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口才中的智慧之光,一个人的学识、才华、灵感往往在幽默的语言中显现出来。幽默感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象的能力”。
幽默语言可以使我们内心的紧张和重压释放出来,可有效地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系数”,化解冲突和矛盾,并能使我们从容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在出现分歧的难堪场面时,幽默、诙谐便可成为有效的缓冲剂,使朋友、同事摆脱窘境或消除敌意。此外,幽默、诙谐的语言还可以用来含蓄地拒绝对方的要求,或进行一种善意的批评。幽默的话还可以有效地化解尴尬。
有一天,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当时广场上聚集了数千人。突然从听众中扔来一个鸡蛋,正好打中他的脸。安全人员搜查后,发现扔鸡蛋者是个小孩。威尔逊得知之后,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是不是要处罚这个调皮的小孩子,于是开始骚乱起来。
这时威尔逊要求会场安静,并对大家说:"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虽然他的行为不对,但是身为大英帝国的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下面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使其将来能成为我国的棒球选手,为国效力。”
威尔逊这一番幽默的话把听众逗乐了,让不愉快的事情随风而逝,而且还将坏事化为好事,帮助自己摆脱尴尬的境地。
此外,幽默能够为人们带去信心、勇气,让人们在逆境、困境中更加坚强。著名的挪威探险家图尔·赫伊叶尔达勒在为“野马号”挑选乘员时,就十分注意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幽默感。他曾经这样写道:“狂暴的寒风、低沉的乌云、弥漫的雨雪,与六个由于性格不同、主张不一的人组成的团体可能出现的威胁相比,只是较小的危险。我们六个人将乘坐木筏,在汹涌的洋面上漂流好几个月。在这种条件下,开开有益的玩笑,说几句幽默的话,对我们来说,其重要性绝不亚于救生圈。”
幽默可以活跃气氛,还可以化解危机。正是因为幽默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有些人认为说话必须要幽默。如果说话不够幽默,便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聪明。他们为了幽默而幽默,他们往往不分场合,不看对象,滥用幽默。这样不恰当的幽默不但不能调节情绪,活跃气氛,还会导致更多的尴尬。所以一个真正懂得幽默的人,一定是在恰当的场合,针对合适的对象发挥他的幽默感。
善谈者必善幽默,智慧者必懂幽默。优秀的口才家必定是懂得幽默艺术的人,缺少幽默的点缀,语言会变得枯燥、乏味,失去光彩。
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五官很对不起观众,他自己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也总是很坦诚地承认这一点,并没有因为自己长得难看而失去半点自信。
有一次,道格拉斯在与他辩论时指责他是两面派,一般人听了这话肯定暴跳如雷了。可是,林肯总统是怎样面对的呢?他回答道格拉斯说:“现在,请听众来评评看,如果我还有另一副面孔的话,我会戴着现在的这副面孔吗?”
结果自然是引起了全场听众的大笑和掌声,那位道格拉斯的指责在一片笑声中不是很自然地就说明了其荒谬无理吗?
幽默风趣的谈吐能显示一个人的过人才智和乐观情绪。1972年2月,周总理陪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了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五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总理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五个人吗?”尼克松听后,“啊”了一声,随即连连点头赞叹。
同样的,尼克松总统也是一个极富幽默感的人。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访问中国。在登长城时,因为腿疾,他只上了三步石级就站着不动了。
有记者问:“总统先生,您不想登上最高峰?”
尼克松轻松地说:“昨天我与毛泽东的会见,已经是最高峰了。”
尼克松善于逃脱,话锋一转,避开私事谈国务,虽然答非所问,可是妙趣横生,机智可嘉。幽默的效果是公认的,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常常是幽默所产生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