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其政治主题是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国家。为此,必须高扬人文主义精神,以充实、丰富新型价值系统的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人们精神面貌的更新,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人文精神逐渐形成。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契约观念、法制观念、主体意识、效益观念等,便是新型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烛照下,社会发展空前迅速,人的精神状态空前良好。这是事情的一方面。但是,诸多严峻事实证明了事情还有另一方面: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空前地衰颓了。贪污腐化,执法犯法,巧取豪夺,钱权交易,急功近利,斗富炫奢,拦路抢劫,见死不救,黄、赌、毒等精神瘟疫,在社会上泛滥成灾,戕害着我们的民族精神,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风气。如何对治这种精神贫血症,成为一切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现实课题。
解决人文精神衰颓的问题,固然有很多方法和途径,比如进一步广大、完善上述人文精神,便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但是,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从文化的民族性的一面着眼,从时代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的辩证统一的理论高度考察,儒家文化中的合理方面(即正面价值)是可以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上文已经详细论析儒家文化的合理方面: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德业双修的精神境界,兼容天下的博大胸怀。我们认为,在建设现代新型文化的今天,在重建民族精神文化的人文精神的时代,儒家文化的这些正面内容,可以成为新型人文精神生长的助力。经过批判性的改造,充实以新的时代精神和内容,它们可以成为当代人文精神的构成要素。
问题十分清楚,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路下,不仅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且全体海内外中华儿女,都积极投入、支持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而实现现代化这个宏图大愿,本身就是一种功业——亘古未有的伟业!因此,建功立业的精神境界对于现代化事业的建设来说,是不可须臾抛离的。大至国家民族,小至家庭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没有积极的、不懈的进取精神,那么就会事业停顿、生命萎缩。反之,则会事业昌盛、生命丰盈。而儒家一贯提倡并实践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事业追求,自强不息的刚健进取精神,符合中国人的接受心理和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鞭策力,因而可以成为新人文精神建设的思想资源。试想,人如果有了事业追求,精神有所安顿,便不会无所事事,不会无事生非,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便会处于良好状态,精神、理想、价值的意义自然会充分显示出来,社会的运转会更加有序、有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儒家文化强调的德业双修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所推重的个人实践,对于今天的新人文精神的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卷起人欲之海的千重巨浪时,如何处变不惊,自我调适,是对人的文化素质的考验。既要建功立业,又要品行端正;既要反对浅薄短视的功利主义,又要反对脱离实际、不讲效益的道德主义,是今天的志士仁人们坚守不渝的信念。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应该是普遍适用的原理。这里所谓普遍适用,即在运用这个原理的时候,要实行儒家推己及人之道。我的时间就是金钱,则设想别人的时间也是金钱,而不能只是重视自己的时间却空耗别人的时间——尤其是空耗公家的时间!我把效益看做生命,也让别人把效益看做生命,并且把别人的效益也看做生命,而不能只重自身的效益而忽视别人的效益,更不能牺牲别人的效益来谋取一己之私的效益!如果能这样去做,就是德业双修。这样的德业双修,在今天的社会中实在是太需要提倡了、儒家文化所重视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行为准则,在今天仍然是“警世恒言”,那些为了获得种种名利而不择手段的人,那些贪图一时之快而误入歧途的人,其原因说到底,就是只顾“立业”,忽视甚至蔑视“立德”。事实上,商海官场中那些谋其利而不正其义、计其功而不明其道的人,其失误、失算以至失败的根本原因,乃在不修其德。可见,创造性地转化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德业双修的思想,对于人们的安身立命,确实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儒家文化中兼容天下的博大胸怀,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新人文精神仍然有着启迪意义。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并行而不相悖、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等著名思想观点,是儒家文化中具有长远生命力的东西。这种兼容天下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建设新型文化体系,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我们知道,新型文化体系的构筑,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是一个牵涉面极广的浩繁的系统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种种不同意见、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争辩。从文化建设的战略立场考虑,应当说是正常的,并且有利于深化人们的认识,有利于终极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无可讳言的是,在学术理论界,确实有那么极个别心胸狭窄、刚愎自用的浅薄之徒,容不得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学术观点的存在,动辄挥舞政治板斧,对别人“排头砍去”,甚至不惜歪曲别人见解以谋其私、售其私。例如,有的人画地为牢,凡是自己研究涉及的领域,一律不许别人问津,否则便攻击别人“捞过界”;凡是与自己观点不同的,都是“错误的”,都是“没有常识”,甚至不惜造谣诽谤,欲图置之死地而后快。可见,提倡兼容天下的精神,是多么必要,实践起来又是多么困难!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申论儒家文化中兼容天下的精神的现代意义。
总之,儒家文化作为民族文化重要构成之一,有其合理的成分。这些合理的成分,在今天仍然有积极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客观地评析它,批判性地利用它,则有助于今天的人文精神的建设。反之,则可能给我们的建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是一笔巨大的遗产,愿我们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