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论河北胡化的两个阶段(1 / 1)

作为唐代乃至中古史最引人瞩目的事件,安史之乱涉及胡化、党争、兵制、藩镇等诸多重要学术领域,但这也恰恰使其至今仍缺乏系统研究。蒲立本(Edwin G.Pulleyblank)指出:“或许正因为安史之乱太为人所熟知,它背后所隐藏的历史事件才恰恰未能引起专业历史学家的重视。”①迄今为止我们尚未见到对这一事件进行直接研究的著作,很大程度上正是源于其牵涉的问题过于散漫芜杂,这种局面迫使研究者梳理出若干主要线索,有所取舍地从某个特定角度进行探讨。②我们看到,从唐人最初的指称直到现代学术界的界定,安史之乱始终贯穿着两条彼此交织的主线——政治与民族。

于以下两个问题: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安史之乱的影响。”(胡戟、李斌城、张弓等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46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李碧妍引仇鹿鸣观点认为:“对于安史之乱这一唐史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令人疑惑的是,除了蒲立本早期开拓性的研究外,国内很少有专门著作对安史之乱的整个过程加以详细地考订。因此时至今日,对于这一改变整个唐史走向的关键性事件的实证研究,看来依旧显得有所不足。”(李碧妍:《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