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刘备
·习惯不是最好的用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美国伟大的思想家 爱默生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威廉·詹姆斯
·让相同的事周而复始,却期待有不同以往的结果,这肯定是思维出了问题。
——美国物理学家、“相对论”创立者 爱因斯坦
·我未曾见过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的不好;良好的品格、优良的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不会被假设的、所谓的命运击败的。
——美国伟大的发明家 爱迪生
说到习惯,我们会想起那根小木桩与大象的故事。
一头小象被拴在一根小木桩上,由于力气小,无法挣脱。当小象长成大象,能轻松挣脱的时候,它却早已习惯束缚,再也不想挣脱了。
这则故事带来好坏两个消息:
坏消息是,我们也要受到习惯的约束,它对我们有同样强大的控制作用;好消息是,我们有思考的能力,可以战胜习惯强大的控制力。假如一头大象学会思考,那根小木桩还能困得了它吗?
所以,战胜坏习惯要从“心”做起。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心若改变,你的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就跟着改变。”
心的改变,是内心深处弃恶从善的过程。但这个“心”字,主要指改变的决心。仅仅停在思想的层面,我们的内心还不会发生真正的变化;一个人内心的转变,往往是在积极的行动中产生的。
古代伦帝那王国首都格尔迪奥斯的神殿里,有一辆古老的战车。这辆战车上,有一个前人精心打成的绳结,相传谁能打开它,谁就会成为亚洲的统治者。许多年来,一直无人能打开它。
亚历山大占领这座城市后,看到了这个绳结,说道:“用我亚历山大的方式吧!”他拔出利剑,将绳子砍为两段,解开了这个长久流传的谜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想解决不了的问题,行动可以解决。当我们的生活被坏习惯盘踞时,不妨学学亚历山大,用行动的利剑为好习惯开拓出一片天地。一个积极的行动,胜过一打美好的愿望。
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土地,一个积极的行动,就像播下一粒成功的种子;行动越多,收获越多。如果没有行动,心灵的土地就会荒芜,杂草丛生。
能唤起我们积极行动的,莫过于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可以是人生的理想,也可以是一种心灵的信仰。拥有强大信念和明确目标的人,更容易做出积极的行动,从而建立良好的习惯。
※
从根本上讲,大学生不良习惯的形成,并非是由意志力薄弱造成的,而是由理想缺失造成的。王琳同学发现,人们往往会因为一次重大的挫折,失去理想和希望,从而自暴自弃,染上各种坏习惯。所以,她认为,改变坏习惯,就要从重新树立自己的理想做起。
空闲的时间和空虚的心灵是坏习惯滋生的两个条件,而这两个条件都是由于缺少理想造成的。
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是站不直的。为了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就必须用理想和目标充实自己的内心。当我们的生活被积极的行动填满时,我们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了。
人生就是一道道选择题,没有理想时,你会选择那些好玩的、快乐的事情做;有理想时,你会选择那些能帮助你实现目标的事情做。前者是坏习惯形成的原因,后者是好习惯形成的原因。
面对坏习惯的**时,不妨设想一下,优秀的人会怎么做?然后照着去做就是了。坏习惯就像那根小小的木桩,轻轻一拨就掉了。我们不是小象,怎能被它牢牢控制呢?
当然,我们都有享乐的一面,这一点不必扼杀,倒是可以好好利用。比如,为了养成整理房间的习惯,我常常一边整理房间,一边用手机听音乐,把音乐作为对辛苦劳动的奖励。学习的时候,听音乐是坏习惯,但整理房间时,它却是一个不错的伙伴。
所以,我们要对各种坏习惯区别对待。
对于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恶习,必须坚决杜绝;轻微的坏习惯则可以将其限制在适度的范围内。
音乐、游戏之类的事情,并不能完全算作坏习惯。在合理的范围内,它们是人生的乐趣;只有当它们影响到你理想的实现或危及健康时,才需要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