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属的沟通原则(1 / 1)

社会知识更新快,充满竞争活力,很多中青年在各行各业成为领导者和管理者,平日工作不仅仅是制订计划,进行决策,还要面对自己的下属。如何把任务安排下去、把意见处理好,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协调平衡好大家的关系等,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例如:“你能三天之内完成吗?”与“三天后我听你的好消息!”两种语言其效果完全不一样。

以“反败为胜”闻名的艾科先生,原本个性内向、拘谨而畏缩,后来他痛下决心,进行彻底地改造与训练,摇身一变成为极具说服力、善沟通、肯负责、有决断力的人。由此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的培养,并非全是与生俱来的。

领导者、管理者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学习沟通技巧,机会愈多,成功的概率就愈大。以下提供几个有效沟通的行为法则。

1. 要有自信的态度

一般经营事业相当成功的人士,他们不随波逐流或唯唯诺诺,有自己的想法与作风,但却很少对别人吼叫、谩骂,甚至连争辩都极罕见。他们对自己相当了解,并且自信。

2. 体谅他人的行为

这其中包含“体谅对方”与“表达自我”两方面。企业家柳传志在《联想为什么》中谈到:“所谓体谅是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并且体会下属的感受与需要。在经营‘人’的事业过程中,若自己想对他人表示体谅与关心,唯有自己设身处地为大家着想。那么由于你的了解与尊重,对方也相对体谅你的立场与好意,因而做出积极而合适的回应。”

3. 适当地提示对方

产生矛盾与误会的原因。如果是对方健忘,提示可使对方信守承诺;反之,若是对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你并未忘记事情,并且希望对方信守诺言。

4. 有效地直接告诉对方

一位主管说:“我在工作中与员工交谈,时常会以‘我觉得’(说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说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为开端,结果常会令人极为满意。”

其实,这种行为是直言不讳地告诉下属你的要求与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诉你所想要表达的对象,将会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但要切记“三不谈”:时间不恰当不谈;气氛不恰当不谈;对象不恰当不谈。

5. 善用询问与倾听

询问与倾听的行为,是用来控制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是领导就可以侵犯他人权利。尤其是在对方行为退缩、默不作声或欲言又止的时候,可用询问引出对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对方的立场以及对方的需求、愿望、意见与感受,并且运用积极倾听的方式来诱导对方发表意见,进而对自己产生好感。

一个沟通能力较强的人,绝对善于询问以及积极倾听他人的意见与感受。在许多人与人接触以及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你能随时随地仔细观察并且重视他人情绪上的表现,慢慢就可以清楚了解他人的想法及感受,进而加以引导激励。

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二十靠专业知识,百分之四十靠人际关系,另外百分之四十需要观察力的帮助。因此,为了提升个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地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技巧,随时有效地与人接触沟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你事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