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与其倡导道德,不如处之利害(1 / 1)

不要对任何人抱有道德洁癖的期望,这个世界上每个灵魂都是半人半鬼,凑太近了,谁也没法看。

吕夷简是北宋名相,以善于理政闻名。宋理宗宝庆年间,为纪念宋朝开国以来的功臣,朝廷建造昭勋阁,吕夷简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位,与宋朝开国名臣赵普、曹彬同列。

吕夷简于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考中进士,最初担任地方司法官员,后来调入朝廷,在礼部和刑部都干过,积累了丰富的处理实际事务的经验。宋真宗还把他的名字写在皇宫的屏风上。世人都说他会拜相。

宋仁宗时,对宋朝名义上称臣的夏州定难军留后(节度使)李元昊公然称帝,西夏正式与北宋对抗。西夏南部边界与宋王朝相接。这里有一条山脉,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长达2000余里,东到麟州、府州,西至原州、渭州,成为两国的天然边界。两国都沿着这条防线建立自己的军事防区。李元昊为了突破这条防线,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夺取了宋朝外围防线金明十八砦。宋廷派监察御史出身的刘平担任大将,率领精锐部队去救援。在三川口之战初期,西夏军人数众多,但刘平指挥得当,众将奋力厮杀,给西夏军带来极大的伤亡。在两军厮杀的关键时刻,监军黄德和胆怯带着士兵逃跑,造成宋军大乱。大将郭遵奋力厮杀,满身是血,最后中箭而亡。刘平率领剩下的人边战边退,依山修建营寨,与西夏军血战达三天之久,最后兵败被俘。李元昊要刘平投降,刘平宁死不降,随后病死在西夏。

三川口之战,宋军伤亡惨重,大将刘平、石元孙、郭遵、万俟政俱都殉国,逃跑的黄德和反而污蔑刘平投敌,导致刘平家人全部被下狱。过了半年,陆续逃回来的将士说出了真相,监军黄德和被腰斩,传首延州,脑袋被挂在城墙上。朝臣们总结经验,认为黄德和临战逃跑是战败的因素之一,监军政策遭到极大的诟病。事实上,自从北宋建立,朝廷就对武将们不信任,实施监军政策,而监军通常由皇帝信任的太监担任。监军掣肘或扰乱军心,导致军事失利,皇帝确实恼火,处死了监军太监。可是废除监军制度,又会触及皇帝的利益,宋仁宗便犹豫起来。

吕夷简很清楚,皇帝不会同意废除监军,战败的根本原因也不在于太监担任监军,而是不得人,斩杀了一个监军,表明了朝廷的态度,其他监军就不敢恣意擅权了。况且立即废除这项制度,会动摇整个边防。他向宋仁宗建议,不必废除监军制度,只需选合格的人即可。仁宗皇帝听了很高兴,让吕夷简拿出监军们的人选来。吕夷简解释说,朝廷禁止大臣与宦官交往,自己与宦官往来在士大夫中也犯了大忌。况且自己从未和宦官们有往来,对于其贤愚也不甚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宦官们互相推荐。下令推荐不得当者,与犯错的人同罪,这样一方面可以选出合适的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他们抱团舞弊。宋仁宗很是赞同吕夷简的办法,就照准了。之前朝廷对外派的宦官们进行了各种忠烈教育,企图用道德约束他们,但是他们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近臣,跋扈且擅权。自从采用了吕夷简的办法后,他们都知道了利害,再也没有发生过作威作福的事。

同样,在废除随军营妓上,吕夷简也从利害关系出发,而非空倡道德。宋军打仗时,军队经常带着营妓,也就是官办妓院的妓女,这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宋仁宗一直想改变这项陋习,可是这种漏习自五代以来就形成,已积重难返。刚好军营里发生了杀人事件,两个士兵因争风吃醋,杀死了一个营妓。吕夷简认为,这为处理这个问题打开了缺口。他没有处理那个杀人的士兵,而是问军营里为何会有妓女。此前遇到这类事,都是将杀人者处死。这也使得虽有恶性事件发生,但营妓们为了谋生还是会随军。吕夷简的这种处理方法,使得营妓们意识到自己的生命连最基本的保障也没有,都十分恐惧,纷纷离开了军营。就这样,这项陋习被彻底改变了。

吕夷简几度被罢相,几度又回归朝堂,他不尚空谈,以务实著称,是仁宗一朝重要的辅弼大臣,得到了宋仁宗的极大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