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既是一种文化意识,又是一种文化价值观,更是一种文化实践论。从文化学的层面考察,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概略地说,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发展具有以下作用。
(1)文化自觉促进文化创新。
文化自觉作为一种民族意识,一种价值理性精神,本身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开拓性。能够明白自身的过去、现在,知道自身的优劣强弱所在,知道别的民族文化对自己的补益、针砭作用,能够理性把握自身未来的发展趋向,就会努力去创造未来,开拓未来,更新自身,发展自身。文化理念、文化范畴、文化命题、文化方法、文化政策、文化体系的创新,便成为势所必然的事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就是必然的文化发展趋势。如果没有文化自觉,则文化创新就无从谈起,无从落实。
(2)文化自觉促进民族精神的建设。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积极成分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建设也要与时俱进。文化自觉对于民族精神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具有文化自觉的民族,是能够自我反省、自我批判、自我超越、自我创造的民族,是能够弘扬既有民族精神,培育新型民族精神的民族。通过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能够展示本民族文化自觉的程度;通过文化自觉的实践,可以催生新的民族精神。
(3)文化自觉提升民族文化的理性精神。
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审视,任何民族文化都有两重性,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中华文化也是如此。中华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历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其在具有优秀成分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的因素。在古代,封建专制思想,人治思想及其制度,任人唯亲的宗法观念,泛道德论思想等,都是传统文化的负面成分;在近现代,夜郎自大、闭关锁国的思想,死守旧道、因循苟且的思想,全盘西化、甘为人奴的思想等,都是传统文化转型中逆潮流而动的思想;在当代,否定民族文化的合理价值,宣传全盘西化的思想;或者盲目鼓吹传统文化的至善至美,甚至宣称当代世界靠中华文化去拯救的论调;以及否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否定民主政治的价值等,都是缺乏理性精神的表现。要解决这些问题,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倡导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觉,消解中华文化负面因素的产生机制,吸收现代科学、民主、自由等精神价值,熔铸为新型文化体系的内在价值,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理性复兴。
(4)文化自觉开辟、拓展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接轨的道路。
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通道,是与世界文明接轨。只有与世界文明接轨,才能最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文化自觉。近年来,中国自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关注文化全球化的动向,关注普世伦理的建构,重视文明交流、沟通、对话,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主张多元文化的良性互动,正是文化自觉在国际文化交往中的实施和体现。这种具有全球意识的文化自觉,开辟、拓展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接轨的道路。
(5)文化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的转型。
文化自觉是民族精神的自觉,是全民族的文化反省和文化前瞻。反映战国时期文化自觉的百家争鸣,促进了秦汉之际文化转型的深化和完成;反映近现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促成了告别古典主义而迈向现代的新型文化形态的诞生;当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必将促进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转型的实现。
(6)文化自觉优化文化生态环境。
文化生态环境对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建设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代中国,更是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文化自觉使人认识到文化生态环境对于文化发展以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恶劣的文化生态环境,只会导致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人与人的疏离甚至冷漠,人与社会的不协调。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将会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创造有机协调发展的机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从而为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而文化自觉意识的高扬,自会使人自觉清理、净化文化生态环境,从而为文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7)文化自觉体现并促进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文化自觉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体现。文化自觉对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文化自觉能够使人清醒认识到民族文化素质的缺陷、弱点,发掘既有的长处,弥补弱点和不足,提升民族文化的精神生命,促进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国民品性、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素质的稳步提高,从而为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综上而言,文化自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文化自觉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绝不是一般意义的政治、经济措施所能比拟的。因此,探讨、总结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应当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