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合作使平凡的人做出伟大的事(1 / 1)

·心像降落伞,打开才有用。

——网络名言

·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古希腊著名寓言家 伊索

·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

——毛泽东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俄国伟大的作家 列夫·托尔斯泰

有一个经典的案例:

你开着一辆豪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焦急地等待公共汽车的到来。一个是生命垂危的老人;一个是曾救过你的医生;一个是你一见倾心的爱人,如果错过了,一辈子都会后悔。

你的车只能坐一人。你会如何选择?

这个问题难倒过很多人,因为他们不能丢下老人,做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也不能丢下医生,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也不能丢下喜欢的人,爱情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有一个聪明人给出了一个三全其美的办法:把车钥匙给医生,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自己留下来和喜欢的人一起等公共汽车。

这个案例说明,一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发动大家的力量,就会得到完满的解决。生活中也是这样,任何问题都有足够的方法去解决,只要你能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借助群体的力量。

封闭导致落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闻名世界的西点军校十分重视学员的团队精神,他们要求学员: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你都至少需要一名同伴;永远,永远不要单独行动。

很多公司也会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来做决策,各种疑难问题就在大家的三言两语中解决了。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决定一个人事业成败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他是否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是否善于利用周围的资源。

所以,我们一定要敞开心扉,培养合作共赢的思维方式。

首先,要充分信任周围的人。

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但过度的防御心理,也会对你的人生和事业造成不利影响。

李嘉诚认为,“坏人固然要防备,但坏人毕竟是少数,不能因噎废食,不能为了防备极少数坏人,连朋友也拒之门外。更重要的是,若为了防备坏人而猜疑、算计别人,必然会使自己成为孤家寡人,既没有朋友,也失去了事业上的合作者,最终只能落个失败的下场”。

其次,要培养一些无私奉献的精神,多帮助周围的人。

《圣经》上说:“施比受有福。”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他从一个接受者转变为一个施予者。有的人小时候是接受者,长大后变成索取者,这样的人就算到了垂暮之年,也不能算作成熟。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遭人厌恶,不会有幸福和成功的可能。

只有做一个施予者,积极帮助别人,你才能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

朋友们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大概出于以下原因:

①在家里有父母照顾,在学校有老师照顾,基本上处于人生的接受阶段,付出意识较少。

②缺少团队合作的机会,学习基本上是一个人的事,越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越容易养成独来独往的习惯。

③任人唯亲,对别人缺乏信任。

孙维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有些内向,一到人多的场合就浑身不自在。他羡慕那些人气很旺的同学,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左右逢源、潇洒自如呢?经过反思,他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信任别人。

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信任。

我们很容易相信自己的家人,也很容易相信自己,却很难相信其他人。很多人生了病,不去问医生,却会听从家人的意见;很多人投资做生意,不去问行业专家,却会听从家人的意见。因此造成的生命健康损失和财富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我爱自己的家人,也爱自己,但正是为了不辜负家人,不辜负自己,我才要敞开心扉,向一切优秀的人学习,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调查,他们采访了最成功的毕业生,发现他们有两个共同的习惯:一是他们真的相信自己能行,二是他们都有请教别人的习惯。可见,真正的自信,不仅包括相信自己,也包括相信别人。

当我在生活和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不再局限于家人和自己的小圈子,我会请教老师,请教同学。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被需要。当你请教别人的时候,他们不仅不会感到厌烦,反而会因得到信任而高兴。

当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也要积极地予以回报。我会在寻求别人帮助的时候,问他们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地方,若有的话就鼎力相助。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由这些小小的互助行为积累起来的。

熟能生巧,所有的技能都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日臻完善。人际交往也不例外,只有经常与别人交流,到了人多的场合才不会怯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