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的藏宝天堂(1 / 1)

鲁滨逊·克鲁索岛是镶嵌在太平洋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它位于智利海岸线西部670千米处。整个岛上全部被热带灌木丛林所覆盖。茂密的丛林里生长着60多种不同的蕨类植物,形似树木的荨麻类植物四季常绿,被人们称为“鲁滨逊之伞”的阔叶植物的树冠,更是将灌木丛覆盖得密不透风。过去,这个无人居住的孤岛随着鲁滨逊·克鲁索的闻名而成为海盗们聚会和藏宝的天堂。

1547年11月22日,西班牙船长胡安·费尔南德斯在途经太平洋时发现了一个海上火山岛。他根据天主教历法把这个小岛命名为“圣·赛西莉亚”。150多年以后,英国著名“海盗学者”、以《新环球旅行记》而一举成名的威廉·丹彼尔,在1708~1709年间,参加了伍德罗·罗吉斯船长的考察队,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1709年7月,丹彼尔一行登上荒无人烟的“圣·赛西莉亚”小岛时,他突然看见一个身着羊皮的“野人”。“野人”只会打手势,一周之后才恢复了说话能力。丹彼尔惊讶万分地发现这个“野人”过去曾在他的手下当差,是苏格兰人,名叫亚历山大·赛尔凯克。当年,他们曾一起奉英王之命,在西班牙争夺王位的战争期间数次劫掠法国和西班牙的船只。这个“野人”介绍说,1704年他因和当时的斯瑞得船长发生争吵被遗弃在了岛上,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求生本能,在此生活了将近5年。

为了纪念小岛的发现者西班牙人胡安·费尔南德斯,从1833年开始,“圣·赛西莉亚”改名为胡安·费尔南德斯岛。后来,为了纪念那个曾在这里生活过多年的“野人”,这个小岛又被更名为鲁滨逊·克鲁索岛。

从1940年开始,鲁滨逊·克鲁索岛突然变得热闹起来。一批批寻宝者带着大量古代文献资料和现代化的开采工具来到这个小岛,开始在岛上各处日夜不停地挖掘。

他们在寻找什么呢?

原来,有人根据古代史料发现,200多年前,英国海盗安逊曾在这个小岛埋藏下846箱黄金和大量的宝藏。

乔治·安逊是一位被英国女王加封的勋爵,同时还是一个声名显赫的海盗。1774年,英国海军部委托这名海盗去掠夺非洲南部西班牙帆船和殖民地上的财物。他所率领的中型舰队由8艘作战能力很强的舰船组成,这支海盗队伍曾令所有过往的西班牙商船闻风丧胆。当年,安逊就是把鲁滨逊·克鲁索岛作为他的大本营和避难所。他们每次对西班牙船只实施抢掠,都是从鲁滨逊·克鲁索岛出发。而安逊最为成功的一次胜仗,是对西班牙运宝商船的抢掠。据说,他那次共抢得846箱黄金和宝石,每箱重1300千克,总价值高达100亿美元,属于历代以来最为巨大的一笔海盗财宝。

由于安逊的“战绩”显赫,这位大名鼎鼎的海盗,后来被英国女王收封为勋爵,从此飞黄腾达。可是,这么冠冕堂皇的身份下,安逊只能玩味他那张当年画下的藏宝图,却再没机会到鲁滨逊·克鲁索岛来寻找那批黄金。而除了他之外,任何人又不可能找到那批黄金和宝石。

在他将那批黄金和宝石埋藏在鲁滨逊·克鲁索岛上200年之后的1940年,这个小岛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各种身份的寻宝者带着不知从哪得来的大量的文献和史料来到鲁滨逊·克鲁索岛,开始搜寻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日夜不停地挖掘。然而,经过几年折腾之后,这些人全都两手空空地离开了。

转眼又过了40年,到了20世纪80年代,鲁滨逊·克鲁索岛上的一场瓢泼大雨再次点燃起寻宝者热情的火焰。

原来,大雨在岛上造成了泥石流。雨过天晴之后,有人在山谷中意外发现了**在外的好多银条和几粒红宝石。于是,人们立刻联想到是大雨把安逊当年埋藏的宝藏从高处冲刷出来又散落在山谷里。这个消息没几天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开了。随即,大批的寻宝者再次来到这个小岛,但是他们又一次失望而归。

10年之后,一位荷兰裔的美国人贝尔纳得·凯泽不知怎么对安逊当年埋藏的黄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从岛上唯一一家名叫“阿尔达·丹尼尔·笛福”的旅店老板娘那里获得了有关“安逊黄金”的信息,便立即开始搜寻,并自称找到了当年埋宝深达7米的藏宝洞的确切地点。

智利政府有关部门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并立即发表声明,称这个岛属于智利领土,没有智利政府批准任何人不得私自挖掘宝藏。随后,他们和这个美国人开始了艰难的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假如他找到那846箱黄金,必须把所得宝藏的75%归智利政府及鲁滨逊·克鲁索岛上的居民,剩余的25%归他所有。

贝尔纳得·凯泽的挖掘小组开始寻宝。他们用小型推土机等现代化挖掘工具在山顶上昼夜不停地开始挖掘,但地下除了石头还是石头,最后只好宣布放弃。智利政府等待的利润分成也泡了汤。

当然,这个美国人走了,并不等于别的寻宝者不来。可以确信,在以后的岁月中,只要传说中安逊的那846箱黄金不见天日,鲁滨逊·克鲁索岛就永远无法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