寝室有同学开玩笑随意对她称,赌她敢不敢喝鼠药,黄悦被激怒,犹豫了一下,一口喝了下去。
大约1小时后,正在上晚自习的黄悦突然嘴唇发紫,全身发抖,说不出话来。这时她同寝室的同学说,黄悦感冒了,上晚自习之前喝了感冒药。李老师要求黄悦马上去医院。后来,在同学的搀扶下,黄悦被送到当地卫生院,医生给她检查后发现,黄悦喝下的不是感冒药而是老鼠药。
“我想他回来服侍我!”刚做手术摘除脾脏的18岁女孩李芸,躺在病**噙着泪说。2007年7月,她因开玩笑说卖掉了男友包东送她的戒指,结果招来男友拳打脚踹,导致其脾脏破裂,腹腔积血1公斤左右(约1000毫升)!男友送她到医院后,趁医生手术时悄然离开,随后打手机再也难以联系上。法医明确表示,脾破裂属于重伤。当地警方也介入调查,民警称,包东已涉嫌构成刑事犯罪,可对包东刑事拘留。即使当事人表示“不追究”,但若经法医鉴定李芸属于重伤,那么警方仍可拘捕包东。
象上面两个例子中的事,还有很多。
开玩笑的目的是为了让气氛轻松关系融洽大家愉悦,如果开玩笑的结果与此相背,那么开玩笑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开玩笑一定要注意场合、分寸、气氛和性质。如果你总是开玩笑弄得别人不开心你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玩笑’是不是玩笑。那么,生活中玩笑要注意哪些呢?
1、注意男女无别
男性与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讲,男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强,一般的玩笑不会导致男性的难堪。而女性对语言情境的承受能力较弱,有的玩笑常使女性感到难堪。所以,切不可过分地对女性开玩笑,使女性感到难堪、下不来台。
2、防止长幼无序
开玩笑也要注意长幼关系。长者对幼者开玩笑,要保持长者的庄重与身份,使幼者不失对长者的尊敬;幼者对长者开玩笑,要以尊敬长者为前提,切不可把长者本身的缺点或不足当笑料。
3、不要不分亲疏
一般情况下,与自己比较亲近、熟悉的人在一起,开玩笑是可以的。但与自己比较疏远、陌生的人在一起,就不宜开玩笑。因为可能会在开玩笑中“冒犯”了人家,引起反感,不利于今后的互相了解和友谊的发展。
4、不要揭人短处
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或能力上都可能有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会使自身感到遗憾、烦恼或痛苦。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把人的这些不足之处当笑料的。
5、要顾及对方性格和心情
性格不同,决定开玩笑的内容、方式和情境也不同。一般情况下,与性格开朗、大方、豁达、健谈的人开玩笑时,可以在内容、方式和情境上更广泛一些。对那些性格内向、多思多疑的人,一般不要开玩笑。同时,要注意对方心情,愉快时可以适当地多开玩笑;当对方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不爱交谈时,就不宜开玩笑。
6、注意自己的身份
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所处的社会地位是经常变化的,所以在开玩笑时,要注意把握好分寸,不要有失身份。
7、要注意场合、环境
一般来讲,在严肃、静穆的场合言谈要庄重,不能开玩笑。而在喜庆的场合.则要注意自己所开的玩笑能否给喜庆的环境增添喜悦的气氛。工作时间不宜开玩笑,以免因注意力分散而影响工作。
8、注意特殊对象
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歧视同性恋的笑话显然不合时宜。
生活中人们为了调节气氛、缓解压力、解除尴尬或嘲讽别人,常免不了相互开开玩笑。开玩笑的尺度,则要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如果太过火,就会变得难以收场。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丰富业余生活。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整天牢骚满腹、愁眉苦脸,就很难有开玩笑的心情。开玩笑与讲诚信并不矛盾,适当的幽默可以让我们与他人相处起来更加自然融洽。
【为人处世妙语】:旬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的确,大凡具有一定修养、品德高尚的人是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的。
做人不可言而无信
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戴尔·卡耐基
《论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言行不一的人,常被人们斥之为小人,最终将会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失去信用将失去一切。
诚信,词义的理解就是诚实守信:说话算数,讲实话,讲信用。守住诚信,就会让人信任,受人拥戴,受人尊敬。诚信是人的内在品质要求,也是社会交往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将诚信甩到一边,为了自己的利益常常做出朝令夕改,言而无信的事情来。
有这样一个因言而无信,致两败俱伤的故事:
忙了整整一年,年终结算,有位年轻的业务员按原定计划,可以拿到3万块钱的销售提成,这位业务员美滋滋地盘算着,这下可以热热闹闹地过个好年了。可是,当他要求公司兑现承诺时,却发现老板支支吾吾,一会儿说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一会儿说提成比例的百分点算错了,始终不愿马上兑现给这位年轻的业务员。刚巧,在这时,公司有一笔货款要他去收,差不多也是3万元。这位业务员一不做二不休,把钱收了,拒而不交。于是,他和老板由原来的争吵,最后发展到双双动起了拳头,并闹到了派出所。
最后的情况可想而知,这位年轻的业务员因私自侵吞公司的货款,按照有关法律条例,被法院判了有期徒刑,而这位说话不算话的老板,也让客户和他的员工纷纷远离,公司的生意一落千丈,很快就倒闭了。
真可谓,言而无信,两败俱伤。本来一个好好的公司,因为老板的失信和业务人员对法律的无知,造成这样的后果实在是可惜。
这个故事说明,言而无信不仅失去了优秀的人才、忠实的员工,还失去了客户与市场,这样的人事业是不可能成功的。当然,也提醒我们,对待言而无信的人,我们一定要讲究方法。
诚信待人、诚信处世,这是与他人交往的基础,如果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言而有信,恪守承诺,“言必信.行必果”,这既是对别人负责、对事业负责,也会在社交场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形象。这时,即使把握不了高超的语言技巧,也能够通过一番努力取得交际的成功。
在社交场上,信誉就是生命。失信于人,就相当于给一个情绪激昂的人泼了一头凉水,使人从里到外感觉到冰凉.感觉到你的不可信。
有谁愿意整日面对一张虚伪的面孔?有谁愿意与一个朝三暮四的人交往?知道他是一个信口雌黄的人,又有谁还会相信他说的话?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要言而有信”意思是说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从这句话脏中,可以看出诚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人们的信赖与支持,就必须以诚待人,以信交友,否则纵使你有过人的天赋,也会寸步难行。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受到一些对自己学习也是对诚信的考验。
老子曾经也说:“轻诺必寡信。”是说既然说了就一定要做到,而那些随便轻易许诺的一定很少守信。
不少人都看过关于晋商电视的题材,为什么晋商能够做得那么成功呢?当然是离不开“诚信”二字的!祁县富商乔致庸把经商之道排列为一是守信,二是讲义,三才是取利。为什么他们始终坚守着这一点呢?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做到“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佳话一直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做不到!
有些人经常信口开河:我下次觉得不会……,我明天绝对……可是下次来了,明天也到了,却言而无信了。也许说的人觉得没有什么,但是对于听得人来说,却对说这话的人产生了怀疑!现代社会太多的人,总不屑一顾于小事和细节,太自信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果一个人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谁还会相信他能做大事呢?
可见“言而有信”,在现实生活当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如果你做不到,请不要轻易许下承诺。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句名言: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为人处世妙语】:一个言而无信的人,其人格价值无疑要受到指责。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惟有真正做到“言必信”,才是为人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