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别人,特别是那些抱有成见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退一步。在当前劝说受阻的情况下,先暂时退让一下很有好处。退让态度可以显示出你对对方的尊重,从而赢得对方的好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这样再亮出你的观点来说服他就容易多了。
1805年奥斯特利茨战役和1807年弗里德兰战役中,俄军被法军打得大败,实力大为减弱,刚登基的亚历山大一世为重整旗鼓,与拿破仑展开了新的较量。他使用了新的斗争策略,以卑微的言辞讨好对方,处处表现出退让的姿态,以屈求伸。
为了对付英国,拿破仑极为拉拢俄国,所以亚历山大一世一见到他就投其所好:“我和你一样痛恨英国人,你对他采取多种措施时,我是你的一名助手。”
1808年秋,拿破仑决定邀请亚历山大一世在埃尔富特举行第二次会晤,这次会晤,是拿破仑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以法俄两国的伟大友谊来威慑奥地利。消息传到俄国宫廷,激起一片抗议声。皇太后在给亚历山大一世的信中说:“亚历山大,切切不可前往,你若去就是断送帝国和家庭,悬崖勒马,为时未晚,不要拒绝你母亲出于荣誉感对你的要求。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及时回头吧。”
但亚历山大一世却认为,目前俄国的力量还不足,还必须佯装同意拿破仑的建议,应该“造成联盟的假象以麻痹之,我们要争取时间妥善做好准备,时机一到,就从容不迫地促成拿破仑垮台”。
来到埃尔富特后,亚历山大一世恭言卑词,在两个星期的会晤中,与拿破仑形影不离。有一次看戏,当女演员念出伏尔泰《俄狄浦斯》剧中的一句台词“和大人物结交,真是上帝恩赐的幸福”时,亚历山大一世居然装模作样地说:“我在此每天都深深感到这一点。”
又一次,亚历山大一世有意地解下腰间的佩剑,发现自己忘了佩带,而拿破仑把自己刚刚解下的宝剑,赠给亚历山大一世,亚历山大一世装作很感动,热泪盈眶地说: “我把它视做您的友好表示予以接受,陛下可以相信,我将永不举剑反对您。”
1812年,俄法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十分尖锐,这时,亚历山大一世认为俄国已做好准备,于是借故挑起战争,并且打败了拿破仑。
事后,亚历山大一世总结经验教训时说:“拿破仑认为我不过是傻瓜,可是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以退为进的说服方法,在经济谈判中运用得较多,双方谈判如同兵战,能否灵活、娴熟地运用“以退为进”的战术,直接关系到谈判的成败。
美国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纽约城建立一座航空站,想要求爱迪生电力公司能以低价优惠供应电力,但遇到婉言拒绝。该公司推托说这是公共服务委员会不批准,他们爱莫能助,因此,谈判陷入僵局。航空公司知道爱迪生公司自以为客户多,电力供不应求,对接纳航空公司这一新客户兴趣不浓,其实公共服务委员会并不完全左右电力公司的业务往来,说公共服务委员会不同意低价优惠供应航空公司电力,那只是托词。航空公司意识到,再谈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于是索性不谈了。同时放出风来,声称自己建发电厂更划得来。电力公司听到这则消息,立刻改变了态度,立即主动请求公共服务委员会出面,从中说情,表示愿意给予这个新客户优惠价格。结果,不仅航空公司以优惠价格与电力公司达成协议,而且从此以后,大量用电的新客户,都享受到相同的优惠价。
在这次谈判中,起初,航空公司在谈判毫无结果的情况下,耍了一个花招,声称自己建厂,这就是“退”一步,并放出假信息,给电力公司施加压力,迫使电力公司改变态度压价供电。这样航空公司先退一步,后进两步,赢得谈判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