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创造转化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观(1 / 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充满创造转化的内在活力,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机制,承认文化变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把文化发展看做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然结果。

当代中国正在建设之中的现代新型文化,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中看,都应当而且必须具有创造转化的内在机制,充满时代精神的活力。从社会形态的性质来看,社会主义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不断开拓进取的社会运动。它的这种本质属性,在客观上要求与之相应的文化形态也必须具备活泼的生命力,具备适应时代精神转换的灵活的自我更新能力。否则,这种文化形态就是偏离社会主义,脱离时代精神的,是僵化守旧的,因而也是必须加以克服和防止的。从文化的特性和功能来看,它本身是民族精神的内聚和外化,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思想力量,是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文化精神就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和表现,是对民族力量的规整和引导。这种凝聚、规整、引导的过程和作用,本身便是一种创造与转化的过程和作用。文化的基本功能是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并提高人们的素质。这种功能的实现,要求它自身具备很强的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因此,文化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相一致,这就逻辑地要求文化从现实的生活中寻找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成为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力量。此外,吐故纳新,生生不息,是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要求,这也自然地要求建设中的当代中国文化体系,应当具备与之相应的功能。从当代中国的国情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它要成为发达的现代化国家,就必须广泛吸收各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为此,它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有自我认识、自我批判的自觉性和虚心向他人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它需要具备不断调整自己的视角,不断扬弃自身特质,创造新的特质的理论框架和精神内核。

从总体上讲,现代新型的文化发展观,是视野开阔,胸襟坦**,博取众长,不断创造的文化发展观。这种文化发展观,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从文化创造论的层面看,它能够立足现实,扎根生活,但又不停留于现实的表象,而是超越现实,继承历史,指向未来;它能够批判吸收传统,但又不拘泥于传统,不因袭传统,而是走出传统,转化传统,力图开创新的传统;它能够批判清理传统,但又不全盘否定传统;它能够坚持民族文化的立场,但又不陷入文化保守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窠臼,而是面向世界,坚持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它能够吸纳外国文化的优秀成分,但又不失之偏颇,走向全盘西化,而是有着独立自主的文化价值观,坚持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外国文化,努力把外国文化的优秀成分熔铸于本民族的文化价值系统之中。这种充满内在活力、具有创造转化功能的现代新型文化发展观,便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有了这种文化发展观,有了在这种文化发展观引导下的文化创造论,新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胜利就自然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同时,新文化的发展也自然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和无限性。