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1 / 1)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个命题,现已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热烈响应,同时也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在我看来,这个命题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弘扬中华文化”所讲的“中华文化”是指什么?二是何谓“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是“弘扬中华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间的关系。

根据我多年来对中华文化的研究,根据我多年来在海峡两岸学术交往中的体会和在海外与华人华侨的交流,以及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的观察,所谓“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全民族共同创造的生活方式,以及反映这一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其中,核心价值是最为基本的。就时间而言,它横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而以秦汉以来最为典型、最为凝练。需要注意的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自然包括近代从鸦片战争以来直到五四运动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化发展历程。质言之,弘扬中华文化,是要弘扬从传统到现代的优秀中华文化,而不仅仅是古代文化的优秀成分。就空间而言,中华文化是中国版图内形成的文化,它包括中国版图内经过长期陶冶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比如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岭南文化、关东文化,以至相对后起的京派文化、海派文化。不仅如此,它还包括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各民族文化。汉族文化自不必说,藏族文化、满族文化、蒙古族文化、回族文化、彝族文化、瑶族文化、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等,都是在神州大地特定地域生长的文化,体现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格局及其特质。由多民族文化整合而成的中华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彰显了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精神。因此,我们弘扬中华文化,是要弘扬从传统到现代发展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是要弘扬中华版图之内的包括各种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在内的多元一体的文化,而且,是其中在今天仍然有合理性、能够经过创造性诠释和时代性转换而发生积极作用的文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华优秀文化。按照我的看法,这些年人们所讲的国学,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如果把传统的下限下移,将近代以来包括五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民族文化都看成“传统”性质的,把该时期的本国的人文学术文化以及自然科学领域的理念和学术思想都看成“传统”的,那么,所谓弘扬中华文化,光大优秀传统,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华文化,具有更多的新的因素,具有真正意义的现代性。如果我们放宽眼界,从更为宏阔的视野考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创生的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甚至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成分,是充满活力的、面向世界的文化。我们弘扬中华文化不能抛开近代以来的中华文化,不能离开五四以来的文化,更不能离开改革开放后的当代中国文化!从根本上讲,我们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所要弘扬的中华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的优秀文化,其中以近代到五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新型文化为重心,而不仅仅是古代文化,不仅仅是儒家文化,不仅仅是汉族文化!国学需要弘扬,但需要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国学有利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但对国学必须进行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和现代性的鉴别,而不是笼统地不加分析地全盘肯定,更不是全面回归往古,甚至以古非今![274]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具有创新性的文化建设思路。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我们没有精神家园的概念,没有建设全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自觉意识,因而也就没有相应的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我认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是某个阶级、阶层或者地区的精神家园,而是海峡两岸以及海外华人华侨,即整个中华民族都可以心灵安顿的精神家园。这个理念的提出,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一大进步。从学术上来讲,与“共有精神家园”的“共有”相对应的还有“特有”或“专有”。“特有”是指某一阶层、某一类别、某一地域所有。比方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些不能用来要求普通老百姓,不能要求民主党派人士,只能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这就是特有。“共有”即不分阶层、不分类别、不分地域都有。举例来说,认同中国和中华文化,做好人、行善事、当君子,这是海峡两岸、海外华人华侨都可以认同的,不同党派、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去做而且一般都能做到。中国人只要认同中华文化圈内的基本价值,就可以做善事、做君子,这就是共有。质言之,共有精神家园有一个文化价值底线,这就是对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基本理念的认同,对做一个中国人的基本价值要求和操守的认同。从思想理论的层面看,什么是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价值底线,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要求,还需要学术界的认真探讨。我们应当清醒看到,要真正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具有实践性和前瞻性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有一个漫长、艰苦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注意到“特有”和“共有”的区别,以区分对象,增强精神家园建设的功效。

弘扬中华文化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之间,有切实的逻辑关系。弘扬中华文化,能够光大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能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联系,从而为共有精神家园的建立提供思想文化基础,提供价值认同的纽带。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能够充分发挥、调动中华文化的各种有利因素,促进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培育,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机体,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提供安身立命之道,提供精神安顿的芳草园。从价值取向上看,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必须而且只能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为纽带,所以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发展及其在当代的价值,应当落实为全民族的精神沟通和价值认同,因而应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进一步光大中华文化。总之,认同并光大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在精神家园的层面落实中华文化的价值,发展壮大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的中华文明,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