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译文】
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庄子的大智慧】
这是庄子寓言中较为著名的一个:曹商得车。
庄子一生淡薄名利,主张修养生息,清净无为。他通过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没有廉耻之心的小人。如把曹商获得的“车数乘”、“车百乘”讽刺为是“舔痔”而得来的,并且说:“所治愈下,得车愈多。”这样功利性的人生价值观的追求不过是一种“功得机巧”,最终会导致“必忘夫人之心”(《庄子·天地》)。
在战国时代,当许多士大夫把立名看作是使生命不朽的一种方式。为了名汲汲奔波不顾一切时,庄子则指出:“名者,实之宾也。”(《庄子·逍遥游》)“名也者,相轧也。”(《庄子·人间世》)他把“名”这种使人异化(虚伪、相互倾轧等)的东西暴露无遗。
而“困窘织履”、“往贷粟于监河侯”的庄子,并没有追求名利,而是拒绝相位:“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庄子列传》)他视相位如“腐鼠”,宁可“快吾志”,而不愿“为有国者所羁”,表现出他的淡泊名利。
庄子这种淡泊的心境,使他**不羁、蔑视礼法和权贵以及与统治者不合作。相反,那种对名利追求的人最终“以身殉利”,成为“小人”(《庄子·骈拇》)。
当庄子一个人在前面举着“名者,实之宾也”“名也者,相轧也”的旗帜时,跟在他身后的是一批批在名利道路上厌倦、后悔的追随者。庄子,一个率性而真的老顽童,一位淡泊名利的先驱者。
【庄子大智慧的解读】
人生是一种心态,快乐是一种心境,开心最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天地人间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我们应该心存一份感恩,以一种阳光的心态活在当下,珍惜拥有,而不应贪得无厌,丧失本心。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羡慕奢华,追求享受。住在高楼大厦,出入歌厅舞会,相互攀比,讲排场,看似风光无限,其实生活却是一团乱麻。靠不义之财换取的奢华生活,整天提心吊胆,谈不上丝毫幸福和尊严。那些两袖清风的人,大都生活很低调,脚踏实地,简单朴素,靠自己的工作所得生活,在寻常生活中体验幸福、创造快乐,内心恬淡、宁静,比万贯家财更加珍贵。
鲁迅先生,在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影响甚巨,可他的穿着,又十分简朴。许多见过他的人回忆,鲁迅常常穿一件质料一般的普通长衫,脚蹬一双大众所穿的软底胶鞋;鲁迅的脸孔,瘦削带些焦黄,上唇横着隶字“一”样的胡须——真不像个时人眼里的“富贵人”。晚年住在上海,鲁迅与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有些交往,也就有了拜访这位“洋人”的机会。可惜,在电梯跟前,他遭到了据绝。
当时,史沫特莱住在上海相当讲究的华懋饭店。一次,鲁迅穿着平常的一身去拜访她。来到华懋饭店大门,看门人把他浑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当地说:“走后门去!”这样饭店的后门,是为运东西和供“下人”们用的。鲁迅倒好脾气,绕了一个圈子,从后门进去。来到电梯跟前,开电梯的也是将他浑身上下一打量,连手都懒得抬,用脑袋向一边摆了一下:“走楼梯去!”没办法,鲁迅只得沿着楼梯一层一层爬上去。
见到史沫特莱,聊了一会儿,起身告辞。当时,拜访过史沫特莱的人都知道,她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仅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不料见到鲁迅先生,却格外破例。这次,史沫特莱不仅非常恭敬地把鲁迅送出房门,又送上电梯,陪着下了电梯后,又一直送到大门口。一番握手告别后,自送鲁迅走远后才转身回去。这时,那些饭店看门人、开电梯人,都看得愣神:“这是个啥样尊贵客人,穿着这么一般,值得这位洋人如此高调破例?”
鲁迅的生活是非常平民化的、非常简朴的。他养成了农民的习惯,比如他喜欢吃浙江的一种炒饭,还有一种火烧叫做“蟹壳黄”,火烧的壳烤得焦黄焦黄的,像螃蟹。他很少吃鱼,因为吃鱼要挑刺,挑刺就要浪费时间,影响他的学习和写作。所以偶尔展现生活的时候他往往是最感头疼。所以他的吃非常的平民化,非常的简朴。穿衣服也是一样,很不讲究,因为小时候他家挺贫困的。偶尔穿一件新衣,母亲就要叮嘱不要弄脏了,不要划破了,行为受到种种的拘束,要是穿个旧衣服、破衣服就没有这么多的顾虑。吃饭,吃完以后满嘴油,就可以用袖子在嘴上一擦,非常简单。后来到鲁迅的晚年因为身体非常瘦弱,冬天的时候穿的棉袄很沉不堪重负,他的妻子才为他做了一件比较轻的丝绵长袍。鲁迅舍不得穿,去世以后这件长袍成为了他裹尸的衣服。他的住处也是非常简朴的。他的工作室、卧室,一般称之为老虎尾巴,很窄很小的一间房,恐怕只有五平米左右。他睡的床是非常狭窄的木板床。为什么呢?鲁迅讲:“一个人如果生活太安逸了,那么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在鲁迅非凡的一生中,朴实无华的生活贯穿始终,他的一言一行都堪当世人楷模。
简朴生活,它不是俭朴、简陋的生活。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朴,不是生活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过简朴生活,不是粗茶淡饭、素衣布鞋,不是抛弃舒适的小轿车和豪华别墅,回到原始的山野中去。简朴是在喧嚣都市中追求好高骛远,是面对三千繁华不被蒙住双眼,因此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简单。简朴是在深思熟虑后表现真实自我,是健康、和谐、悠闲而又目标明确地生活,因此它是一种精神田园的返璞归真。
李嘉诚虽然也如熙攘往来逐利的人求财奔富,生活却十分简朴。他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俭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一样,没有分别。”在公司上班,他和员工一样吃工作餐;到工地巡视,和工人一样吃大众盒饭。公司接待客人,他一般不带入高级饭店,就在公司食堂就餐,只是比平时多几样冷盆炒菜而已。
他平时穿的是普通的西装,不是什么名牌定制的西服。手上带的手表,绝对不是什么名牌表,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塑料电子表。脚底穿的鞋子,更不是什么鳄鱼皮鞋,而是自由市场上随便可以买到的黑色胶鞋。李嘉诚曾这样对记者说:“如果我一个人吃饭,一般只煮一碟青菜、几条小猫鱼。最近穿着去北京的这双鞋,其中一条饰带烂了,我索性就剪掉它,变成一只带饰带而另一只不带饰带,但是照样穿。我穿的鞋多数穿到换底。”
现在,李嘉诚还住在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里。此宅外观不气派,内部装饰也不豪华,还看不到海景。李嘉诚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讲究。一套西装穿十年八年是很平常的事。我的皮鞋十双有五双是旧的。皮鞋坏了,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穿。我手上带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李先生不但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对两位儿子也是严格要求。而两位孩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做到生活俭朴,自强自立。次子李泽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父亲去看他。当李嘉诚开着车经过山路的时候,看到车窗前有冒失的年轻人,背着大而沉的旅行大背包,骑着自行车在崎岖山路中危险的车流里穿行。当车超越过这名勇敢的年轻人时,李嘉诚才看到这名年轻人的脸,他正是自己的爱子。事后,李嘉诚才让孩子放弃那辆危险的自行车,买了一部小汽车。
李公子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并没有表现为大富豪公子,也是省吃俭用,与别的同学合租房间一起住,同学们都不知道他的身份。他经常是自己煎鸡蛋做饭吃,不上饭馆。课余时间去打工,拣高尔夫球背球竿,挣点生活费。
随着年岁不断增加,李嘉诚越来越看重慈善事业。目前,他最大的慈善行为是出资8亿港元,创办了汕头大学。他到汕头大学开会时吃了几片饼干,还坚持付了钱,这种认真的态度令汕大师生深为感动。他说,慈善是我的精神寄托。
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有些人身心疲惫?因为他们一心追求繁华富贵的生活,不愿与简朴结识,导致身边没有真正的朋友,无依无靠,把自己锁在只有金钱、虚伪、名利的狭小世界中。这并不是一种完美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去选择、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淡泊而本真的生活。
【家长里短说庄子的大智慧】
面对充满物欲的社会,人们有时也会向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是,能够不断得到的人虽然不多,而舍得放弃的人更少,那种淡泊恬然的生活,能够说到又做得到的人毕竟不多。简朴生活,就是在物质相对满足的前提下,放慢追逐的步伐,给心灵以自由和宁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