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身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报酬是高是低,身份地位是贵是贱,你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工作,做到忠于职守、尽心尽力、精益求精、善始善终。这是一名优秀的职业者必须具备的职业心态、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
除非你有深厚的背景,除非你受到上帝的青睐。我们大家彼此都一样,都是凡夫俗子中的一员,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要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不平凡,并不一定是职业不平凡,而是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工作业绩不平凡。如果你想成为不平凡,你就必须有一种超越他人的成就。这,就是你不平凡的所在。无数事实表明,许多人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不理想,而你想从事的理想工作暂时还不具备条件,这是我们常见的社会现象。
如果你选择了一项自己本不喜欢,但暂时又无法改变的工作时,你将怎么办呢?在这里,教你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假装”去爱它。尝试培养出对该工作的兴趣。你不要看到这项工作就立即产生厌恶感,并让这种厌恶感任其蔓延。你应先试着把这种厌恶感扔到一边,尝试做这项工作,慢慢了解工作本身,看能否在工作中找出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闪光点。一般而言,当你静下心来了解、熟悉一项工作时,就会逐渐产生一些兴趣。乔治·杰克逊的事例足以说明这一点。
乔治·杰克逊从小生活在纽约州阿姆斯特丹贫民窟,父亲是劳工。
虽然乔治很有天分,成绩不错,但由于家境贫寒,他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了。
幼年的贫苦生活深深地刺激了乔治,他一心渴望找份好工作,以改善家境。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一个高中毕业生能找到什么满意的工作呢?他虽然换了不少工作,但没有一个能令他满意。因为不满意,所以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哪儿都做不长久。
他开过货车,当过学徒、送货员、推销员、搬运工,甚至清洁工。一晃五年过去了,他的同学有的当了小领班,有的做了小老板。虽然他的同学那点成绩算不了什么,但起码那些人都比乔治过得好。
有一次,乔治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乔治,你这样东游西**,像浮萍一样,怎么可能成为大树呢?”
“但是,总不能随便找个工作就干一辈子吧。我得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那你觉得你适合干什么?”
“我也说不准,”乔治有点脸红,“但总要看得到前途。”
“什么前途?只要你能一心一意地做下去,不管什么工作都有前途。但是,你如果总以为前面会有更好的事情等你去做,厌烦目前的工作,那么,不管什么工作都不会给你带来光明的前途。”
“你是要我像木偶人一样做事,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和对未来的打算?”
“不,我只是想告诉你,首先把手头上的事做好,那样,才可能有更好的工作向你招手。不管你现在怎么想,最要紧的是,你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能换来换去,当然,有更好的机会除外。”
“但是,现在我找不到工作了。”
“我帮你留意留意,你不是开过货车吗?这方面的工作不是太难找。”
不久,乔治的父亲为他找了份开货车的工作。就这样,乔治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上班了。
运输公司的老板是个近60岁的老头,对生意不热心,对员工也不怎么严格,这正适合乔治的胃口。因为和老板谈得来,工作兴趣也随之提高。这样,乔治并没有由于公司管理的松懈而懈怠工作,而是比以前更加卖力地工作。
老板看到他对工作这么主动,对他越来越信任,就把公司的账务交给他负责。那些日子,乔治异常辛苦,天天加班,有时还自己帮工人搬运货物。所以,老板更加喜欢乔治,加上谈得比较投机,就更是把他当心腹看待。久而久之,乔治就了解了不少运输业的内幕。这时,老板因为年龄的原因,体质愈来愈差,准备提前退休,于是把公司交给乔治打理。
这是个意外的惊喜。本来,乔治转到运输行工作时,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感兴趣。可是在现实和父亲的双重压力之下,他对工作一开始就相当投入,尽管有很大的勉强因素,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有“不行就不干”的想法,而是把这份不愿意干的工作认真来做。
这种心态上的质的转变,就是他努力工作,获得老板信赖的主要原因。
成为经理之后,乔治开始一心一意地计划如何开拓业务,下决心把这一行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但是,命运对他的考验远不止这些。不久,二战爆发,乔治应召入伍,被迫放弃经理职位,加入作战的行列。临走时,乔治叮嘱老板:“不管怎样,都要把生意坚持下去,一定要等我回来。”
“我明白,”老板显得有些伤感,“但是我的精神越来越不行了。能否等你回来,我自己都不清楚。”
事情还真不出老板所料,一年后,乔治退伍归来,但老板已经离开人世,运输公司的生意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对乔治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本来想找一些亲朋旧友,重开一家运输公司。但正当战时,人心不稳,大家都无意投资,因此忙了几个月后还是没有一点头绪。他只好去比斯特轮胎公司应聘仓库管理员。一进公司,乔治就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尽管他还很憧憬运输业的发展,对手头上的工作兴趣不大,但他不断告诫自己,务必要培养这方面的兴趣,不管以后如何,至少不要让自己现在虚度光阴,应该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在工作中等待更好的机会。
比斯特轮胎公司在美国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人才济济,员工有好几万,要想出人头地谈何容易。但乔治抓住一切机会,想尽办法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乔治认为,要想在这个岗位上突出自己,就要让上司明白自己每天都干了些什么。不然的话,就没有机会被赏识、被重用。
于是,乔治给自己制订了几个工作要点:
(1)每天都列表呈报物料的变动情形,并用红线标示接近储存量最低点的产品,引起上司注意。
(2)单独列表呈报低于规定储存量的产品,以表示存货不足。
(3)存货过多的产品,也单独呈报,让上司检讨、反思。
(4)标示出几个月或长期没有进出口的滞销货。
这样,经过乔治的设计,原来静态的工作,变得好像他每天疲于奔命似的。最重要的事一一列表,能让上司每天看到他的名字,加深对他的印象。
没多久,乔治就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上司的赏识和嘉奖,很快,他就成为公司的员工骨干。他再一次证明自己能够干好新的工作。
乔治的故事使我们明白一点,对工作的兴趣和热爱是可以逐步培养的,从无到有,从有到大。每个人都希望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面对这种情况,与其消极地对待工作,抱着随便、懒散、懈怠的工作心态,不如试着去热爱它。因为你丢掉眼前所能得到的东西,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有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让A、B、C三组人员分别完成一项极为枯燥乏味的工作。工作完成后,A组会受到一般奖赏,B组受重奖,C组无奖赏。除此以外,A组还要认真地向别人说这项工作多么有趣。结果,A组比其余两组都更喜欢这项工作。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呢?当人面临着认知上的矛盾时(虽然工作枯燥,却还要向别人说它有趣),必然产生认知上的失调,失调之后会企图恢复平衡(自己真的认为这项工作有趣)。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就是:当你在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时,要努力接受它,试着去爱它。
因此,当你的工作堆积如山,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不知从何入手,而这时上司却又偏偏给你布置新的任务时,你千万不要有任何怨言,或表现出厌烦的情绪,而应该把上司交给你的重任,看成是上司对你的信任。能有一大堆工作去做,说明你的能力极强。只要你耐心地把每件事情做好,就一定会取得令你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美琪是一家公司的打字员。她发现,试着去爱工作很有意思,这样会得到很多的回报。有一次,公司经理坚持要她把一份较长的文件重打一遍,她告诉经理只要改一改就行,不需要全部重打。可经理对她说:“如果你不重打,我就另外雇人了。”她虽然很生气,但为了这个职位和薪水,她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假装喜欢重新打这份文件。
干着干着,她发现如果她假装喜欢工作,不知不觉中,她竟然真的喜欢做这件事情了,而这时她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这种工作态度,使她受到大家的好评。后来她被公司提升为办公室主任,而且还加了薪。
心态的转变为美琪带来了好运。她开始是想通过“假装”热爱工作来缓解工作的压力,没成想还真的对本来不喜欢做的工作产生了兴趣,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而且还得到了提升和加薪,一举两得。
一份对全美成功人士的调查显示:他们之中94%以上的人都在做着自己最喜爱的工作。一个对工作感到不满意、不能快乐工作的人,不管如何努力,都不会有卓越的表现。许多的例子证明:大多数人的失败,都是由于他们对工作不喜欢,没有忘我投入地工作,从而对工作叫苦连天。因此,若想在职场上取得成功,不妨调整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喜欢工作的状态,说不定你会同前述事例中的乔治和美琪一样,小有成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