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研究调查表明,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当你的个人危机和失恋、婚外情等发生时,你最好不要到处诉苦,不要把同事的“友善”和“友谊”混为一谈,以免成为办公室注目的焦点,也容易给老板造成问题员工的印象。
1.办公室里最好不要辩论
有些人喜欢争论,一定要胜过别人才肯罢休。假如你实在爱好并擅长辩论,那么建议你最好把此项才华留在办公室外去发挥。否则,即使你在口头上胜过对方,其实是你损害了他的尊严,对方可能从此记恨在心,说不定有一天他就会用某种方式还你以“颜色”。
2.用宽容的语气与同事交谈
工作中同事之间有了不同意见,应以商量的口气婉转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尽显避免生硬的“你的看法不对……”“你根本就不行……”等伤害他人自尊心的言辞。如果遇到不合作的同事,则要表现出你的宽容和修养。学会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并对其合理成分表示赞同,这样不仅能使不合作者放弃“对抗状态”,也会开拓自己的思路。一位哲人说:"人能成全他人,也能毁弃他人;互相帮助能使人奋发向上,互相报怨会使人退步不前。”
大家都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但有些人,却恃才傲物,唯我独尊,从不把别人看在眼里,仿佛自己就是泰山顶上的青松,站得越高看得越远。长此以往,他们就把自己拉出了群体之外,甚至地球之外。
有一次,美国总统门罗在白宫举行宴会,招待外国使节。法国外长德·寒胡赫尔伯爵坐在英国外交大臣查尔斯·沃恩爵士的对面。查尔斯·沃恩发现,自己每讲一句话,法国外长总要咬一下大拇指。沃恩越来越感到气愤。后来,他实在忍无可忍,便问德·寒胡赫尔:
“你是对我咬指头吗?先生?”“是的。”伯爵傲气十足地回答道。说时迟那时快,两人拔剑各自冲向对方。
就在两位外长快要交手之际,门罗总统的剑已架在中间。其动作之快,使满座皆惊。一场恶斗就这样被制止了。
“门罗之剑”毕竟是有限的,同事之间最好要有自己的心灵之盾牌,那就是宽容铸就的尊重与理解。
无谓的争论除了会破坏同事之间的友谊外,毫无意义。这样偏执的、带有明显进攻性的争吵,就像毒气一样,吞噬着同事之间的友情。辩论双方因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面红耳赤、难分胜负,往往为芝麻大的事钻牛角尖,结果两败俱伤。
现在的社会中,几乎每一位办公室人士都有机会与不好应付的同事打交道。交际技巧上也相当重视这方面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与这种类型的同事往来时,心情都相当不轻松、不愉快。如果可能的话,大家都想对他们避而远之。但是,既然不可避免,最好的方法便是正视并面对这件事,并设法寻求解决之道才是。
唯一的克服方法,就是打开心胸,消除偏见以及找出同事的优点,再虚心跟他接触。这些方法,确实具有正面的意义。然而,在付诸行动时,这种不好应付的同事经常不按牌理出牌,所以,想要达成上述的建议并非易事。而且,一般人均很难轻易地从脑海中消除成见。因此,在处理这方面的棘手问题时,必须先在想法上作巧妙而适当的转变。
例如,不妨设想“与那个讨厌的家伙碰面,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换言之,将对方拟物化,并以做事的观点来看待对方。于是,在心理上须先将情感的因素置之一旁,再与对方进行交往。
此外,亦可将对方视为另一个集团的人。在那个集团里,也许包括了你的同事、上司、朋友等。而他们之所以属于那个集团是因为你与他们的交往,常会采用特别的、含有意图的交往方式,这种交往方式近乎纯生意上的往来关系。由此一来,你便可以掌握住自己该如何与这些人进行交往的技巧了。同时,你也大可不必顾虑过多的情面、人情等问题,而是完全站在业务上的立场与之应对即可。此时,这些不好应付的人,对你而言再也不是问题了。
现在,举个例子来说。譬如,你正与不好应付的同事碰面。在谈话之初,或许只是闲聊着,不过,这种闲聊或试探的时间应尽早结束,并开始步入正题。
事实上,与这种同事碰面,多半都有相当的理由为前提。因此,应以这种前提作为谈话的中心,并尽快谈妥,这样的方式便够了。
总之,将此种会面视作生意上的往来,保持一种君子之交的态度即可。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尽量避免涉及个人的情绪因素。不妨认为虽然对方是个不好应付的人,但一旦不与之交际,对生意上也许是一种损失。因此,若能顺利达成目的,不也是件值得的事!如此一想,你便不会为了这种会晤而深以为苦了。
法国的知名政治家布里安曾说:"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看待你,而是你如何去看待他们。”由此不难推想,将那些不好应付的同事视为纯生意上的来往对象,即采取灵活的态度,只要你发挥忠于工作的热忱,应当不难处理其人际关系。
如果同事在生你的气,其中必然有原因存在。姑且不论是否是你的错,但你必须先去安抚对方的愤怒。
不论生气的原因为何,既然对方已对你表示生气,你就绝对不宜置之不理或正面冲突。倘若事后对方恍然大悟,发觉你是无辜的,那么对于你的宽容和气度,必然会心悦诚服。
相反的,倘若你采取一味辩白的态度,便无异于火上加油,很可能导致更难解决的地步。
应付别人的愤怒情况时,不妨考虑以下的几种心态:
首先,如果幸运的话,不久对方即发觉原来是场误会,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但倘若对方对自己的误会依然迟迟未予发现,又应该如何处理呢?你不妨经由第三者来告知实情,或写信告诉对方实情以澄清误会。
再者,倘若造成对方生气的原因,真是由于自己的错误,当然“解铃终须系铃人”,亲自登门谢罪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在表示歉意时,可得注意态度是否诚恳、事后补偿的处理是否妥善。倘若,你的谢罪致歉能让对方觉得满意,对方仍会对你的诚意与努力表示好感。
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倘若能将过错做完整的善后处理,还是能够化险为夷、转祸为福的。
尽管在犯错时会遭受同事的指责或怒骂,心里确实不好受,但是,不妨反过来想:要是无人说你、骂你,岂不也表示无人关心你了吗?这样一来,反倒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指责,而没有不耐烦的表示,无形中,你便得到道歉的效果了。
尤其现在能苦口婆心劝说他人的人愈来愈少了,因此,若能接触到这种类型的人,也算得上是自己的某种福气哩!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人生价值的追求。你对周围的同事充满爱心和宽容心,则会得到爱心的反馈,同事们也一定会以热情作为回报,你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具体地说:
(1)经常反省自己。应看看自己是否有令他人不愉悦的地方。如对同事是否不够热情?工作成绩是否下降?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否让人讨厌?应从这些方面进行自我解剖,如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2)多听少说。不要自我膨胀,遇事应多听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一味地喋喋不休无疑会言多必失。不要盲目而主观地把同事分成“好的”、“坏的”,其实,每位同事的优点都比缺点多好几倍,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同事的自尊心,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完人,只有宽以待人才能获得同事的尊重。
(3)胸怀宽阔。不要过于计较别人的态度,即使对方是性格急躁的人,你也应理智地使自己保持平静的心态,让对方消除误会,对自己的工作勇于承担责任,迁就一下怒气冲冲的对方,更会显你“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家之气。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因此,我们应对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抱着宽容为怀的态度,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并且做到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如王女士在单位不仅工作争先,而且乐于助人,是公认的好人缘,个别心胸狭隘的人故意与她过不去:“哇!小王昨晚掉到面缸里啦,今天脸这么白,条子又正,难怪招蜂引蝶呢。”谁知,王女士听后,落落大方地“多谢恭维”。有的同事不解地问:“你就忍气吞声?”她笑笑说:“莫生气,莫生气,气坏身体没人替。”她认为这种无聊的把戏,如果自己当真计较,不但伤了和气,而且还有损自己的形象,非原则问题应该“难得糊涂”。何必纠缠在这种无谓的口舌之争中呢?少说两句,退一步也是人生一种脱俗境界。扩展自己的心胸,可以融入集体之中,用心感受世界的美好。只有这样,生命才会充满阳光,才能在人生的四季里尽情领略和享受人间温馨,以昂然的**酿造生活的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