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心情不好时,选择运动(1 / 1)

·清晨的散步是对一整天的祝福。

——美国著名作家 梭罗

·我喜欢长距离步行,尤其是别人惹恼了我时。

——艾伦

·世上没有比结实的肌肉和新鲜的皮肤更美丽的衣裳。

——苏联著名诗人 马雅可夫斯基

·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的药物都不能替代运动。

——医学常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古希腊埃拉多斯山岩上刻着的三句格言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赫尔曼教授曾对156名抑郁症患者进行过一次比较治疗的实验。他将病人分成三组,一组采用运动治疗,一组采用药物治疗,一组采用运动和药物治疗。

四个月后,三组患者的症状均明显减轻,疗效相当。60%~70%的患者基本摆脱了抑郁的烦恼。在随后的6个月中,他重点观察了尚未痊愈的83名患者,结果发现运动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未运动组。

在后来的跟踪调查中,运动疗法的患者有10%复发,而药物疗法的患者有40%复发。结果证明,运动不仅可以取得优于药物的效果,而且效果更为持久。

科学证明,运动可以促进人体内啡肽的分泌。内啡肽被称为“快乐激素”“年轻激素”,可以使人保持愉悦振奋的心情。很多人在心情烦闷的时候,出去和朋友们打一场球,就会发现心情好多了。

专家指出,只有一定强度和时间的运动才能使人体分泌足够的内啡肽。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比如健身操、跑步、登山、羽毛球等运动,要30分钟以上才能刺激人体分泌足够的内啡肽。缓慢的散步虽然可以舒缓郁闷,但并不能使你产生快乐振奋的感觉。

可见,足量的运动对于一个人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学生来说,运动不仅可以改善你的心情,还可以增强你的体质。

健康的体质是保持愉快心情的物质基础。一个体弱多病的人,与一个身体强壮的人相比,心情抑郁的概率要高得多。南卡罗来纳大学的隋雪美博士(Xuemei Sui,音译)研究了一万四千多例患者,结果发现,身体素质好的人比身体素质差的人,心情抑郁的情况要少很多。

学生时期是人生重要的奠基时期,如果能在这时锻炼出一副好身板,不仅能为以后的人生免去许多病痛的困扰,还能使你拥有更多幸福愉快的心情。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动项目。男孩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比如球类运动、器械运动、俯卧撑、仰卧起坐、跑步,等等,以训练自己的力量和耐力。女孩可以选择一些强度较小的运动,比如慢跑、韵律操、瑜伽,等等,以保持自己青春靓丽的身材,培养脱俗的气质。

时间方面,没有太严格的要求,空闲时间就行。也可以化整为零,比如将每天30分钟的运动分成早中晚各10分钟。

量的方面要兼顾自己的情况和需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自己完成超过自己体能的运动量。情绪良好的人如果只是想保持身体健康,适量的运动就可以达到目的;有一定抑郁状况的人如果想较快地改善抑郁状态,就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保持中等强度的运动30分钟左右。

中等强度是运动的最佳强度,以心率衡量,一般指心率120~150次每分钟;以呼吸衡量,指呼吸加快,但还可以与别人交谈的这种状态。如果是气喘,或是有胸闷等不适,就说明强度太大,最好停下来。

强度太大的激烈运动一般不推荐,身体条件很好的同学可以尝试,但任何人做过多的剧烈运动都会损害健康。

小霞是一个林黛玉式的女孩,经常会因一些小病陷入烦恼难以自拔。她觉得自己这个样子是没法改了。

在一节体育课上,新来的体育老师详细介绍了体育运动的各种知识,她才认识到,身体素质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的,人的性格气质也是可以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转变的。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下了自己的运动计划书。

人的性格并非一成不变的,性情柔弱的人,多半是因为身体不好,所以不愿运动;不愿运动,身体素质就会更差,这样下去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能从锻炼身体做起,一天天强壮自己的体质,性格也会跟着转变过来。所以,为了我的健康、幸福、快乐着想,我一定要使运动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变得积极快乐起来。

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平时课间或者空闲的时候,不要老在屋里待着,要经常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周末的时候,我决定和朋友们一起打羽毛球,每次半小时左右。

运动的效果取决于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强度太小或时间太短,很难有明显的效果。为了使每天的运动保持一定的强度,我参加了朋友们组织的健身操兴趣小组,除周末外,大家每天晚上都要练习半小时左右。

其次,在运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一开始强度可以小一些,等体力增强后,再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

英国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说过:“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身体使最不幸的境遇也能绽放光彩。”

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运动。适量的运动不仅可以改变你一时的心情,也会给你一个健康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