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代审视下的历史启迪(1 / 1)

上述孔子的从道思想和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诸多方面,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孔子的从道思想,对于传统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孔子对现实政治的态度,对于传统人文精神中的政治合作精神和政治批判精神,具有引领精神方向的作用。这主要导因于孔子对于有道之君和有道之政的自觉合作,以及对于无道之君、悖道之政的严厉批判和保持距离。孔子的言教身教并行,为传统的政治合作精神和政治批判精神的理论阐扬及其政治实践,提供了精神力量,成为后世的楷模。孔子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感,表现为始终不渝的参与精神,为后世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和精神力量的历史担当精神的成熟,以及立足现实的实践精神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孔子对价值原则的坚定信守,对于后世追求崇高的精神价值观的发展和成熟,有着开启方向、规范行为的功能。总之,传统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重视实践、重视日常人生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其思想渊源之一,便是孔子的从道思想。

今天的中国大陆,正在进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传统文化的消极成分的制约,西方文化腐朽因素的侵蚀,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诸多缺陷,特别是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使得社会上各种矛盾复杂纷繁,并且有时表现得十分尖锐。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这些不良思潮严重腐蚀着人们的心灵,毒化着社会空气,使得文化建设的任务特别艰巨、沉重。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当代中国大陆的社会文化建设,还有十分漫长的道路要走,还有极为艰巨的任务等待有志之士去完成。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要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质,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当然有很多途径,而总结、借鉴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积极成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反思孔子的从道思想和传统人文精神,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若干有益的思想养料,并将其经过改造,运用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过程之中。

首先,政治合作精神和政治批判精神的统一,是我们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思想保证之一,也是促进中国文化健康地走向现代化途程的重要保证之一。随着这些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属于知识分子范畴的人越来越多。就其自身的资质和秉性而言,知识分子往往具有强烈的参与现实生活的精神,同时也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半个世纪的实践表明,如果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政治生活仅凭感性参与,不加思考,盲目顺从,有时就会导致意想不到的悲剧,例如20世纪50年代的“反右”运动,60年代的“**”运动。如果我们的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的头脑能够清醒一些,多一点价值理性,少一点盲目顺从,则当年的惨痛损失或许能够适当减少一些。不仅如此。就是在近年的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某些部门、某些领导作出的已经被实践证明的错误决策,如果人们当时能够有一种批判精神,知识分子有一种群体批判意识,姑且不要奢望杜绝损失,但至少可以减少那些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应当提倡并弘扬政治批判精神。当然,我们这里讲的政治批判精神,并不是盲目地与某些决策部门和领导唱对台戏,不是一味地以逆反心理处理一切,而是提倡一种符合现代意识的价值理性。不言而喻,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更为需要的是政治合作精神。如果没有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认同,没有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的高远志向,就不可能有自觉的政治合作精神。如果一味地以局外人的身份和眼光旁观当代中国的建设,以一种挑剔的态度对待社会现实,就难免失之偏颇。科学的态度是,政治合作精神与政治批判精神的统一,使二者之间形成合理的张力,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提供应有的帮助。

其次,立足现实的精神与重视传统的精神的统一,是促进新的中国文化精神生长的重要方式。身处生气勃勃的现代化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的立身行事当然要以当代中国的现实为出发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脱离实际,反对空谈。同时,又要弘扬传统人文精神中重视传统的精神,充分利用优秀的文化传统,用新的时代精神对其进行改造,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迈向新的纪元提供精神动力。总之,将传统仅仅看成包袱,割裂传统,抛弃传统,只顾眼前是不对的,是目光短浅的表现;但是,如果过分看重传统,以传统遮蔽现实、取代现实,以致脱离现实去空谈传统,也是不对的。应当将现实与传统融合、贯通,立足现实,背靠传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使本根意识与全球意识相结合,在新的基点上催生新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最后,历史担当精神与追求崇高的精神的统一,是消除种种社会弊端特别是清除思想毒瘤的重要方式。没有历史担当精神,就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追求崇高的精神,历史担当精神就有可能流为个人自我中心,成为争名夺利的口实和遮羞布。社会尚贤使能的对应面,应当是个人的见贤思齐,而不是嫉贤妒能;尚贤使能客观上会激发出更为激烈的竞争,因而需要贵和尚中的崇高精神境界和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否则只会产生更多的社会弊端和思想毒瘤。只有将历史担当精神与追求崇高的精神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达到净化社会空气,优化文化生态环境的目的。

要强调的是,我们重视历史文化传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传统精神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开掘,并不是认为孔子的从道思想和传统人文精神是完满自足、尽善尽美的。事实上,我们认为孔子的从道思想和传统人文精神有着严重的时代局限性,就其作为价值观的一面来讲,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在今天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需进行根本性的改造,才能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但是,问题的严重性现在并不在于指出、批评并抛弃传统人文精神的弊病(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好解决),而在于如何客观地看待、理性地评价、科学地转化它的价值,从而使传统精神的资源汇入当代文化发展的长河之中,使民族文化的生命得以更为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