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江湖涌动(1 / 1)

这一日,京城大街小巷都风传着一个消息,“哎!知道吗?邱家大小姐要嫁人了!”。

如野火过枯草地般的迅速,谁都知道,那位邱家大小姐,可是被传说那位白衣剑仙所钟情之人,她要成婚,那不就代表着自己能在宴席上一睹传说中那位白衣剑仙的真容。

京城名流也好,官爵家的世子、小姐也罢,就算平时看邱家不顺眼的那些人,也不惜拉下面子去送礼,只为了能在过些时日的大婚上露个脸。

朝堂之上,所有文官武将都愤愤不平,龙椅上的那位脸色更是黑到了极点。

所有人都知道当时钦天监弥漫的血气,和城墙上的几个大字,说好听点是给这座城添彩,真要是挑明了就死骑在皇帝头上拉屎。

放眼天下,哪个皇帝乐意受这委屈,就连千里之外的北莽王朝知晓后,宁可死一位传令使,也要派人送消息过来,好好把离阳赵家消化了一番。

那董卓更是连夜提笔、批文作诗,就事论事,把离阳王朝贬低到狗肚子下面了。

庙堂之上,所有人都憋着气,但又无处发泄,朝廷豢养的江湖人士,不是没有尝试着去清理过那些剑痕,而是每次刚想伸手上去,便会被余威的剑气误伤。

就在这几个字上面,朝廷就不知道损失多少工匠了。

再者对邱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说光明正大打压人家吧,谁知道那位把钦天监屠戮干净的白衣剑仙会干出什么事来。

当年曹长卿一人就做到了行刺,最近一次距圣上仅仅十五步。

而那位一看就比曹长卿强的多,谁都不敢拿皇上的性命开玩笑。

知道过些日邱小姐大婚的消息,所有人都蠢蠢欲动,美其名曰,上次没准备,如果正面对抗的话,就如同当年北凉攻打西蜀那般,人海战术都能耗死他。

这边皇城之中都在密谋做着准备,而江湖之上,也掀起了一股风波。

只见一骑着驴的老人,罕见的牵驴而行,驴的背上和后面跟着的自家徒弟手里,都拿着些东西。

二人一驴缓缓地向京城方向走去。

天气炎热,少年正是心浮气躁的年纪,过了半天就开始不耐烦起来。

“我说师傅啊!,那宋子骞值得你这么大包小包的去嘛?”

“做了你徒弟这么多年的,我也没见你给我买过这么多东西,再说了,咱不有驴呢嘛,咋还让我拎这么多!”

“到时候到了酒席上,师傅你别管我,我吃也要吃回本来。”

在前面牵驴的老人并未说什么,只是转头笑了笑,“好了,到时候让他给你安排一身好衣服,再送你一把好剑。”

“那邱家别的没有,就是钱多,满意了吧!”

后面的少年听到这番话,两眼放光,脚步都不自觉的加快了许多,超过了老人,回头喊道

“快点,快点,我等不及了,这次让我狠狠宰他一把。”

而在另外一边的北凉,徐骁罕见的开始打理自己,一旁的徐凤年早已在挑选着贺礼,边挑边询问着老黄。

“老黄,你说这行不行。”

“老黄,你看看这把剑合适不。!”

在听潮阁转了半天,随后又来到了自己酒窖,自己动手挖了起来。

老黄只是在一边看着,时不时的罐一口手里的黄酒,笑呵呵的看着眼前正在忙活的徐凤年。

过来一会,徐凤年偷偷的带着两坛子酒,跟老黄讲道“这可是徐骁当年初到北凉的时候埋下的酒,醇香极了,他肯定喜欢。

这时候,一阵脚步声传来,徐凤年刚想叫老黄风紧,扯呼!便被来人喊住。

“再往下翻,下面还有两坛子,一同带过去,那是你娘当时亲手酿的!”

徐凤年也没没想到徐骁这人罕见的大方起来,便也不客气,把怀里的两坛子递给老黄之后,又埋头动起手来。

听朝阁上,李义山缓缓落下最后一笔,松了一口气,也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贺礼,一幅自己亲手题了字画。

下面的白狐脸,唯独今日没有去翻那些武林秘籍,而是找上了徐凤年,问了问宋子骞喜欢什么,徐凤年也不知道,但给她出了个主意。

他安排宋子骞的东西,白狐脸儿自然给新娘子去挑东西了。

虽然不知道那邱家大小姐喜好什么,但是能让宋子骞看上的人,肯定不错。

西蜀竹林中,刚刚才跟李淳罡习完剑招的姜泥,看着收拾行李的李淳罡,不禁问道“李老头,你要干嘛去?”

“哈哈哈,小丫头啊!还记得当时在清凉山那个宋子骞嘛?”

“那小子现在厉害啊!成亲了,老夫答应过他,无论如何,都要赶过去。正好你也歇息几天。”

姜泥转头看向曹长卿,询问到“棋昭叔叔,你也去吗?”

曹长卿眯了眯眼,想了想,那小子还挺有意思的,自己也许久未去京城了,这次跟李淳罡一同前去凑个热闹也不错。

便回道“跟李老剑神一同前去,也挺不错,公主也要一起嘛!”

“北凉那小子也许也会去,不趁机去见一面嘛!”

姜泥犹豫了片刻,嘴硬的说到,“哼!谁要去见他啊!我只是觉得你们走了之后,我一人在此太无聊了罢了。”

说罢转身默默的去收拾行李去了

徽山大学坪,轩辕青锋一脸凝重的在思索着,给他些什么东西,现在的徽山,附属在北凉之下,也算是蒸蒸日上了,说集天下之宝是过了点,倒也什么都不缺。

那一边的北蛮王朝,听蛛网密探从各地传回来的情报来分析,不禁让董卓都为其震惊起来。

一人成婚,半座江湖的大人物都有所行动,如实禀报给北邙女帝之后,那位老妇人也沉思起来。

宋子骞,究竟是何人,能让天下这么多人都为止如此。

思索一番之后,决定也横插一脚,叫来拓跋菩萨,也备了一份贺礼,往离阳赶去。

就算不能拉拢过来,好歹也不能让此人变成自己的敌人,有时候必要的低头示好也是一定的。

拓跋菩萨最开始也不乐意,自己好歹算是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这次还是代替自己女帝,去给人家送贺礼,多少有点放不下身段。

但是在他得知宋子骞所做的一切之后,不禁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高手之间嘛?总是惺惺相惜。

他迫切的想去跟宋子骞过过招,也算是看看现在这位江湖之上新起的流星是否浪得虚名。

东海边上,那座武帝城,有一人踏空而行“默默出城”,那座城楼之上,一人抱拳恭送,“弟子楼慌谨遵师命!”

一座江湖的翻涌只在一念之间,这几日,接连不断的有消息传入离阳王朝的耳朵里。

名曰江湖几大高手皆是不明而动,似乎没有任何隐瞒踪迹的想法,着出奇的反常,而目的像是约定好的那般,都是京城方向。

这番变动属实是让人汗流浃背,要知道那些人要是联手,随随便便可以覆灭一座城池,搞的这些天江湖上都人心惶惶的。

再看宋子骞,终日只是带着邱安在街上挑挑选选,准备着成亲时的用品。

这些风吹草动,他们都不管,用宋子骞的话讲就是你们着急去呗!关我屁事。

帝都,太安城。

清晨时分,天灰蒙蒙。

官道上三百铁骑疾奔而来,尘土飞扬。

京城疯传北凉王徐骁即将入城,天下唯一一座人口达到百万的巨城一时间云波诡谲,城内主轴道上的高楼都被各色人物占满,只求一睹徐大柱国的真面目,即便见不着,看看车马阵仗也就心满意足。清流士子焦躁,江湖武夫不安,达官显贵喧闹,听闻有十数位大小黄门准备联袂拦车,去冒死怒斥那人屠的生灵涂炭,去骂其毁掉天下大半读书种子,更传言有无数准备当道刺杀的武林好汉,连说书先生们都在各大茶楼不约而同老调重弹,说起了春秋乱战。

京城内无数枝桠上响起了刺耳的蝉鸣。

听闻广陵不知寒,大雪龙骑下江南。

太安城城门有四孔,城门内外闲杂人等都被城门校尉早早肃清,当渐行渐近的马队踩踏出比蝉鸣震耳百倍轰鸣,当城门以及城墙上众人看到那一杆猩红醒目的徐字王旗,本是气息的清晨,顿时窒息起来。

马队缓缓踏入城门。

除了马蹄声,似乎整座京城都开始寂静无声。

大雪龙骑在前护阵开路,之后便是脂虎军在后跟随,骑军阵后油重甲龙象军收尾,这一骑阵周围散落着看似杂乱实则有序的凤字营。

这阵仗,你说是来造反的估计都没一人质疑。

骑军虽多,陈头却无一人,徐骁的六个义子无一人带队,有的只是前方的那一道身影,身骑白马的北凉世子徐凤年。

皇宫的主轴大道上,占好位置的旁观者们不由自主屏住气息。

当马队愈行愈远,才面面相觑,如释重负。

尘埃落定。

这一路无人敢看,无人敢拦,有这个想法的人,最先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身板,能不能经受得住,那队轻骑军的冲刺。

就算抗住了,后面还有重甲的龙象军,就这番阵仗,京城内毫无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