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虽然骑的是赤兔马,步伐飞快,可是毕竟还要护送车仗,到底速度还是慢了些,不多时,张辽便率人追了上来。
远远地看到关羽的背影,张辽便急急地大喊了几声:“云长且慢,云长……”
关羽听到声音,回身一望,见来人是张辽,他瞪大眼睛,先让车马继续往前行,自己急急勒马等待张辽。
待张辽走近以后,才出声质问:“文远此番前来,莫不是要追我回去?”
张辽闻言,不由得笑笑:“云长莫担心,我此番前来并不是阻你前行的,只是丞相得知你等离去的消息,想要送行,特地命我先来此地候他,并无他意。”
关羽微微皱眉道:“文远当知我心思,纵然丞相前来此地,倘若他出手阻拦,我关羽宁决一死战,也不会回头。”
张辽见他如此防备,无奈地摇摇头,只劝他不必太过惊慌。话音未落,远远地就看到曹操骑快马而来,身后跟着一众将领。
曹操一看到关羽,旋即挥手,让手下把自己带来的黄金布帛呈上,想要送给关羽。
“我知道刘使君此番还在河北,云长此去只怕行程漫长,故特地想要以此送与将军,充当路费。”曹操显得情真意切。
关羽连连摆手道:“云长已经深得丞相厚爱,昔日已多加赏赐,手中仍有富余,丞相还是带回去赏赐将士们吧。”
曹操见关羽不肯收,只得作罢,旋即再一挥手,命一人双手捧锦袍而至,前来献给关羽,关羽本也想拒绝,怎奈曹操一直坚持,最后无法,只得以青龙刀的刀尖,将锦袍披于身上。
两相言毕以后,关羽勒马回头,临行前拜别众人:“多谢丞相赏赐,若是有缘,来日再会。”
话音刚落,关羽急急骑马而去。
曹操带着众将在原地注目良久,一声叹息:“我和云长,到底缘薄啊!”
余晖之下,张辽眺望关羽离去的背影,回忆彼此之间的这番惺惺相惜与无可奈何,愁绪涌上心头,终化作嘴边一声微不可察的轻叹。
且说袁绍一方。自从击败劲敌公孙瓒之后,他一直想要统一北方各州。为了尽快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故而兴兵攻曹。
待夏侯惇探得袁军虚实,把此事报告给曹操的时候,袁绍已经举兵七十万,往官渡进发了。
彼时曹操手中只有七万大军可以迎战,得知消息后,心中万分惊慌,赶紧召集手下的谋士,商讨如何应战。
“袁军势大,乃是我军十倍之众。眼下情形,于我军十分不利啊!诸位可有良策,助我军退敌?”曹操面带忧色,手下的人也不由得为之感叹。一想到两者之间的差距,大家心里都很是惆怅,一时之间想不出什么好方法应对如此劣势。
过了半晌,一旁的谋士荀攸才开了口:“丞相不必太过惊慌,两相比较,我军虽然人数不如袁绍多,但都是精锐之兵,与之交手若是能速战速决,于我军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发兵,趁袁军立足未稳之际将其击破。”
一旁的张辽等诸位将领也很是赞同荀攸的意见,随之附和道:“丞相,公达此言有理,臣等附议。”
曹操闻言,伸手一捋胡须,略一沉思,朗声道:“好,眼下的情况,也只能这么做了。”
当夜,曹操便派出兵马于官渡前线安营扎寨。隔日,他率军来到阵前,望着不远处密集的袁绍大军,不由得挑了挑眉头。
昔日旧友再见面,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光景。遥想当年京都洛阳,二人还是并肩作战的密友。如今世事变化,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曹操策马来到阵前,以汉室丞相之姿,挟天子之威,质问对面的袁绍:“本初,你何故跑来我面前生威?莫不是蔑视皇恩?你可要记得,当初是我让你当上大将军的!”
袁绍闻言,不由得冷笑了几声:“曹阿瞒,到了如今,竟然还敢如此猖狂。你在我面前说所谓皇恩,莫不是忘了自己是怎么登上丞相之位的?真真是笑话!”
曹操冷冷地看了对面的人一眼:“看来你已决定一意孤行,也好,今日我就奉皇帝诏命,**平你这逆贼!”
“好啊,正好今日我就奉衣带昭之命,杀了你这贼人!”袁绍针锋相对回道。曹操本来就一肚子火气,听闻此言更是面色一变,眼中杀意毕现。
“文远,我令你为前锋,可能敌否?”曹操冷冷发问。
张辽瞥了一眼对面的人马,仍旧是一副神态自若的模样,微微地对着曹操行礼,不发一言,策马而出。
袁绍那边也派出了大将,不是别人,正是袁军中战功赫赫、风头正盛的名将张郃。张辽虽骁勇善战,能力非凡,但是对面之人,也并非等闲之辈。二人于两军之前交手,连战了四五十个回合,仍旧不分胜负。
本来曹操因为袁绍的话很生气,可是这会儿却像是发现了什么大秘密,目不转睛地盯着与张辽交手的张郃,心中暗自感叹:“这又是一员猛将啊!”
因战况胶着,曹操接着又派出许褚、夏侯惇和曹洪等人前来助战,没想到对方突然下令弩箭齐放,一时间曹军难以抵挡,失利而归,退回官渡大营。
袁绍见状,知晓这是曹操不敌而退,本欲直接率兵进攻,谋士审配却建议缓缓进兵、步步蚕食,这才搁置了立即进军的念头。曹军由此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当夜,袁军便开始堆筑土山,自高处往曹军营帐中放箭,想要用此计叫曹军不战自败。
因为时刻处在敌军箭雨的覆盖下,一连数日,曹军都不得进退,曹操不由得心急如焚。
“诸位可有什么好建议?眼下就被围攻,只怕日后更难迎敌了!”曹操忧心忡忡道。
张辽和徐晃二人互看了彼此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眼下这个境况,个人勇武已经无济于事,仅凭他们这些人马,即使一直和对面的人对峙,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正纠结时,一旁的谋士刘晔忽然进言道:“丞相,我有一计,可以破敌。”
刘晔的计划乃是采用石车,他为营中的工匠提供图纸,不多时日便建造完毕。待对面的弓箭手射箭之时,曹军同时拽动石车,朝着对面的土堆发射,因为石头本身重量沉重,再加上来势极猛,不多时,就把对面的袁军给击打得四处溃散。
曹操趁势发起猛攻,将袁军击退十数里,稳住了阵线。只是刚刚稳住军情,后勤供应又出了问题。当初出征官渡时带来的粮食不多,储备粮食即将耗尽。一时间曹操也有些迟疑,到底要不要在官渡继续对峙下去。
待到众将入帐议事,曹操提议退兵固守许昌,想要看看众人的反应。
众将闻言皆沉默不语,是守是退,众人也迟疑不决。
这个时候,张辽忽地站起身来,对着帐中众将朗声道:“现在我军居于官渡,正好遏制住了袁绍脚步,使之不能窥视其他州郡。如若丞相此时退军,我军将无险可守,只怕正好符合袁绍的心意。届时别说我军危如累卵,连许昌也将朝不保夕!”
曹操听了这话,心中却不以为意,仍在暗自苦思。就在他想要问问其他人意见的时候,留守许昌的谋士荀彧忽然有信来,曹操赶紧起身接下。
信上,荀彧反复向曹操强调,无论如何要守住官渡。信中所言,竟与张辽的劝诫如出一辙。曹操一愣,这才多看了张辽两眼,心中暗暗称奇。
荀彧信中也给出了坚守的建议:如今袁军刚刚经历小败,军心不稳。此时是攻击袁绍的最佳时机,进则取,不进则失。
曹操本就十分信赖荀彧,眼下看了他的来信,更是深以为然,当即下令全军继续坚守,随时做好主动出战的准备。虽说曹操确定好了战术,可是眼下军中粮食依旧不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几万大军的后勤如何保障,实在是亟须解决的一大难题。
日子这样一天天地僵持下去,很快曹军这边便粮食告竭了。曹操只得先派人往许昌送信,命人火速送粮过来,没承想,这书信最后竟被袁绍手下的谋士许攸劫走了。
许攸在袁绍处郁郁不得志,得此书信,当即生了别样心思,趁夜悄悄来寻曹操,言说自己要投降。起初曹操只当他在耍手段,面对许攸三番五次地质问军中余粮的话语,一直胡乱应答,却没想许攸径直拿出曹操的书信,将曹操的胡话当面拆穿。
“我今日来投你,自是有原因的,你手下人送去许昌的书信已被我截获,不必再多隐瞒。”许攸笑得高深莫测,“不过眼下丞相可想出什么法子,应付如今的局面?”
曹操既见书信,晓得自己没法继续隐瞒下去,只得无可奈何地叹气:“实不相瞒,我已无计可施。”
“不然。”许攸收起笑,严肃地坐直身子,“今日我前来,便是要献上破敌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