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不大,脾气就不要太大,否则你会很麻烦。能力不大,欲望就不要太大,否则你会很痛苦。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姬称攻破晋国都城翼城,杀了晋侯缗,登上了晋国国君之位,开启了小宗替代大宗的漫长之路。之后,他又用财宝贿赂仍然挂着天子招牌的周釐王,得到了他的认证后,让自己坐稳了诸侯的位子。
什么是大宗,什么是小宗呢?以周王室为例,周天子有很多儿子,作为继承人登上天子之位的那个儿子,就是大宗,没有登上天子宝座但被封到各地的贵族,如晋、郑、燕、鲁、卫、曹等诸侯国,都属于小宗。同样,在诸侯国内,诸侯也有很多儿子,有继承权的那一支是大宗,没有继承权的是小宗。晋武公的家族就属于小宗,他原本是不可能成为晋国国君的,但因为他有一个强悍的祖父,使得他的家族像一条巨蟒,逐步地将晋国这头大象吞进了自己的肚子里。那么,蛇是如何吞下大象的呢?
晋国的第十二任国君晋昭侯有个叔叔,名叫成师,很有威望和才能。为了表示对叔叔的敬重,晋昭侯准备将曲沃(今山西曲沃县)封给成师。对此,晋国大夫师服非常不赞同,因为这违背了周礼的规定。
曲沃的规模比晋国的都城还要大,如果臣下的土地、人口和力量都强于国君,这不利于统治。但晋昭侯不为所动,坚持将曲沃封给成师,世称“曲沃桓叔”。尽管曲沃桓叔已经58岁了,但是他政治经验丰富,不断树立仁德形象,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投奔他。经过他苦心孤诣地经营,曲沃很快就成了晋国的第二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实力也超过了首都翼城。曲沃名义上虽是晋国的小宗封地,但实际上已经成了独立于晋国的政权。随着力量的增强,曲沃的野心也在膨胀,就连晋昭侯的身边都有曲沃桓叔的亲信,但这位糊涂的国君却未采取任何措施。
晋昭侯在位的第七年(前739),与曲沃桓叔勾结的大臣潘父杀掉了晋昭侯,打算迎接曲沃桓叔进入都城。但晋国的其他臣僚和百姓不认同曲沃桓叔,将他击退,立晋昭侯的儿子公子平为国君,是为晋孝侯,最后弑君的潘父被处死。晋孝侯八年(前731),72岁的曲沃桓叔去世,他至死也未能踏入晋国都城。他把这一梦想留给了儿子姬鳝,世称姬鳝为“曲沃庄伯”。
曲沃庄伯性格刚毅,善于笼络人心,简直是他父亲的翻版。他不断地侵袭国都,与晋孝侯斗了六年。晋孝侯十五年(前724),晋国东部的赤狄袭扰晋国,晋国军队前去抵御,都城空虚,曲沃庄伯趁机进攻,杀死了晋孝侯。眼看曲沃庄伯就要成功了,但晋国旁边的小诸侯国荀国看不下去了,伸出援手,和晋国人联手再次击退了曲沃一方。曲沃庄伯见已经丧失先机,只好退回到自己的地盘。随后,晋国的大臣们立孝侯之弟姬郤为国君,是为晋鄂侯。
功败垂成的曲沃庄伯不屈不挠,于晋鄂侯六年(前718)春天再次攻晋。为了在角逐中占据绝对优势,他联合郑国、邢国一起出兵,甚至还花重金贿赂了周天子。周桓王派大夫尹氏和武氏领兵协助,一起进攻翼城。晋鄂侯不敌,逃出都城,躲到了随邑(今山西省介休市东南),同年忧愤而死。眼看曲沃庄伯要赢了,但这时他和周桓王闹翻了,周桓王转而支持晋国,派大臣虢公率兵将他打了回去。在周天子的支持下,晋鄂侯的儿子光被立为国君,是为晋哀侯。
晋哀侯二年(前716),带着一万个不甘心的曲沃庄伯也去世了。尽管父子两代都未能成功,但是晋昭侯、孝侯、鄂侯的非正常死亡,加之连年的战争,也极大地削弱了晋国国君一系的力量。而曲沃方面,又一位雄主登上宝座,他就是曲沃庄伯的儿子姬称,世称“曲沃武公”。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斗。
晋哀侯八年(前710),晋国占领了都城南边的陉廷。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陉廷人与曲沃武公联合起来,于第二年联兵伐晋,陈兵于陉廷。曲沃武公坐在战车上,亲自指挥作战,猛将韩万为他驾车,梁弘挥着戈在车右战斗。晋军兵败,曲沃武公穷追不舍,在汾水边的烂泥地里死死地咬住晋哀侯不放。由于拉车的战马深陷泥潭,晋哀侯才暂时逃过一劫。不过,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当天夜里,他再次被追上最后被抓为了俘虏。
晋国人得知国君被俘,便立晋哀侯的小儿子为国君,即晋小子侯。得知晋国有了新的国君,而俘虏来的这个君主就没有意义了,曲沃武公一怒之下让韩万杀了晋哀侯。晋小子侯当了四年国君,就被曲沃武公诱骗到自己的地盘上杀死了。已经与曲沃方面闹翻的周桓王决定维护一次正义,派虢公领兵支持晋国,将曲沃军打得大败。晋哀侯的弟弟姬缗被立为新君,是为晋侯缗。周桓王两次支持晋国大宗,都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虢公,善战的虢公是他手里的一张王牌。晋侯缗的宝座还没有坐热,周桓王那边就和虢公闹翻了,虢公为了保命逃到虞国。趁周天子无人可派,曲沃武公出兵拿下翼城,晋侯缗只能逃走。
晋侯缗二年(前703)秋天,周桓王再次打出天子的旗帜,拉着虢国、芮国、梁国、荀国、贾国等一众小国群殴曲沃武公。曲沃方面退出翼城,晋侯缗重新复位。在之后的26年里,曲沃方面继续和晋侯缗死磕。这期间,一直支持晋国大宗的周桓王去世了。周桓王的儿子周庄王即位。不过,周王室内部也出现了小宗与大宗的争权,周庄王的弟弟王子克企图夺哥哥的权,发生了一场内乱。
晋侯缗二十八年(前678),曲沃武公打败晋军,杀死了晋侯缗,将都城迁入翼城。当时的周天子是周庄王的儿子周釐王。曲沃武公拿出大量财宝贿赂他,周釐王认可了他登上晋国国君宝座的事实,从此曲沃武公成了名正言顺的诸侯,变成晋武公。曲沃方面前后用了70年,三代人前赴后继,熬死晋国六任国君,犹如巴蛇吞象,最终以小吃大,获得了胜利。
晋国小宗之所以战胜大宗,除了曲沃方面在军事上不断削弱翼城的晋君实力外,很大一个原因是它政治上的成功。曲沃首先在政治上孤立身为大宗的晋国国君,对贵族们施以恩惠,甚至得到了周天子的支持。另外,三代君主均为明主,治下政治清明,支持率较高,影响力也渐渐地超过晋国大宗。
“曲沃代翼”,表面上是以小宗为代表的贵族集团战胜了国君,实际上是人心向背,即便大宗后来有周天子的支持,在道义上占据上风,但依旧无法避免覆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