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釜底抽薪,积极备战(1 / 1)

项目运行平稳时,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没有问题就是没问题。但发生突发事件时,就需要有人能顶上去,关键时刻为领导解决问题。领导感激你,以后有好事就会想起你。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率军再一次扣边。明英宗想效仿曾祖父明成祖北征蒙古,决定御驾亲征。此次御驾亲征非常草率,在军事部署和后勤补给上都缺乏筹划,诏书下达两天后,20万大军(声称50万)就启程了。大军出征后,天公不作美,连续几天下大雨,道路非常泥泞,导致士兵们十分疲惫,士气低落。多位大臣劝谏明英宗班师回朝,但太监王振一直鼓动明英宗亲征,专擅军政大权,如果无功而返,会非常没有面子。因而对于大臣们的劝谏,王振非常厌恶。为了打击大臣劝谏,他让劝谏的兵部尚书邝埜和户部尚书王佐在皇帝帐篷外的草地里,一直跪到天黑。此后,大臣们畏惧王振,不敢劝谏。几十万人因为一个人的愚蠢,朝死亡奔去。

大军到了大同附近,发现遍野都是尸体,原来粮草供应不及,先期到达的不少士兵饿死了。战斗尚未打响,非战斗减员已经这么严重,这非常影响士兵们的心理预期。这时候,明英宗十分犹豫,有了班师回朝的心思。但是王振为了显摆自己的权势,建议明英宗绕道自己的家乡蔚州。大臣们一听都冒死劝谏,因为蔚州距离边防重镇大同非常近,很容易遭到草原骑兵的突袭。但明英宗为了照顾王振的面子,拒绝了大臣们的劝谏。

大军开拔不久,王振意识到军队过处必定会踩坏大量的庄稼,而蔚州的大片土地都是王振巧取豪夺来的私田,于是建议明英宗原路返回。就这样绕来绕去,走了很久到了怀来,因为辎重没有跟上,大军只好停下来等待。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追随而来的瓦剌大军出现了。断了水源的明军犹如待宰的牛羊,伤亡极其惨重。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平乡伯陈怀、驸马井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这是一个非常长的殉国名单,仅死亡的高级官僚就多达66人,可以说将朝堂精英一网打尽。最终,明英宗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将军樊忠愤怒王振权奸误国,锤杀了他,但这也改变不了此次战争的结局。

与大明帝国相比,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员,瓦剌都只能算是一个小部落,也先充其量就是一个酋长而已。他像之前的无数次一样,寇边的目的无非是打秋谷,也就是劫掠财物和人员。未曾料到的是,一个部落酋长竟然俘虏了帝国皇帝,这令他喜出望外。他觉得敲诈明朝的机会来了,说不定还能借此灭了大明,建立举世瞩目的功勋。

皇帝被俘,在朝堂上引起一阵混乱。侍讲徐珵借星象有变化,向监国的郕王(明英宗的异母弟)建议迁都南京,避敌锋芒。兵部左侍郎于谦坚决反对,并大声说:“建议迁都的人,应该立刻斩首。”京师是国本,一旦迁都,就意味着将北方的大片领土拱手让人。于谦还举例说了宋室南渡后,再也未能恢复的事。于谦的建议得到了吏部尚书王直、内阁学士陈循等官员的支持。郕王见于谦等大臣意志坚定,便肯定了他们。

也先俘虏了明英宗后,觉得实在应该好好利用一下。次年,他带着明英宗到了大同城门下,让明英宗向城上守将发布口谕。《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二十三日,也先拥上至大同城下,索金币,约赂至即归上。都督郭登闭门不纳。上传旨曰:‘朕与登有姻连,何外朕若此!’登遣人传奏曰:‘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启闭。’”也先欺骗大同守将,只要给够钱,他就把明英宗放回去。但大同守将郭登识破了也先诈开城门的诡计,拒绝了也先。打不开城门,那就勒索一些钱吧。也先用明英宗当肉票,向明朝狮子大开口。

明英宗在也先手里,朝堂上无主,这对大明王朝来说十分危险。因为帝国时代,皇帝掌握最高权力,如果哪个守将听了明英宗的话,打开城门,那可就为祸不浅了。当下之举,是釜底抽薪,让也先手里的明英宗失去价值。在于谦的提议下,郕王朱祁钰登上皇位,是为明代宗。也先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率领大军直逼北京。

于谦早已获得情报,一方面稳定内部,取得高级官员们的一致支持;另一方面进行积极的部署和动员。明代宗授予于谦“提督各营军马”的大权,所有将士均受其节制。于谦将京师三大营改成10个团营,以便统一指挥。为了在军事上形成绝对优势,他还调集两京、河南备操军,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的官军,以及浙江兵进京,短期内就拥有了22万的人马。同时,他还派出监察御史白圭等15名高级官员前往京畿、山东、山西、河南募兵,作为应急部队加以训练,充当预备队。

由于土木堡一战朝廷丢弃了大量军械,所以于谦紧急派人到南京运回126万件,补充给守城部队。他还派人到土木堡收集丢弃的盔甲、火铳、箭矢和火炮,仅捡回来的铠甲就有5000多副、火铳一万多杆。于谦很清楚,土木堡之变,最大的失误是后勤补给不足,因而他非常关心北京保卫战的粮草。当时,京师用粮储藏在通州,达数百万石,但在短期内很难运到北京城。为了免于资敌,有人建议烧掉这些粮食。于谦认为,这些粮食是保卫京师安全的重要资源,坚决不能毁掉。他征用500辆大车,日夜运粮,同时还发动官员、士兵、百姓运粮。他承诺,凡是运20石以上粮食的人,不但按常规标准付运费,每天还多发一两白银。这一承诺,彻底激发了人们运粮的热情。不到10天时间,通州的粮食奇迹般地被运到了北京城内。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毫无悬念。瓦剌军在西直门、德胜门、彰义门遭到激烈抵抗,尤其是隐藏在德胜门外民居中的明军,见瓦剌骑兵靠近后便火箭齐发,重创瓦剌。也先攻城没有占到便宜,得知勤王的各路军队都在靠近,他害怕被断了后路,因此撤军而去,在清风店(今属河北)又遭到明军袭击,于当年十月退出塞外。

在这场挽救大明王朝的战争中,于谦做了两件事:首先是立郕王为新君,来个釜底抽薪,彻底断了明英宗的影响力。不然战斗时,也先用明英宗做舆论工具,守城将士的心理会受到极大影响。若也先用明英宗当肉盾牌,明军便不敢开火。一旦明英宗失去皇帝的身份,将士们就不再缩手缩脚,可以大胆抵御了。其次,制订周详的计划,对于防区划分、人事安排、军械粮草、人员补充做了非常严密的部属。

于谦德才兼备,能力过人,又勇于担当大事,实在可以说是国之良士,不可或缺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