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劳任怨,不计得失的人
一个拜访者曾询问过富兰克林·罗斯福,为什么当哈里·霍普金斯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总是显得很高兴。罗斯福回答道,几乎每个人经过他办公室门口时,都想从他那里得到点什么,但是,霍普金斯。总,是带着为他服务的念头而来。
2.能够一同吃苦冒险的人
在一般情况下,最令老板倾心的下属应是这样的人:能跟公司同舟共济,跟老板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需要有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员工,只有所有员工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永远不败。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才华横溢的人,而是缺少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无数的企业都在努力寻找这样的人,然而,很多员T,似乎从来没有把企业发展当成己任,而是想方设法去谋取更高的薪水。一旦企业出现什么危机,这些人心里永远只有自己的利益,他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跳下这条漏水的船,而不会想着如何去拯救这条船。这样的人也许能够谋求一份可以生存的工作,但难以在一生中取得骄人的成就。一个能够时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即便企业不幸“沉人大海”,你的品质也会为你赢得良好的回报。下面的这个例子足以说明这一点。
在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有一家制鞋厂的工人闹着要罢工。工人们组织起来,推举了两位代表向老板要求增加15%的工资。其实,当时的工厂前途也不容乐观,只能勉强维持下去,根本没有能力增加工资。如果要加工资的话,工厂就会陷于破产的境地。
但工人们怎么会理会这些呢?于是,两位代表就理直气壮地来到了老板办公室的门口。老板平静地与两位代表分别进行了交谈。老板真实地坦露了工厂目前的处境,并请求工人们与工厂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但两个代表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第一位代表大致浏览了一下账目,发现工厂的确没有多少盈利。他是个明理的人,于是他对老板说: “老板,我现在明白了。您也有您的难处,现在是工厂的困难期,我们员工应该和工厂站在一起。我不会再提加工资的要求了。”
而第二位代表的态度却很强硬。他强调说: “如果工厂不加工资,那我们就辞职。离开了这里,我们也不会饿死的。”
后来,当老板把工厂的实情坦率地告诉工人们后,大多数通情达理的工人都留了下来,默默地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最后,只有少数工人离开,其中就包括那个牢骚满腹的第二位代表。而后,罢工的风潮慢慢地平息了下来。再后来,经济危机也过去了,工厂的效益也越来越好。在没有任何人抱怨抗议的情况下,员工的工资都普遍地提高了。
罢工风潮把那些不稳定分子带走了,他们中有的人在别的公司立下了脚跟,有的仍然在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工作。而那位喜爱发牢骚的代表,却一直没有找到接纳他的单位。在留下来的那些工人中,有少数人得到了提拔。其中那位明理忠诚的代表由于表现一直很优秀,最后被晋升为公司经理。
这一切都发生得那么自然,却又那么真实。罢工风潮中的两位代表,他们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态度和立场的不同却使他们结果大相径庭。那些为公司的发展着想,在公司面临困难、遭遇危机时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最终与公司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重要的是,谁是忠诚的,谁就是老板感到可靠的。
3.能担当重任的人
忠诚可靠是基础,除此之外,老板最需要的当然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职员。上天赋予老板的不仅是财富和名望,更重要的是责任——发展集体事业的责任。所以,老板总是希望下属能够独当一面,分担他的责任。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现代社会是分工与合作的社会,公司的运作也不例外。简单地说,一个公司也需要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规划部门等机构的分工协作。在一个企业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与职责,这些不同的任务与职责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公司创造利润,为公司带来发展。
那么老板的职责就是用协调、管理、控制等方法来使每个人都能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使公司良性运转。
而从利益的角度来看,老板最需要能独当一面的员工。从利益上看,老板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老板更关心公司业务的进展、内部的管理、外部的协调等与公司利润相关的各项工作,希望能够拥有合适于各种岗位的出色员工。而利润的提高与成本的节约又有很大的关系。每个员工独当一面当然能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追逐最大化利润的老板们当然希望以最少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
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三泽房屋社长三泽千代治很自信地经营他公司生产的坚固耐用的“三泽式屋顶”。
他很重视公司产品质量,所以他对员工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凡是加入公司的雇员都必须经过严格的面试和笔试。除此之外,公司每年都要对员工进行定期研习培训。
可是有一天,他接到了这样一个消息:用户的屋顶,有好多家同时被风刮走。
听到这个消息,三泽社长很是吃惊,因为这是他一向自信的方面,可是却出了问题。
经过调查之后,才发现原来负责安装的工人在拧一些螺丝上出了问题,结果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结果,他只有一一到用户那里安慰并赔偿损失。
一向以技术自豪的三泽,这次事件对他的打击是痛苦无比的。员工不能独当一面不仅给公司造成经济的损失,更影响了公司的声誉,也让他本人觉得很泄气。
那位员工不能独当一面简直意味着灾难。试想,如果因为某个员工的不称职而失去了本可成功的生意,是不是叫一颗老鼠屎带坏一锅汤呢?这实在糟透了。
统而言之,老板希望每一个员工都能胜任其职,这是他们的基本心态。如果你不能做到,你必须努力,不然,你的职业生涯就会有危机了。
4.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所有老板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他绝不愿把员工变成“电脑”,也不愿接受电脑般的下属,这样会使老板不得不分散精力去指导具体业务的进行。
所以,就像老师要求学生那样,老板喜欢自觉主动的下级。
我们所理解的自觉主动就是:掌握老板的指令,加上本身的智慧与才干,把指令内容做得比老板预期的好;主动学习更多的有关工作范围的知识,随时用在工作上;有高度的自律能力,不经督促,自行保持高尚的工作效率;发掘更多更适时的市场资料,配合在工作上;了解公司及老板的期望,按部就班达到一个目标;不抢老板的风头,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职位,随时调整自我去适应环境。
一般情况下,太过精明的员工可能会招惹老板的猜忌,但是具备十足自信的老板,是不会猜忌下属的。
诚然,自信不足的老板可能会对这样的员工产生怀疑,但是,作为老板,总希望员工能主动地工作,因为这样能减轻老板的负担。
5.热情并且一丝不苟的人
所有老板希望员工能以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去工作。他们认为这样的员工是公司进步的动力。
热忱就像磁铁。
被世界誉为“管理之神”的松下电器老板松下幸之助说: “热忱具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可以吸引周围的人,就像磁铁吸铁钉一样。”
“不论才能、知识多么丰富,一个缺乏热忱的人就如同画在墙上的饼,丝毫没有功用。”“反之,尽管才能、知识不是最优秀,却肯拼命工作,有着强烈的热忱,那么,从他身上会不断产生成果。即使他本身产生不出来,别人也会帮助他。”大多老板都深深知道:热情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
6.有事业心的人
“事业心”即意味着开拓精神,开拓精神则意味着对现实有忧患意识,对未来有冒险精神。这样的人才,老板将委以重任。
那些安于现状的人在老板的心中就是没有进取心的人。这种人也许不会出太大的差错,但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公司不会需要太多这样的人,公司如果是以发展为目标,那么就需要不安于现状,把眼光放在未来的员工。
所有的老板都希望员工具有积极进取的冒险精神,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其实,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令他的企业有更大的发展。当然那些安于现状的员工只能作为“垫底”的功用,这种人令老板放心,但绝不会令老板欣赏。
老板喜欢擅长与危机周旋的员工。尽管表面上无特别褒奖,但在他的心底里,也将员工分了不同等级。具有冒险精神的员工,在他的心目中地位特殊,因为他想到这类员工可能为他的公司带来不可预知的利益。
冒险精神在婴孩时期以至儿童时代,是由无知而产生的一种行为,由于好奇而尝试,是很正常的人性本能。年纪渐长,遭遇的挫折把人们刺得痛苦,遂把冒险精神淹没,以为这样就会避开挫折。事实上,把冒险精神收藏起来,人生同样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挫折。
思想成熟的人懂得分辨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绝不能碰,而不再像幼儿时那般无知乱闯。
冒险精神是生命中一项重要的元素,不要将之埋没,要适当地运用它。因为你会发现它原来是一项前进的推动力。
冒险精神具备与否,实际上是一个员工思考能力和人格魅力的表现。
一位服装公司的老板说: “我喜欢勇于尝试新的处理方法的员工。只要他把冒险和开拓投入工作,我就能感觉得到。如果他的新的方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也不会责怪他。相反,我会在实际行动中支持他,帮助他,尽管他也许发觉不到这一点。
“我在面试公司新人时,就很注意这点。”
7.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电影艺术再现了生活,我们在一些功夫片中常能看见一些敢作敢当的大丈夫,这些人最能获得江湖豪杰的钦佩。而在企业里,老板也需要那些敢作敢当、勇于承担责任的员工。因为,在现代社会里,责任感是很重要的,不论对于家庭、公司、社交圈子,都是如此。
“我警告我们公司的人,”美国塞文事务机器公司前董事长保罗·查来普说, “如果有谁说:‘那不是我的错,那是他(其他的同事)的责任。’被我听到的话,我就开除他。因为说这话的人显然对我们公司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你愿意,站在那儿,眼睁睁地看着一个醉鬼坐进车子里去开车,或任何一个没有穿救生衣、只有两岁大的小孩单独在码头边上玩耍——好吧!可是我不会容许你这样做的。你必须跑过去保护那两岁大的小孩才行。
“同样的,不论是不是你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你都该毫不犹豫地加以维护,因为,如果一个员工想要得到提升,任何一件事都是他的责任。如果你想使老板相信你是个当老板的材料,最好、最快的方法莫过于积极寻找并抓牢促进公司利益的机会,哪怕不关你的责任,你也要这么做。”
假如员工真的在推卸责任,老板也许会因为他尚有其他长处可用,不愿当众揭破推卸责任的行为,但是,在老板的心目中,早巳判断他是一个并不可靠的人。
8.乐观自信的人
作为一个人,如果自己都不能认同自己的能力并对未来没有乐观的看法,实在难以唤起老板的信任。
只有乐观自信的人才充满朝气.工作才有干劲。
阿赛姆具有积极的心态。阿赛姆热爱他的工作。他在工作中找到了满足之妣
阿赛姆是美国夏威夷王族的后裔。他是一个大公司设在夏威夷的办事处的销售经理。
阿赛姆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他既了解又掌握了熟练的工作技能。这样,他做起工作来就得心应手一些。当然,阿赛姆还是会遇到工作上的困难的。一个人如果对销售工作不研究、思考和计划,并保持积极的心态,遇到一些困难,就可能感到不安。所以,阿赛姆经常阅读励志、自助的书籍。
阿赛姆通过阅读励志的书籍学到了三个很重要的原则:
(1)使用自我激励警句,以控制自己的心态。
(2)确立目标比没有目标更使你易于认识那些会帮助你达到这个目标的事物。如果你具有积极的心态,你把你的目标定得愈高,你的成就也将愈大。
(3)在任何事情上要想取得成功,都有必要懂得那些事情的发展规律,并清楚如何应用那些规律。还有必要定期从事建设性的思考、研究、学习和计划。
阿赛姆相信这些原则,并用行动亲自实践这些原则。
他研究他的公司的销售手段,并且实习他在实际销售中所学到的东西。他确定了他的高目标,力争达到。
当阿赛姆确信他对销售工作很熟练的时候,他就把一群售货员召集到自己的身边,把他所学到的经验教会他们,并用他的公司的训练手册中所提出的最新、最好的销售方法去训练他们。他让他们树立高销售目标,并用积极的心态去达到这个目标。
每天早晨阿赛姆小组都聚会一次,热情地同声背诵:
我觉得健康!
我觉得愉快!
我觉得大有作为!
然后他们一起笑,互相地拍背,祝贺一天的好运气,然后各人干自己的事,去完成他们当天的销售定额。他们每人都制订了一个目标,目标之高,致使美洲大陆上年龄较大和经验较丰富的销售员和销售经理都感到吃惊。
每逢周末,每个销售员都递交一份销售报告,这使得阿赛姆的机构总经理和销售经理都乐得合不拢嘴。
阿赛姆和他所领导的销售员真的很愉快,真的对他们的工作很满意吗?你可以相信这一点,其主要的理由在于:
(1)他们已经对自己的工作非常熟练,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工作的规律和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规律,所以他们做每件事都能得心应手。
(2)他们定期确定目标,而且相信能达到目标。他们知道:只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拼命地干,热情地干,他们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他们能应用自我激励警句,每天激励自己,以便持续地保持积极的心态。
(4)他们能享受随着圆满完成工作而得到的快乐。
9.善于沟通的人
在一般情况下,除非你对公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贡献,否则老板是不喜欢怪异孤僻的下属的。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令老板在直觉中认为你有工作才能。特别是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缺少沟通能力,便不能符合工作的要求。
在我们的工作中,人际关系与沟通能力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无论是员工与员工、员工与老板、员工与客户都要有良好的关系和沟通,这样才能办好事情。
只有事事替别人着想、能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是与人谈话时,不能以针锋相对的形式令对方难堪,而要能够充分理解对方,才是应取的态度。
一定要有对等的心态,善于与人沟通的员工,不会在交流中争占上风,而在平静的气氛之中进行讨论,兼顾双方的利益。除此之外,老板不喜欢只顾陈述自己观点的员工。在相互交流之中,更重要的是了解对方的观点,所以不急于发表意见,而以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对方的观点和想法,是令老板满意的,因为这样的人才是老板人选,理解的前提是了解。许多老板不喜欢那种热衷于自我吹捧的人,这种人往往不把对方看在眼里。与人沟通就要把自己先放在一边,突出对方的地位,然后再取得对方的尊重。
知识浅陋的人是很难与人沟通的,对于日新月异的科技、变化很快的潮流,都应保持应有的了解。一方面,这样的人容易有话题可谈,而交谈则是沟通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足够的知识可以支持自己的论点。
在我们的周围,不少人谈话妙语连珠,可惜欠缺了礼貌方面的配合,给人唧唧喳喳的感觉。卖弄口才而不懂得付出适当的礼貌,就会使对方失去交谈的兴趣。在沟通过程中,礼貌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善解人意,彬彬有礼才能让老板满意。
10.挑战困难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生活工作经历,挫折与困难是不可避免的。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老板当然不喜欢一遇挫折和困难便掉头就跑的员工。没有办不到的事。
这里有一个实例,可以证明老板对锲而不舍的员工的欣赏。老板把它称为“令人热泪盈眶的一件事”。
松下幸之助回忆道: “那是我们的电池终于能够售给N汽车公司的事:这件事前后花了五年的时间才成功。
“当我获悉担任那次业务的是一个锲而不舍的年轻人时,不禁热泪盈眶。整整5年的时间他历尽千辛万苦,不断热心走访那家客户,一再拜托对方‘请采用国际牌电池’。
“我想,有人一定认为是他分内的事,但以他的年纪,竟然有这种耐心,真叫人佩服。一般人总是吃一次闭门羹就放弃了。
“今天的N公司除了电池以外,还采用了本公司其他各种产品。这都是本公司员工锲而不舍的结果。”
松下说: “挫折是刺激人前进的动力,否则,就无法达成社会进步与繁荣。一个公司的员工,如果能够真正有了可以让他全神贯注的工作职位,那可说是最幸福的,但是由于社会上的各种情况,通常他们仍免不了困难和挫折带来的苦恼。要让这些烦恼成为一种刺激,成为发现更高境界的推动力,如果这些烦恼不能成为推进力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负担,就不只是本人的不幸,也是公司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幸。”
由于有不向困难和挫折低头的人,社会才有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繁荣才能达成。
所以,老板们对于那些面对困难毫不气馁、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员工,从内心里欣赏。因为企业的环境总是处于困难和竞争中的,锲而不舍是公司进步的支柱。
11.从长计议、顾全大局的人
某老板说: “以公司利益为重,不过分纠缠个人利益、私人恩怨。团结为本,大局为重。”公司是一个集体,是一个有自己发展战略的经营实体。作为这个团体的领队人,老板希望公司各部门、各个人都能够协调一致向前进。
就像很多马拉着一辆车一样,如果这些马谁也不服气谁,各朝各的方向,结果马车哪儿也去不了;可是,如果这些马团结一致,朝着一个方向奋力前进,那么马车就很容易前进了。
所以老板绝不希望各个部门为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扼制,这样公司的业务很难开展。
而老板也不希望员工与员工之间以冲突为主,计较个人恩怨,而弄得办不成事情。
所有的老板想要的都是那种能以大局为重,而把其他的事放于次要地位的人,因为公司毕竟是一个有机体,而不是一个简单组合。
老板欣赏具有远见的员工,正是惺惺相惜的感觉。因为老板们之所以能走到老板的位置,远大的眼光正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个有远见的员工,当然以大局为重、
无论你当时的情况如何,在公司需要的时候,你就要勇于付出,加班加点地为公司做贡献,而不是斤斤计较于眼前的利益。也许这样做让你很累,但因为是公司的需要,有远见的员工是心甘情愿的。
假如一位员工因为被派往条件艰苦的部门和地区工作而大为不快,怠工挑衅,这显然是没有远见的行为。因为老板也许正在为想要提拔他而做观察。结果,这样的人会失去绝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