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是人类精神发育中自然出现的阶段,嫉妒心理可谓“人之常情”,孩子也不例外。
引起幼儿嫉妒的原因很多,比他漂亮的小孩,比他好的玩具、食物,家长、老师对其他孩子的态度等等,都能引起某些孩子的嫉妒心理。孩子由于心理控制能力差,嫉妒产生以后,往往容易把情绪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以维护自己的“尊严”。
李梦是陈子琪的好朋友,比陈子琪大一岁,两个女孩经常一起玩。陈子琪的妈妈也非常喜欢李梦,觉得她是个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有一次,陈子琪的妈妈把新买来的一大盒橡皮泥拿出来给两个孩子玩,让她们比赛看谁捏得好。
俩孩子玩得很开心,没过多久,陈子琪就跑到客厅,手上拿着自己捏好的橡皮泥模型对妈妈说:“妈妈,这个恐龙是我捏的。”妈妈看了看,不是很像,可是为了鼓励孩子,妈妈就对陈子琪说:“继续加油!”。
过了没多久,李梦的手中也拿着一个捏好的橡皮泥,因为李梦比陈子琪大一岁,李梦的理解、动手能力比陈子琪强些,捏的恐龙更形象。于是,妈妈就夸李梦捏得真像,小家伙开心得又蹦又跳。没过多久,妈妈就听到了李梦的哭泣声。妈妈跑出去一看,见到李梦正伤心地坐在地上哭泣。
原来,是因为妈妈对李梦的夸赞让两个孩子起了争执。李梦在得到陈子琪妈妈的称赞后,走到陈子琪的面前得意地说:“你妈妈说我捏得真像!”可就是这句话惹恼了陈子琪,小家伙冲上前抢过李梦的橡皮泥捏得乱七八糟、扔在了地上,李梦急得哭了起来。陈子琪的妈妈这才意识到:女儿的行为是由于嫉妒心。
嫉妒心理人人都有,它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孩子存在嫉妒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家长却不能完全忽视。因为嫉妒心理一旦失控,它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恶性竞争,攻击和对立。过度的嫉妒心理对孩子的人际交往具有恶劣影响,会妨碍孩子的进步。对于嫉妒心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1)让孩子了解嫉妒心理的危害
家长有义务让孩子意识到嫉妒的危害性:①对自己而言,嫉妒是一种自我折磨,会在痛苦中煎熬,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心怀嫉妒的人的人际关系不好,因为他们常常会对被嫉妒的人冷言冷语,在背后说他们的坏话,故意挑刺儿,设法让对方难堪等。②对别人而言,被嫉妒者反而更勇敢、优秀,当你对被嫉妒者施加伤害的时候,对方的斗志就会更强,对方的进步更大,而嫉妒者只有无尽的自我折磨。③嫉妒是丑陋的,它不仅会破坏友谊,而且会将自己置于被嘲笑和孤立之下。
(2)教育孩子在竞争中学会宽容
大部分竞争失败的孩子会在竞争的过程中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对对手充满敌意,可见这些孩子还无法通过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竞争,这就需要家长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培养孩子拥有好的竞争心态,同时告诉孩子,竞争的过程中宽容对待他人,让他明白竞争的真正意义。
(3)教孩子在竞争的过程中合作双赢
当今社会的竞争讲究的不是置一方于死地,而是合作共赢。对孩子而言也是如此,只有竞争没有合作,人只能变得孤立,人际关系也会变得紧张,对自己以后的成长不利。你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可以和小伟合作,取长补短就好了,你们俩都一定会变得更棒!”“我知道强强在投篮方面比你优秀,但是你在攻防方面比他强很多,如果你们两个联手打一场比赛,胜算一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