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课辛苦赚钱,聪明理财(1 / 1)

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会花钱”的人都会利用得恰到好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我有钱,但不意味着可以奢侈”是他们的心态;“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是他们的原则。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选择合适自己的投资

现在,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了,同时,投资的手段和渠道也越来越多了。比起原来钱只有放在银行里苦于没有任何投资渠道来说,现在人们的投资理财观念走向了另一面:厩对太多的投资渠道常常有无所适从之感。现在,最常遇到的理财问题是:到底投资什么好?其实,每一种投资渠道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不存在一种投资方式比另一种投资方式更好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各种投资渠道的特点,找到最符合自己条件和喜好的投资方式。也就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

有时候,人之所以会上当,总是因为有所贪图,不去开发自身的资源,而去对“天上掉馅饼”的意外之财想人非非。选择正确的方向,适合自身条件的行当,是理财之初首先要考虑的。

同样的情况下,富有还是贫穷,就看你怎样选择了。每个人都选择了一条路,认为这条路能够赚到钱,才去努力。我们把这条路叫做机会。那么机会加努力应该等于成功。但是,很多人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努力,并没有解决财务困扰他的问题,我们就应该认真地去思考这个问题,对这个选择应该打个问号了。在我国,很多成功致富的人并没有用很长的时间,2~5年的时间就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就说明一点:选择不对,努力白费。

比如说,许多上班族都收到过这样的手机短信,内容是:“祝贺你中了某某大奖,奖金若干万元,请将您的身份证复印件及银行卡号传真到某某电话号码,以便我们将奖金汇人您的账户。”更有一些街头、车站的小广告,说不需要成本投资,不需要辛苦奔忙的工作,轻轻松松就能赚大钱。

结果不少人上当受骗,直到新闻曝光揭露出来,人们才猛然醒悟,才知道自己这点可怜的水源已经为别人解了渴,自己也差点成了别人的美味。

有一位做梦都想着发财的年轻人,早上醒来时总想着天上要是真的掉金子就好了。平日里,他对报纸上、墙壁上、电线杆上贴着的教人发家致富的广告特别留意,总想着要能学到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当大款的致富绝招该多好。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一根电线杆上发现了这样一则广告:寄来10元钱,告诉你一个可使全国(至少十分之一)的人给你一元钱的致富方法,还有寄钱的地址。

年轻人想,全国有13亿人,十分之一就是1.3亿人,每人给一元不就是1.3亿元了吗?只要10元的投资就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了,他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立即抄下地址,并且把那巴掌大的广告撕掉了。为啥?他是怕别人看到了这条致富信息,那样他不就多了个竞争对手吗?他迫不及待地跑到邮局按广告上的地址寄去了l0元钱。之后,他就开始了焦急的等待。他害怕人家突然反悔,嫌l0元钱太少了,不肯告诉他做亿万富翁的绝招。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地盼到了对方的回信,年轻人颤抖着手,拆开一看,二指宽的一张纸条上写着三个字:做乞丐。

年轻人并不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第一回发财不成,倒成了别人发财的工具,可他不灰心。

没多久,一张报纸的中缝里,他又发现了一条振奋人心的信息:“朋友,你想在21世纪发财致富吗?如果想,请速汇l0元钱至我处,我们将教你一条致富绝招,包你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富翁”,下面是通讯地址。又是富翁,不就是10元钱吗?年轻人毫不迟疑又寄了l0元钱过去。一个月后他收到了一张二指宽的纸条,这回上面多了几个字:“兄弟,你好,感谢你的信任和支持!若想发财致富,可像我们一样登相同的广告。同时给你一个忠告,切不可索价太高,否则不会有人上钩,就这样了,祝你好运。”

年轻人知道,那10元钱又给人家作了贡献。不过,一个财迷心窍的人要醒过来是很难的,他心底的发财的渴望并没有熄灭,这不,在另一根电线杆上,他又一眼看到了一个让他热血沸腾的广告:“寄10元钱,告诉你一个存500元到银行获利l000元的方法。”

看到这则广告,激动归激动,可小伙子比前两回都清醒。他心里想,前两次怪自己太贪心,妄想一步登天当亿万富翁,天底下确实不会有这样的好事。可这次看人家的许诺,现实多了,500块变l000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高科技时代是很有可能的,人类的飞行器都可以登陆火星了,这种事,聪明人还办不到?所以,他没怎么迟疑,又一次从邮局寄走了10元钱,又开始等待回信,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说,在我们开始理财之前,一定要先明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在一个经济社会,人人都明白投资理财的重要性,但对如何投资理财却十分迷惘。这个世界上多的是人云亦云的盲目投资者,或者容易陷入“从众心理”误区的跟风之辈。比如,当股市火暴,大众蜂拥而入,有人拿生活费甚至借钱炒股;当保险流行,不少人未能理性分析自己的保障需求,简单听从保险代理人的建议而掏腰包,此后才醒悟所购的险种并不合适;还有人根本不懂艺术品的价值,盲人瞎马般地闯入风险巨大的收藏市场……其实投资理财也和穿鞋一样,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有志于投资理财活动的人的座右铭。

对于一个投资理财者来说,财力或许有大小,知识或许有多寡,能力或许有高低,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投资理财对象和确立投资理财策略,则是共通的原则。因为显而易见的是,并非每一个投资项目和方式都适合每一个人。

“性格即命运”,事实上自身的性格特征是投资理财者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这~点决定了投资理财的方向。比如,一个极端保守的人,通常也害怕冒险,无法承担巨大风险的考验。那么他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像炒股一类,可想而知是不可能获得很好的回报的。因为他总在担心害怕、患得患失中徘徊,缺乏果断决绝的勇气,而投资良机往往就在一瞬间错失,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最后他可能完全丧失在这个领域内投资的信心和勇气。但是,保守的人优点是比较稳健,不太轻易冒进,假如投资物业或干脆坚决储蓄、购买基金,则是不错的选择。他往往有坚定的信念和耐心作长期投资。相反,生性喜爱刺激冒险的人,则完全可以在股市、期货市场中去拼搏一番,相信他能够承受市场的起起伏伏和风风雨雨,高风险会带来高收益。然而,他如果按部就班地投资理财,反而缺乏坚持到底的恒心与毅力。以上只是对性格与投资理财关系最粗浅的分析,有心人当然可以举一反三,以适应投资理财多样性的需要。

除了性格,投资理财者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和能力也非常重要,对于选择投资理财方略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如今的理财投资日趋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但仔细观察,成功者总是与其个人的兴趣爱好息息相关。邮市活跃者大多是邮票的爱好者,多年的积累使之拥有丰富的邮票专业知识。同理,在收藏市场上浸**多年的人,往往对古董、文物非常热爱,对艺术品价值天生敏感。其他如炒金、炒汇等,无不如此。而一个“门外汉”贸然进入这样专业性很强的市场,很有可能被撞得。‘‘头破血流”。如果我们对某种投资理财产品根本没有兴趣,那也更谈不上爱好,根本不可能去熟悉了解,自然也不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当然,投资成功与否,关键还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即能否将兴趣爱好转化为“生产力”,能否驾驭投资理财项目的操作要求和风险压力。换言之,如果不充分结合自己的特长和能力,仅靠兴趣爱好风险仍然是比较大的。

世界上聪明人大有人在,社会法则到现在,如果还有收益高、风险低,机会多,早就挤破头了,还等得到你来吗?财富如水,此消彼涨,如果哪个行业能赚很多钱,而没有人来竞争是完全不可能的。因此,切忌跟在别人后面投资理财,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理财方式才行。

【理财真经】

理财并不是要培养百万富翁、亿万富翁,理财是教给我们一种科学、有效地管理金钱的理念,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带给我们安全感和成就感。不论弥现在处于何种状态,是贫穷还是富庶,正确选择自己的理财方式,将使你的“钱途”更加光明灿烂。

可以钻漏洞,但不能违法

从理论上来讲,尊重法律就应该尊重法律所规定的一切,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手段到程序,漏洞当然也不能例外。因为一则漏洞本身就是某一条法律条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则一个煞费苦心去钻法律漏洞的人,本身还是尊重法律的,他做的仍然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

不过,尽管按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制要求,在法律漏洞面前也应当是人人平等的,可是由于钻漏洞毕竟还需要有别出心裁的心智和机敏。所以,漏洞的存在是相对于聪明人来说的,因为大多数人只能在“固若金汤、天衣无缝”的法律条文面前抓耳挠腮。

对于聪明人而言,任何一部法律都是有漏洞的,而且还有很多法律条例中的漏洞之大不亚于法院的大门。只要方法得当,手脚做得干净,尽可能来去自由。

一个人投资理财,应该在法律和规则许可的范围之内。但你要知道,任何法律和法规上的条文都不是绝对严格的,再完善的法律里也有不可克服的漏洞。只要你悉心研究这些法律,钻透这些漏洞,就会有无尽的黄金流出来。

在中国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地主临终之前,自己身边一个亲人也没有,他惟一的一个儿子还在远方无法回来,只有一个仆人在守候。于是他就立下了遗嘱:“我死之后我的全部财产归仆人所有,其他人不得动用,然而我儿子可任意选一件物品为他所有。”写完之后,就咽了气。

儿子回来之后,见到遗嘱不由得大怒:“父亲怎么会把他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全部都给了仆人,而只给自己一件物品呢?”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去请教村里的智者。智者听了,微微一笑,对他说:“你父亲真是聪明,他给你留下了他的全部财产啊。你再好好看看你父亲的遗嘱吧。”

他拿起遗嘱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智者只好直接说:“遗嘱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吗?让你任意选择一件物品,你选择了那个奴隶不就是选择了全部的财产吗?这样看起来,你的父亲真是十分英明啊。”

富翁的儿子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如果父亲死了,自己不在他的身边,仆人可能会带着财产逃走,而连丧事也不告诉他。因此,父亲才把全部财产都送给仆人,就是为了稳住那个仆人而让他不能逃走,好让自己回来再收回这笔遗产,所以才立下了这样的遗嘱。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那个富翁的遗嘱就有这样一个漏洞,虽然遗嘱将所有财产都给了仆人,但其儿子只能选择一件物品。这里暗含着一个前提没有明确写出来,仆人不会注意到,甚至连死者的儿子也没有注意到,那就是仆人的全部财产都属于主人。这是当时社会通行的惯例,也是一个无须说明的前提。那么只要前提明确了,在此前提之下的任何规则都是不成立的,这就是这个富翁遗产合同的关键所在。后来,正是在别人的指点下,年轻人才终于解开这个活扣,既没有违背父亲的“遗嘱”,又没有违约,这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钻法律的空子。

其实,任何的法律和法规上的条文都不是绝对严格的。有人甚至做过这样一项研究调查,只有64%的法律是比较完善的,而善于灵活运用法律条文中不成熟地方的人,往往有源源不断的利润。

因此,我们在理财的时候必须遵守法律和规则,切忌触犯明文规定的法律,但是却要精于在规定之外的地方想办法。

洛克菲勒石油家族也有许多钻法律空子的故事,下面介绍两条经典的。

一,钻法律的空子抢铺输油管道。

洛克菲勒想独占美国石油鳌头,泰特华德油管公司自然就成了他的眼中钉。尤其是泰特华德油管公司从石油产地铺了一条输油管直达安大略湖滨的威汤油库,这给洛克菲勒带来了很大威胁。不搞掉这条油管,他寝食不安。

洛克菲勒想铺设一条与之平行的油管,可是油管必须通过巴容县境内,而巴容县是泰特华德公司的势力范围。而且泰特华德公司早就促使议会通过了一个议案,声明除了已经铺设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该县县境。

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洛克菲勒苦思了许久,才想出一条妙计。在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在巴容县的东北角突然来了一群大汉,他们手拿铁锨洋镐只顾挖土掘沟,很快掘出一条沟,接着又是一个劲地把油管埋人沟内并迅速填平。天还没亮,他们已经全部完工。

第二天,人们发现美孚石油公司已在巴容县安置了一条油管,县当局准备控告洛克菲勒。这一事件也惊动了报界,记者们纷纷采访,洛克菲勒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在会上他说:“县议会的议案规定,除了已经铺设好的油管外,不准其他油管过境,希望大家到现场参观一下,以判定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铺好。”

县议会自知议案不严密,被钻了空子,也无可奈何,官司只好不了了之。

二,美孚石油公司逃脱起诉的“假独立”。

美国反托拉斯法通过以后,许多大企业被解散。美孚石油公司是全美数一数二的大企业,自然引起众人的注目。追于舆论的压力,国会中的有些人也叫嚷对美孚石油公司进行起诉。这一次,洛克菲勒也认为是在劫难逃了,整天闷闷不乐,无精打采。

这时,公司的法律顾问中有一个青年律师,想出了一个绝妙主意,他建议把各州的美孚石油公司宣布为独立的公司,如纽约美孚石油公司、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美孚石油公司、印第安纳美孚石油公司……这些公司都各自有一名假称独立的老板,实际上还是由洛克菲勒操纵的。

那位青年律师为了这件事,连续一周日夜工作,替各公司设立账目,供参议院审查。最后,参议院表示满意,不再提起诉此事。

【理财真经】

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不但严于守法,而且还非常善于守法。对精明的投资者来说,法律的漏洞永远是存在的,从这些漏洞中每天都往外流着成吨的黄金,就看你如何发现,如何去把这些黄金装进自己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