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上级的艺术(1 / 1)

我们的工作常常遇到一些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说了以后,上级并不服气,为了说服领导,有时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讲明道理,说服领导。

古往今来,有无数的例子证明了一些劝谏方法的有效性,身为下属不可不引以为戒。

1.用其说过的话说服他

无论是归其谬误,还是指点迷津,下属应牢牢掌握住领导的言行作为依据,同时还要注意分寸和场合,注意说话的简洁。

经常劝谏领导,这些方法实不失为明智而有效的策略。其中,它能够更好地说理自不待言,关键之处还在于,它是处处以领导之言、领导之行为为依据的,能够首先取得领导心理上的认同,引发其深思,而不至于使领导对你首先产生敌意。

在向领导陈述你的想法时,以领导的话作为你评价事物的标准,会使你在劝谏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安全、有利的地位。因为领导是绝不反对别人引用自己的观点的,而且,它会激发领导的心理认同感和成就感,心生欣悦,或至少不会有所反感。再把领导的观点加以引申,最后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不可行结论,就会使领导得以醒悟,同时,也使你的观点得以巧妙地表达。聪明的下属是不会忽视这种委婉却是十分有效的劝说方法的。

《古今谭概》曾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宣王斩杀了谋叛之臣齐国大夫邾石父,并准备灭其九族,斩尽杀绝。邾石父的族人就跑来求救于艾子。于是,艾子来到齐宣王面前,问道: “谋叛的只是邾石父一人,他的宗族有什么罪,要被杀呢?”

齐宣王说:“这是先王的法度,不敢废掉,法典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与叛同宗者杀无赦’。”

艾子说: “我也知道大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我听说以前公子巫在邯郸投降了秦国,公子巫不是大王的舅舅吗?那么大王也是叛臣的族人,按照法典大王马上自尽吧,不要因为爱惜自身而破坏了先王的法度。”说罢,便从怀中掏出一根绳子来,郑重其事地献给齐宣王。齐宣王哭笑不得,只好说: “先生,算了吧,我赦免他们就是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艾子的进谏艺术实为巧妙。通观全篇,并无半句请求赦免邾石父族人之言,却最终使齐宣王心领神会,不得不做出妥协。究其奥妙,全在于艾子紧紧抓住了齐宣王的话,把“与叛同宗者杀无赦”的话作为判断的标准和原则,并引申到齐宣王本人身上,从而得出了“齐宣王当自尽”的荒唐结论。自然,齐宣王是不会也不能自杀的,那么,他只能对自己的那段论据作灵活处置了。就这样,艾子达到了劝谏齐宣王、救人生命的目的。

其中的一段最为精彩:齐宣王“哭笑不得”,既要接受下属的建议,却又不能发火动怒,因为齐宣王不能否定自己的言论,也不想自己找自己的不是。结果,他最好的选择便是,听从劝告,体面收场。

2.陈明利害得失

一些时候,领导在决定上还有些犹豫,而这一点,领导自身可能还未能领悟到。此时,下属不妨以利害得失作为依据,来指陈其观点中的某些不当之处,促成其顿然的觉醒。

深谙此道的历史人物有很多,北宋名臣赵普就是其中之一。

北宋开国之初,赵普总结前朝衰亡的经验教训,力主“强干弱枝”、 “削夺重臣大将的兵权”,为此,他曾多次劝谏宋太祖,以太祖背叛主人的“陈桥兵变”为例进谏,使太祖接受了赵普的建议。

嗣后,宋太祖在那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一幕中,就曾向手下的大将们表露了自己的忧虑。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你手下的士兵也把皇袍加在你的身上,你们能推辞吗?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赵普的话的确是触动了他的内心。

在这里,故事向我们展示,赵普做到了使宋太祖反观自身,从而使他真正领会了其中的利害,感受到了潜在的权力危机。

3.出良策挽救危局

在一般情况下,领导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也会有不明之举,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此时,正是下属表忠心、献良谋、取得领导信任的最佳时机,下属万万不可错过。寥寥数语,就可能使领导迷途知返,并将你视为忠臣、知己,在内心的功劳簿上为你记上一笔。

一位在某局做秘书的小谭就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局里召集各科室的负责人开会,准备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在会议开始的汇报工作中,有一位科长工作责任心不强,把几项交办的工作没做好,还捅了娄子,结果引得局长很情绪化,发了不少的脾气,使会议气氛十分紧张。秘书小谭目睹此景,便建议休会,先休息十分钟。在休息的间歇,秘书小谭递了一个纸条给局长,上面写道: “刘局长,会前你曾说过,这个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布置工作,刚才的会议气氛有点儿紧张,不利于这次会议的顺利进行。有些问题似应专门开会或会后再解决。”

复会后,小谭发现刘局长已恢复了正常,并把会议引导到了正常的议程上。最后,会议比较圆满地结束了。当只剩下两个人的时候,刘局长笑着拍了拍小谭的肩膀说: “小谭啊,多谢你的‘清凉剂’呀。”

从此以后,小谭与刘局长结成了非常好的工作友谊,小谭也越来越受局长的赏识了。

劝说术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它也是“双刃剑”,用不好也会自伤其身,因此,下属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4.提建议在上司高兴之时

当我们很想提建议时,如果趁领导心情好时提建议,更容易为领导所接受。此时,你可采取潜移默化传输思想的方式,也可以运用借题发挥巧妙引申的方法,但要注意,一定不要使领导感到扫兴。

研究现代心理学的专家认为:人在情绪不佳、心情忧惧等低落状态下更容易悲观失望,思维迟钝且惰于思考,情感波动大并易产生过激行为。这说明,人是一种有着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动物,其思维特征要受到某种心理状态的影响。因此,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我们也要注意对方的情感变化,趋利避害,从而占据某种心理方面的优势和主动,避免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消极伤害。

我们应该看到,领导也是普通人,也无法摆脱上述思维规律的影响。这就提醒我们,一定不要在领导情绪不佳时进言;同时,也启示我们,在领导心绪高涨、比较兴奋时提出建议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常有这样一些机会,下属与上司同场娱乐,这时,上司和下级之间的级别之分变得模糊了,领导心情比较高兴,情绪较为放松,更容易接受下属的一些建议。但是如果不能细察当时的情形,不能选择有利的进言时机,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招致领导的不快。

在这样的场合下,毕竟领导是来娱乐的,可能对于许多领导来说,这是难得的放松。他们并不想有人在这时候打搅他难能可贵的片刻兴致,更不想去谈什么工作。如果下属懂审时度势、察言观色,在领导玩兴正浓时去请示工作或提出建议,无疑会使他感到不快。在这种情形下,又怎么能够说服领导呢?

与在娱乐的场合下向领导提建议相反,有的场合就不适合跟领导提建议。比如,一位领导正在与别人下棋,想着走哪一步,如何才能置对方于死地,此时你插上几句工作上的事,老板一说话,一走神,结果忘走了一步棋或者没看清对方的动向,丢了子,他怎么会高兴呢?即使是刚才处于优势,心情正好,此时也会大为扫兴,心生不快,很可能他就会视你的建议为出气筒,大加挞伐,或者根本就对你和你的建议不愿理睬。

此时你最好的选择便是加入到领导的娱乐活动中去,为领导助兴或帮助领导尽快取胜,使他的兴致得到满足。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你和领导共同创造并分享了快乐,也容易使他接受你,为谈话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我对你的劝告是,在娱乐中,要为领导助兴而一定不要让领导扫兴,其关键又在于掌握好合适的时机。当领导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却又余兴未尽时,你就不妨从娱乐说起,开始你们的对话,并逐渐引申到你所要谈到的正题,提出你的建议来。有理由相信,有前面良好的心绪作基础,领导一定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