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怨气是两个不同的方面,怨气会引发人厌倦工作环境和工作,而一定的压力则让人感觉我们的事业在蒸蒸日上,只有保持这种干劲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金山软件CEO 张宏江
好的CEO是通过构建他们的团队来达成梦想的,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和队友一起打比赛。
——通用电话电子公司董事长 查尔斯·李
什么是团队?虽然团队由个体组合而成,但是却并非是简单的人群组合。真正的团队,成员之间心理上相互认知、相互扶持,利益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目标上共同追求。换言之,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产生共同的认知,才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才能真正成为高绩效的团队。
——巨海集团董事长 成杰
一位女性站在一座摇摇晃晃的吊桥上,她在寻找经过这座桥的年轻单身男性,向他们询问几个问题,然后给对方留下电话号码,做一个咨询工作。突然一阵强风吹来,吊桥摇摇晃晃得更加严重,这名女性紧紧拉住桥上的护栏,仍然站得稳稳当当,继续向男性咨询。
相距不远的另一座坚固的桥上,也站着一名女性。就算有强风吹来,这座桥也岿然不动。这名女性同样在进行咨询工作,询问从前面那座吊桥上下来的男性同样的问题,并给对方留下电话号码。
实际上,这是一位情绪心理学家进行的实验,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走过摇晃吊桥的男士主动给那名女性打了电话,并且认为这位女性非常有魅力;而走过普通吊桥的男士,只有12.5%给这位女性打了电话。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得出了结论:人们在恐惧的环境中最容易受到触动。面临恐惧的时候,大部分人生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逃避,这时候,人们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够直面恐惧,但这恰恰是大部分人缺乏的东西。正是如此,那些能够直面恐惧,临危不惧的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追捧和青睐。
如果没有一位可以让大家追随着一同去战胜恐惧的人,那么能够有和自己面临同样危机的人,这个人也会是人们的救命稻草。因为面临着同样的危机,感受到了类似的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容易结成战线,共同合作努力去战胜困难。换言之,当面临共同危机时,员工很容易产生恐惧的情绪,但是一旦知道所有员工都有这样的情绪,员工们反而会产生一种共同命运感。在这种感觉的基础上,下属们会表现出难得的团结,共同努力去战胜困难,就算以前有矛盾的员工也会摒弃前嫌。
在著名的秦末楚汉战争中,韩信率军攻打赵国,手下只有几千兵马。赵国成安君率军二十万势要生擒韩信,汉军退无可退,后面就是湍急的河流,士兵们没有丝毫退路,不是敌死就是我亡,个个反而抱定决心奋勇杀敌,最终赵军大败。这也就是成语“背水一战”的典故来源。之所以韩信最终能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就是因为他利用了士兵们的这种心理。死亡的恐惧反而激发出士兵们前所未有的潜能。
此外,当下属陷入恐惧之中时,潜意识里常常希望能够获得一个合作者,或者有人能够来帮助自己。这时候,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帮助,同时向他们表示,为了完成这项坚决的任务,我们可以提供哪些便利和资源,表达我们与他们牢牢站在一起的立场。这时候,下属往往会觉得我们非常可靠,而且也会认为,有了上司的帮助,自己在工作中也会方便一些,有了问题也会直接来跟我们沟通。
但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不要表达了我们的立场之后,反而在工作中处处刁难员工,或者不自觉地剥夺员工的工作主导权。我们要明确,尽管需要员工把我们当作依靠,但是真正主导整个工作的是员工。不少领导者在带领下属时往往会发生一些干涉员工工作过多的情况。有的是一开始就干涉过多,有的是到工作快完结,需要我们查验的时候,部分领导就会喧宾夺主。
因此,为了提升员工对我们的好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我们可以在准备进行大型项目之前,或者大型项目结束之后,带员工进行一些户外探险活动。这样的活动要让全部团队人员参加,相当于提升员工凝聚力训练。除了户外探险,我们还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危险度较低的极限运动或者挑战项目,从而让团队成员们在心理上形成对我们的“依赖”,达到让员工拧成一股绳的目标。
给员工施加压力时,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
布置任务时,给员工限定期限。这个期限的制订主要来源于管理者对工作完成日期的评估,可适当提前一些,但不宜过快。此外,在提出期限时,应征询员工的意见,可参考员工的意见再做决定。
工作布置之后,多跟员工强调利益得失。比如,可以说“如果这项工作完成得好,我们公司将会有一大笔收入进账。”通过衡量利益得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压力政策。
在员工具体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询问员工具体的工作细则,注意,不是工作进度。如果总是询问员工工作进度,员工会产生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因而我们只需要多关注员工的工作计划,就可以得知他的工作做到了哪一步。
此外,还可以不断给员工强调拖延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而且这个强调应该紧跟员工工作的每一步,部分员工抓紧工作的持续性不强,有的时候甚至只能坚持几个小时,因而这种督促应该时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