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自觉的历史表现(1 / 1)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觉的优秀传统。战国百家争鸣、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不渝的“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的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等,都是文化自觉的典型表现。

战国百家争鸣,反映的是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价值观,代表着那个时期的文化自觉精神。儒、道、墨、法、阴阳等诸子百家,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务为治者也”。通过相互之间的批判、辩驳、吸收,既分又合,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推动了先秦思想文化统一的进程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同时,铸造了反映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政治批判精神、政治合作精神、文化创新精神、文化继承精神,[275]以及以人弘道、唯道是从、回归自然、义利并举、尚法重礼的人文精神,为后来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发展提供了范型。这种情况,不仅是对夏商时期天命主宰人事观念的批判性超越,而且也是对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思想的扬弃,是充满时代精神的文化自觉。

如果说,战国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文化自觉的典型表现的话,那么,狂飙突进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便是现代中国文化自觉的集中体现。向西方寻求真理,依靠民主、科学、自由这类西方先进文化来突破中国传统文化中专制政治的桎梏,批判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建构一个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成为一代志士不懈奋斗的目标。正是这种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催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更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型文化,针对“**”对民族文化的摧残、对西方先进文化的蔑视和歪曲,进行了拨乱反正。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成为人们至今仍在努力奋斗的切实目标。建设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新型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真诚学习、吸纳外国优秀文化,将本根意识和全球意识有机结合,把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熔铸为一,推动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进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全面实现小康,没有文化精神的支撑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体现。

由上可见,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觉的优秀传统,这种优秀文化传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