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做自己(1 / 1)

我该如何来形容我自己?我确实有那么几分复杂而多姿,我的工作是写作、采访以及心理咨询。

我和来访个案一起工作,彼此给予爱、温暖、信任、接纳以及支持等等,重温人类最舒适,最互助的情感。我帮助他们成长,从情感上去看到自己没有被爱到的部分,没有被关注而潜抑的部分,我们一起来通过一些心理学的方式来进行处理,进行对问题的彻底穿越。

我给自己做咨询的方式,很多时候就是旅行。把自己当做陌生人跌入一个陌生的地方,带着自己一起飞。而我的爱人,就是我最好的心灵顾问,我们互为爱的源泉。

我无法定义我自己,我不会停留。对于独立工作者,我为自己负责。和他人之间,带着淡淡的平和融入,但又并不那么过多地去被卷入。不以为爱的关系是理所当然,因此会很慎重地对待感情,对待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付。

对对自己好的人偶尔显得比较无情(这可能是人类的通病),而对于那种有性格,合得来,又跟自己保持距离的人显得敬畏(大概我需要的爱大多需要一定的距离和空间)。不喜好一切太容易得到的东西。爱独自看艺术电影,当感到心事无法分享,会有偶尔的伤心难过。但慢慢地,学会了禅坐、自由书写、冥想以及作画,很多方式可以来消化自己的伤心,然后慢慢观察那些负面情绪,实现慢慢地穿越。

习惯性地把自己的时间排满才有满足感,我喜欢跟高妙的人交谈,探索解决之道。爱好写作,习惯内心充实的感觉。

但最近也在学习如何变得更闲适,不需要过度用劲或者努力,很多时候,你只能顺其自然,你需要停下来,然后享受每一天,每一个片刻的温柔,这就如同我给自己取的小名“止柔”。不是停止温柔,而是只有当你在忙碌的时候,能够学会偶尔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你才能慢慢变得更加轻柔,更能享受当下。而不容易被某种焦虑忧郁情绪所左右。

会喜欢倾诉,主动沟通,开始不容易去真正生气,觉得很多事情都想得通。更多地去觉知,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却又懂得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无关紧要,不需要多去考虑。

对于别人对自己的需要有时缺乏拒绝,深深投入,尤其对于个案,我可谓有求必应。总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不能帮助更多的人。开始更多地去和心理弱势群体工作,开始更多地去看老庄,研究世界文学史、历史学、社会学、哲学、家庭治疗、中国人心态、内观整合、正念等,并试图摆脱烦恼。

对钱这东西感到不那么特别热衷,也不是特别讨厌。但对于心灵的分享却感到饥渴,有欲望。钱够用就好,但是内在的探索却变得越来越必要。

尝试不要那么多地做计划,顺水而流。越来越知道自己是谁,希望从个案那里,看到自己的存在原来还是给予其他的生命以有效地支持。让自己在帮助别人中,获得更好地绽放,不需要多么地去抬高自己,多么高调地做事。

开始了解老子说的“和光同尘”的意思。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与气质,会认真地听别人说话,投入地去关心别人心灵上的需要,会微笑,会因为陪伴对方经历了一场美好心灵旅程而开心。会为了解脱烦恼而感到开心。会为了自己能打开内心的枷锁而欣慰。

在感情上不再强求,可以为了自己没有想到的部分道歉。不再孤独地体验爱,打开心扉感受并觉知对方。不要那么快地认为是对方不理解自己,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的需要真诚而直接地传达给对方的缘故。不要为了私欲而去猜测论断对方,可以表达自己的担心和其他感觉,但却不要指责批判。站在有利于双方生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现资源,而不是隐藏资源和感受。

会自省,也会观察别人,会喜悦,也不拒绝哭泣。生命中到处都有问题,但到处也都是奇迹与美好。不一定那么偏执地去看生命,对于苦难保持敏感,对于美好也是。

看到人们的苦难与奋发,人们的悲喜与局限,你的境界就会慢慢提升。以悲观主义垫底,以乐观主义前行。这就是你的人生态度。

最少程度地去议论别人,最大程度地反观自身。排除毒素,拥抱资源,你才是幸福的。不再去片面要求别人,活出真实的自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