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适当的沉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 1)

沉默是一种说话技巧,是一种高明的沟通方式。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开口是银。”一句简简单单的话道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条重要规律。

在沟通过程中,不要害怕沉默、冷场。沉默、冷场有时是一件好事,如果对方性子比较急,或者不懂如何利用冷场,那么,对方就有可能先开口说话,我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出现冷场,对方也可能在反思自己的言行,例如,是否提错了问题等,对方会怀疑自己,把自己往坏处想,反而会更多地想对方的好处。所以,在沟通中,不要怕冷场,而且要敢于问别人问题,自己不明白的,不清楚的就要敢于去问。不断地问问题,掌握的信息就越多,就越能控制局面。

“沉默蕴涵着一种艺术,沉默也蕴涵着雄辩。”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政治家西赛罗曾这样说,在今天,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沉默蕴涵着一种艺术,这个艺术就是给其他的人提供了可以提问的机会。没有机会去提问,你可能不会知道问题的答案。

沉默给他人提供了可以思考而不受打扰的机会。比如,在医生照顾病人的过程中,沉默可以给病人更多的思考时间,也给医生观察病人和调适自己提供了一次机会。适当地运用沉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在病人悲伤和焦虑的时候,病人就会感受到医生是在认真地听,在体会他的心情,这些对治疗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恰到好处地运用沉默,可以传递出一种难以言表的丰富的信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比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一旦发现孩子犯有比较严重的错误,为了及时纠正其错误,可以适当地表现出沉默。让孩子在父母的沉默中感到震慑和压力,自觉地把问题讲清楚,然后父母再对症下药。很多时候,父母在批评和劝诫孩子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当众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这样的批评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导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因此,有些时候,用沉默来代替对孩子的直接批评或斥责,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适当地保持沉默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无声“武器”。比如,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那么,你在与下属进行沟通时,适当地保持沉默,不仅能够解决棘手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让沟通锦上添花。传达你对下属们的要求和期望。如有必要,再把注意事项交代清楚即可,然后你就可以保持沉默,留一个宁静的“空间”给下属们好好考虑具体的步骤。当他们的想法不够准确圆满时,你可以适当地给予补充,给予适时的指导,但千万不要剥夺下属发言与思考的机会。

在批评别人之后保持沉默,是对当事人的一种威慑。一方面,对方会因为你的“点到而止”感谢你为他保留了颜面,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了你宽广的胸怀。你的沉默并非是对错误的迁就,而是留给了对方一个自省的余地。

沉默会让流言蜚语自生自灭,对待流言蜚语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沉默。沉默并不是对搬弄是非者的纵容,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是非的蔓延。你选择了沉默,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必定会索然无味地从你身边走开,流言蜚语也就失去了传播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