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 / 1)

近世师表孙家鼐 余音 581 字 5个月前

太后训政典礼结束后,孙家鼐把骡车放在景山下面,在长随王大个子的搀扶下,一步一喘地爬上了景山。观妙亭旁边,崇祯皇帝自尽的古槐树下,他背着手,绕着那株歪脖子槐树转了一圈又一圈。他时而抬头端详一番,时而低首叹息几声。他没有料到,那么多人拚命争夺京师大学堂的位置,结果自己胜出;他更没有想到,“天字第一号”尚未竣工,京师大学堂还在摇篮中,“六君子”却抱恨黄泉,倡导大学堂的李端棻、宋日鲁等人,流放的流放,永不叙用的永不叙用。八公山余老道赠送的偈语,今天难道真的应验了?

王大个子知道老爷今个儿心情不痛快,也不敢靠前,更不敢询问。他只管远远地站着,装着看风景。只是在老爷要走动时,他才急步跑过来,搀扶一下。

孙家鼐爬上了景山最高峰的万春亭,极目远眺,北京城尽收眼底。向北,可以看见巍峨的钟鼓楼;向东,北海的白塔,在蓝天和碧波映衬下,就像是一个精致的盆景;东南方向,南海湖中的瀛台里,绿树成荫,光绪皇帝“住”在涵元殿中,不能随意走动,孙家鼐虽然看不到弟子的面容,但能想象出皇上的孤寂和痛苦;向南,是金碧辉煌的紫禁城,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也是很多人争权夺利的舞台;向西望去,护城河的碧波顺着皇城根向前流去,那里有神武门的石桥、牌坊,那里有和嘉公主府,京师大学堂校园改扩建工程已基本结束,校园规模虽然不太大,却也闹中取静,是读书的好地方。只可惜,现在却是死气沉沉的。孙家鼐从怀里掏出翡翠嘴烟袋,装上烟卷,王大个子立刻快走几步,掏出身上预备的洋火,给他点着。孙家鼐“吧嗒、吧嗒”地猛吸几口烟,沉闷的胸口感觉似乎好了一些。眯缝着眼睛,望着袅袅升腾的烟雾,他的思绪也活跃起来了……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造血机制。教育思想的僵化和体制的腐败,就像一个人患上了白血病,只能是日益衰败,直至灭亡。作为一个教育家,孙家鼐教过百姓子弟,教过小王爷和贵族后裔,也教过光绪皇帝,他对于中国教育的愚昧、落后深有体会。他知道,只有教育的现代化,才有国家的现代化;只有教育的新生,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新生。可是,京师大学堂是写进《明定国是诏》的“天字第一号工程”,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太后一上台,马上就拿维新举措开刀,大学堂首当其冲啊。像徐桐、刚毅等人,早就要把大学堂置之于死地而后快,现在更要落石下井了。

孙家鼐一边吸烟,一边在亭子里走来走去。多年的官宦生涯使他养成了遇事多思的习惯。他觉得,只要把太后的心理琢磨透了,就能找到保护大学堂的良策。以他多年与太后的交往,他认为太后并不是天然的反对维新。她所反对的是让其大权旁落的维新。同光中兴的重大决策,哪一项不是得到了她的批准?洋务运动,向国外派遣留学生,也是她力排顽固派的众议,才有所建树的。特别是同文馆创建的风风雨雨,更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地浮现在孙家鼐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