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从小爱惜钱财(1 / 1)

世界上流行这样的说法:“犹太人是吝啬鬼。”虽然此说法有一定依据,但也是一种误解。因为犹太人中有很多是经商的,而且是经商高手。作为商人,对物品斤斤计较和对金钱分毫必算是职业本能的反映。作为商人,如不精打细算,不爱惜钱财,怎能获得经营的利润呢?

确实,对钱财必须具有爱惜之情,它才会聚集到你身边,你越尊重它,珍惜它,它越心甘情愿地跑进你的口袋。对金钱除了爱之外,还要惜,也就是说,除了想发财外,还要想办法保护已有的钱财。用现代的流行语说,要“开源节流”。犹太人这一金钱观念是很有哲理的,这是犹太人经营致富的一个奥秘。犹太富商亚凯德说:“犹太人普遍遵守的发财原则,那就是不要让自己的支出超过自己的收入,如果支出超过收入便是不正常的现象,更谈不上发财致富了。”

犹太商人对钱财十分爱惜的,他们不管多么富有,绝不会随意挥霍钱财。在宴客中,以吃饱吃好为原则,不会讲排场乱开支。在生活中,以积蓄钱财为目的,不会用光吃光,手头空空的。

犹太人经商致富的秘诀不单是会做生意,还与他们善于节俭不乱挥霍钱财有关。犹太人的用钱观念可归结为:努力挣钱是开源的行动,设法省钱是节流的反映。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这是犹太人可贵的用钱精神。

节俭,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生活理念,它的内涵里更多的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与深厚的人生修养。节俭的人,不一定小气,多有种侠骨仁心,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毫不吝啬、慷慨解囊;节俭的人大多务实,不搞奢华的表面文章,不爱慕虚荣,不做塘中的芦苇根浅身轻。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一生至少赚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1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秘书说:“请别介意,1毛钱算不了什么。”洛克菲勒听了正色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1块钱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1毛钱的利息啊!”

还有一件趣事。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1毛5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5分。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毛钱。”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洛克菲勒不仅自己节俭,同样也教育孩子要节俭,不许乱花钱,花每一分钱都要记账。他的儿子小洛克菲勒继承了父亲的优点,同样把勤勉和节俭视为整个家族不可丢弃的传统。

1920年5月1日,在国际劳动节这一天,小洛克菲勒给自己14岁的儿子写下一封信,指定儿子将来担任洛克菲勒基金会的主席,同时,与儿子签下了一份备忘录。

这份备忘录其实是一份关于教孩子如何处理零用钱的,共计14项要求,现抄录如下:

(1)从5月1日起,零用钱起始标准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上浮10美分。

(3)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不符合规定或无法让父亲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下调10美分。

(4)在任何一周,若没有可记录的收入或支出,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5)每周末核对账目,如果当周约翰的财政记录合乎规定,但书写或计算不能令爸爸满意,下周的零用钱保持本周水平。

(6)爸爸是零用钱数量调整的唯一评判人。

(7)双方同意将至少20%的零用钱用于公益事业。

(8)双方同意将至少20%的零用钱用于储蓄。

(9)双方同意每项支出都必须清楚、确切地被记录。

(10)双方同意在未经爸爸、妈妈或家庭教师的同意下,孩子不可以购买商品,并向爸爸、妈妈要钱。

(11)双方同意如果需要购买零用钱适用范围以外的商品时,孩子必须征得爸爸、妈妈或家庭教师的同意。后者将给予孩子足够的资金。找回的零钱和标明商品价格、找零的收据必须在商品购买的当天晚上交给资金的给予方。

(12)双方同意孩子不向任何家庭教师、爸爸的助手或他人要求垫付资金(车费除外)。

(13)对于孩子存进银行账户的零用钱,其超过20%的部分(见细则第八款),爸爸将向孩子的账户补加同等数量的存款。

(14)以上零用钱公约细则将长期有效,直到签字双方同时决定修改其内容。

最后,是小洛克菲勒和他儿子的签名。

这样一份合约,大概会让我们大大出乎意外。可是,这正体现了犹太人对孩子进行财富教育的细微严格之处。

犹太人节俭但不吝啬。他们不赞成过分节俭。《塔木德》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拥有了金钱,却把它们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不花,是愚蠢的,更是贫穷的。”

犹太人赚取财富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认为如果赚了钱不用来花,那赚钱对他们来说毫无意义,那样只会降低自己对赚钱的兴趣。一个真正的富人,不光会赚钱,更要会花钱。

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品位要求很高。在日常生活中,犹太人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并愿意为这样的享受付出金钱。

犹太商人精打细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价格能高一点就高一点,成本能降一分就降一分。在犹太人看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犹太人特别注意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犹太父母经常通过给孩子讲下面这个故事来教育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从前有个工匠手艺很好,做出来的东西不但精巧,而且耐用,所以生意很好,赚的钱也不少。可是工匠好吃、好穿、好玩,因而钱虽然赚了不少,却总是不够用。工匠有个邻居,原来很穷,可现在却成为一个大富翁。工匠便想去请教富翁,问他应该如何做才能有钱。

到了富翁家,他先说明来意。富翁听了,微微一笑说:“这个嘛!说来话长,却也很简单,你且等一等,让我先把灯熄了,再好好对你说。”说着,顺手就把灯关了。工匠原也是个聪明人,一看这情形,马上便明白了,原来致富之道就在于“勤俭”二字。

犹太人认为,习惯是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孩子从小就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如在幼儿园时应自觉爱惜食品、玩具、图书和衣物。小学阶段应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爱惜学习、生活用品,爱护公物等。中学阶段应生活节俭,不摆阔气,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出超越家庭经济条件的物质要求等。

犹太人在勤俭节约方面是按照以下五点来教育孩子的:

(1)利用各种机会,向孩子讲述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讲述自己家庭勤俭节约的家史,让孩子从小就受到启发和教育。

(2)要让孩子真正地认识到勤俭节约的意义。教育孩子懂得节约一分钱、一粒粮食、一度电、一滴水的作用。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教育孩子懂得浪费就是犯罪。节约就像是燕衔泥,浪费就好比是河决堤。

(3)从小事着手,在实践中锻炼,严格要求。在家里,父母应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眼前做起。不要让孩子乱花钱,该给的钱给,不该给的钱不给。即使孩子自己的压岁钱也不能让其乱花。

(4)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以实际行动感染孩子。家长首先要具有勤俭节约的习惯,如不具备,就要自己与孩子一起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只有在勤俭节约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才能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5)指导孩子用好零花钱。首先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不能有求必应。其次,家长要过问孩子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每次给钱时,可让孩子说说上次的零花钱用在哪里。用得不当,应予批评,甚至暂停“援助”。另外,家长要鼓励孩子该用的地方要大方,能少用的就不要多用,能不用的尽可能不用。

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的观念要时时放在心头。消费的目的,是出于个人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需求,应该是很愉悦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我们反对挥霍浪费,因此应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