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待同事(1 / 1)

只要是人,就会有善、恶之分,但是在职场里交朋友却不可以率性而为,最好学会一视同仁。

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最为复杂和微妙的,每一个想如鱼得水的人,都必须学会和各种类型的同事打好交道,即使是合不来的人,也必须勉强自己与他交往才行。

很多人在学生时代,几乎没有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接触的机会,同时,在学生时代基本上都是和自己合得来的同学交往,合不来的同学则是避而远之。因为这个缘故,刚进入单位时,有人就免不了会把学生时代的观念带进来,尽量不与自己兴趣不同、印象不良的人做朋友。有的人只跟同时进单位且谈得来的人做朋友,或是只和年轻的同事交谈。如果老是这么做的话,即使本人没有什么坏念头,也会使别人误会。说不定旁人也会认为此人看不起一起工作的同事,使得大家对他产生不满。

很多人换工作的理由是因为“在以前的公司内,人际关系没做好”。尤其是女职员对办公室内的人际关系格外敏感。为了使工作能顺利进行,尽早获得晋升的机会,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和各种类型的同事都保持良好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职场中要把处理人际关系放在第一位,有时过于看重,做起事情来反而会瞻前顾后,导致本末倒置的情形发生。

对同事一视同仁是职场上的基本交际原则,更深层次的同事之间要能同甘共苦。

同事之间,在有困难时应该彼此互助,形成一个良好合作关系。有了这个合作关系之后,有需要时大家都可以一起来帮忙。但如果身居合作关系中,只管接受别人的服务,而不考虑帮助他人的话,这个合作关系便会垮掉。因此,不要忘了“礼尚往来”这句话,这才是合作关系得以形成并持续的秘诀啊!

一位作家说: “水是最追求平等的,它要流到全世界的水都处于同一水平才肯停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追求平等的处世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和同事相处的时候。

相比与家人、与朋友、与恋人相处,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究竟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呢?在这方面,我们不得不多费一点心思。

首先,要用平等的心理对待同事。既然是同事,就是平等的关系,与同事相处的第一步便是平等。不管你是职场一等的老手,还是新近入行的新手,都应绝对弃绝不平等的心理,心存自大或心存自卑都是同事间相处的大忌。

初入职场时,或许是有着“蓬勃”的信心,小刘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干得很努力也很出色。可是,时间长了,小刘却感到一种莫大的阻力,有来自同事的排挤,也有不期而至的力不从心。更要命的是,在强大的压力下,小刘竟然开始大把地掉头发,年纪轻轻的小刘不得不面对未老先衰的尴尬。

父亲从乡下来看小刘,见到小刘憔悴的面容,在疼惜关心后,语重心长地对小刘说:“别把自己太当回事。”父亲的话仿佛一道阳光穿越窗玻璃,让被心魔囚禁的小刘感到了阵阵暖意……

渐渐地,小刘从一种近似“自大”的情绪中走了出来。小刘放下了自己职位的优势和先人为主的成就感,平等地和同事们沟通,重新建立一种职场上的友谊。老总交代的工作小刘也不再大包大揽,而是尽量分一些给同事来完成,合作的过程中还时不时和他们交流。在协助的过程中,小刘也了解到那些同事其实都是非常出色的,能够完成许多“艰巨”的任务。

后来,在父亲的授意下,小刘向老总请了三周的假,出去旅游了。古朴的民风、秀美的风景,让旅途中的小刘身心舒畅,也忘记了职场的种种不快。而当小刘重新回到公司,短暂的别离竟然勾起了同事们对小刘的惦念。同事们还说:“小刘,没有你的日子,我们才知道你对公司真的很重要。”

在职场,或许就是这样,别把自己太当回事,真诚平等地与同事沟通协作,反而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更能彰显自己的重要性。

同样是初入职场,小赵的态度与小刘完全不同,但他也同样遇到了难题。

小赵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他知道人际关系有时比工作业绩还重要,所以,非常注重与同事的关系,尽一切努力想把所有同事都变成自己的朋友。每天他第一个到办公室,打扫好卫生。他对同事非常热情,经常主动攀谈,嘘寒问暖,给同室的人端茶倒水,平时中午连去食堂打饭的“活儿”都包下来了。遇到需要跑腿和很累的活,他也会“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小赵对同事的关怀程度不亚于亲兄弟姐妹。时间一长,同事们都觉得他好使唤,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交给小赵去做。小赵还以为同事都成了他的好朋友,自己有了一个好人缘。

可是,有一次,小赵生病了没能去上班,于是打电话给办公室的同事,让他帮忙请个假。同事痛快地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小赵却被领导狠批了一通,责问他怎能不请假随便旷工。小赵找到那个同事,那个同事这才想起来,原来是给忘记了。小赵有些生气了,心想:“我整天这样伺候你们,这么不把我当回事,不把我的事放在心上?我把你们的事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怎么我一次没来,你们就记不住呢?”更让小赵生气的是,同事们都没想着问他为什么没上班,病情如何,却责怪他一天没来,他们的饭都是自己去食堂打的。生气之余,小赵真有些糊涂了,都说是“以人心换人心”,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对自己好,怎么不是这么回事呀?

后来,在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的指点下,小赵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的认知在两个方面出现了偏差:首先,小赵想让所有同事都变成朋友,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过于完美。尤其在职场上,不要希望所有的人都成为你的朋友,事实上出于利益的冲突,同事成为朋友,尤其是真心的好朋友是很难的。其次,为了成为别人的朋友,就去巴结、讨好他人,其实很难达到目的,有时会适得其反。朋友是两个人在平等人格的基础上互动交流的结果,过于谦卑乃至丧失了独立人格,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也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往往会被别人看轻和忽视。

小赵的问题和困惑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多新职员都担心自己难以融入一个新的环境,于是,有些人会刻意追求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乃至在这种追求中失去自我。究其根源,在于自卑。根据心理学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自卑的人会过分在意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与评价,无原则和无尺度地一味讨好别人,以此来换取他人的好感和肯定评价,从而补偿内心自我评价的不足。

但是,殊不知,距离产生美,人格产生美,“美”本身就会产生一种人际吸引。在前辈的帮助下,小赵慢慢有了自信,并学会把握好与同事的距离,不卑不亢,不远不近,不过分热情,并学会委婉地拒绝他人,同事反而越来越尊重和重视他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平等的心,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平等对待每一位同事,尊重每一位同事,既不自命不凡,也不妄自菲薄,才能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快乐地与同事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