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父母的爱让女孩更具独立性(1 / 1)

父母疼爱自己的女儿,但是不能一手包办,可以尝试鼓励女孩,让她独自完成自己的事情。此时,家长最好做一位旁观者,适当地引导孩子,给予女孩恰当的指导和关注,而不是溺爱,扼杀女孩的自立能力。

芊芊是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但父母并没有一味地宠惯芊芊,而是用理性的爱教育她。

芊芊在刚学走路时经常摔跤,每一次跌倒,父母都会鼓励她说:"乖女儿,妈妈相信你能自己站起来,是不是,宝贝快起来!"在父母的鼓励下,等芊芊自己站起来时,妈妈就会说:"宝贝,你真棒,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有一次,父母领着5岁的芊芊去朋友家做客,在即将告辞时,芊芊发现自己鞋子上漂亮的蝴蝶结鞋带丢了,原来是朋友家顽皮的小狗搞的鬼,此时,朋友热情地说:"芊芊,我帮你换上一根新鞋带吧。"此时,站在一旁的父母始终没有说话,当他们看见朋友欲上前帮忙时,婉言回绝道:"这是芊芊自己的事情,我们相信她自己能处理好!"

只见5岁的芊芊神情自若地拿下头上的橡皮筋,有条不紊地比划着,动作虽然笨拙,但是煞有介事的认真样儿让周围的人十分惊叹。不一会儿,只见芊芊将橡皮筋稳妥地缠在了鞋上,虽然样子不如蝴蝶结鞋带美观,但是鞋子又可以穿啦!

"宝贝,你真棒!"此时,父母不禁夸奖道。在一旁站着的朋友对芊芊的独立感到惊奇。

在教养女孩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落入"美丽的陷阱"或是"误入歧途",将女孩看成温室中的花朵。很多家长认为女孩天生就是脆弱的,因此他们认为女孩需要得到更多的保护和照顾,以避免她们遭受失败之苦。殊不知正是这种观念扼杀了女孩自信、独立的品质。

雯雯的父母是大学老师,他们认为女孩不应该受到任何伤害,应在无菌的环境中成长。一次,雯雯和表弟到乡下奶奶家过暑假,乡村的一切对两个从城市来的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门前清澈的河流,屋后连绵不断的山脉都是孩子们向往已久的地方。

奶奶家的门前有一棵百年老树,出于好奇,两个孩子一同爬到了树上,此时,刚从屋里走出来的妈妈就紧张地站在树下,生怕雯雯一个疏忽从树上掉下来,她不断地提醒雯雯要谨慎--"看着你的脚下,不要再往上爬了,快点下来,不要往下看!"

听到妈妈的话,雯雯再也不为自己的探险感到兴奋不已了,她垂头丧气地缓缓爬下来。站在树下的雯雯只能抬头眼睁睁地看着表弟在树上远望他处,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感向她袭来。

很多家长对女孩都表现出更多的热忱,其实,无论从言语还是行动上,家长都向孩子传递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你是受保护的对象,没有我们的帮助,你什么都做不了。"这是多么消极的暗示!这样的暗示只会让女孩不再相信自己,而理所应当地依赖他人。

美国著名教育家艾里姆夫向广大家长提出这样的建议:父母要倾听女孩的"真实意图",让女孩根据自己的"内部指导系统"自由发展,而不是让别人的意见指挥自己的人生,这是培养女孩独立的关键。所以,家长应该倾听女孩发自内心的信号,理解她心底的"内在愿望"。

同时"富养女"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她们,更要在精神上满足她们,给孩子一个自己做主的机会,这样更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形成。

"独立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潜能。"当女孩按照自己的意愿,郑重其事地做出选择时,她独立、自信的潜能就像有魔力一样,能够激发出无穷的超凡能力。

女孩也可以有所成就,但是这种成就在不同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如果家长能够倾听女孩内心的声音,放手让她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女孩就会向家长证明她们有多棒。反之,如果女孩过多地受到家长的控制或是保护,她们的智力发育就会受到严重的损伤,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孩就会慢慢失去自我。

总而言之,家长要让女孩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力量,让她们真正成为精神上的贵族。无论是在学习走路,还是在堆积木时,家长都应该让女孩和男孩一样,从尝试、失败到再尝试,直到获得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女孩获得的不仅是自信,更重要的是自立。

女孩不能因为安静、甜蜜和温柔等性格,就失去发展的空间和控制自我的能力,家长不要过分保护你的小公主,应该给她成长的机会,支持、引导她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偶尔会失败,会受伤,这也是成长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